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即將進入流感季,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喊大家打疫苗了

即將進入流感季,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喊大家打疫苗了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即將進入流感季,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喊大家打疫苗了

霜降後的清晨已是寒風襲人。10月29日早8時,在北京市西城區的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副主任馮子健等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後,自費接種流感疫苗。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紹,流感流行季主要在冬春季節,一般在11月到次年3月之間,最高峰在1月前後。此外,我國南方一般還有一個夏季流感高峰。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周~4周後,可產生具有保護水準的抗體,因此需在流行季來臨前提前接種。「從監測情況看,目前季節性流感病毒的活動水準低於去年同期,預計11月中下旬後會逐漸進入流感流行季節,我們正在密切監測。」

令人憂心的低接種率

2%~3%是目前我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過低的接種率意味著人群中難以形成免疫屏障。歐美髮達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流感疫苗接種率為60%~70%,老年人和醫務人員則高達90%。「希望大家重視流感疫苗接種。」高福說,「除了接種疫苗外,還要注重非藥物措施在防控流感方面的作用,比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出現呼吸道感染戴口罩、多運動等。」

流感疫苗在我國屬於第二類疫苗,受種者可自願、自費接種,部分城市為中小學生、老人等免費接種。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鄧瑛表示,北京市自2007年開始對本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及在校中小學生實施流感疫苗免費接種政策,累計接種1400多萬人次,對防控流感流行、減少因流感引發的併發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從10月22日起,北京開始提供流感疫苗接種服務。

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璐告訴記者,該轄區有6萬人,10月22日當天,共有60餘人接種流感疫苗,其中自費接種40人,免費接種20餘人。「相比去年,自費接種人數明顯上升。」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提供流感疫苗接種服務,詳細名單可在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查詢,公眾也可撥打「12320」公共衛生服務熱線顧問。

高福說,我國流感疫苗低接種率的主要原因是公眾對流感和流感疫苗認知不足以及接種服務可及性、接種費用等多方面原因。完善的監測網路、巨大的監測成本與公眾極少通過預防接種獲得健康收益之間形成了強烈反差。

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在高福看來,抓住醫務人員這個「關鍵少數」是提升人群接種率的重中之重。「患者更願意聽從醫務人員關於疫苗接種的建議,尤其是孕婦、兒童、老年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大量研究也給出了相同的結論。浙江省寧波市2013年~2015年一項乾預研究就表明,乾預組中,60歲以上老年人乾預前後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分別為0.3%和19%,提升顯著,而對照組前後分別為0.3%和0.4%,無明顯變化。98%的接種老人表示,選擇接種的主要原因是醫務人員推薦。

對醫務人員應免費接種

除了向高危人群推薦接種流感疫苗,醫務人員自身也應提高接種率,尤其是感染科、呼吸科等重點科室醫務人員應全員接種。但我國醫務人員向高危人群推薦接種流感疫苗並不普遍,醫務人員對流感和流感疫苗的認識和態度存在很大不足。高福表示,醫務人員在日常診療活動中暴露於流感病毒的風險明顯高於普通人群,一旦感染,還會增加院內感染和社區傳播的風險。

另一方面,相比廣大公眾,醫務人員人數雖不多,但如果其身體力行接種流感疫苗,對患者乃至整個社會都將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目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推薦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2016年~2017年流行季,美國醫務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為79%,在有強製免疫要求的機構中則高達95%以上。但國內部分地區調查數據顯示,醫務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僅在1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馮錄召表示,目前我國流感疫苗屬二類疫苗,公眾可自費、自願接種,但應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對醫務人員實施免費、全員接種,建議各地採取中央財政補助,當地政府籌資以及醫療機構部分承擔等多種模式,製訂實施醫務人員流感疫苗免費接種政策,採取「二類疫苗一類管理」的工作思路,在每年流行季節前為醫務人員提供可及的流感疫苗接種服務,加強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和報告工作,建立完善異常反應的補償機制,積極倡導醫務人員全員接種流感疫苗。

10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試行)》中明確提出,各級醫療機構要免費為本部門醫務人員提供流感疫苗接種服務,感染科、呼吸科等重點科室醫務人員要確保全員接種,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今年中疾控號召所有工作人員都接種流感疫苗。」高福指著右臂,做出打針的姿勢。

相關專家表示,各地衛生行政部門應將流感疫苗接種率、接種及時率等指標納入各醫療衛生機構年終考核目標,切實提高我國醫務人員流感疫苗接種率,降低流感流行季專業人員的缺勤率,從而保證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轉。

孕婦同樣可以接種

值得注意的是,9月29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了新版《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對4年前發布的舊版指南進行了修訂。新版指南指出,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孕婦罹患流感後發生重症、死亡和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更高,國外對孕婦在孕期任何階段接種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證據充分,同時接種疫苗對預防孕婦罹患流感及通過胎傳抗體保護6月齡以內嬰兒的效果明確。經審慎評估,新版指南建議,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接種流感疫苗,孕婦可在妊娠階段接種。

另一方面,馮錄召表示,世衛組織關於流感疫苗立場檔案(2012年版)中已將孕婦列為第一優先接種人群。但目前我國藥典中「妊娠期婦女為流感疫苗接種禁忌」的條款已嚴重滯後,建議儘快修訂。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今年秋季同時供應三價和四價流感疫苗,對此,馮錄召介紹,三價流感疫苗包含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系病毒3種病毒類型,四價流感疫苗則是在此基礎上還包含了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指南建議,對可接種不同類型、廠家疫苗產品的人群,可由受種者自願選擇接種任一種流感疫苗,無優先推薦。

專家表示,為提高每年流感疫苗推薦株與流感病毒流行株的匹配度,亟需建立我國自主的流感疫苗株和推薦技術平台,為我國流感疫苗生產提供更匹配的流感疫苗株,提高疫苗保護效果。此外,目前我國尚缺乏流感疫苗接種效果評價的數據,應逐步在具備一定流感疫苗接種率的地區開展對不同人群、不同流感亞型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的相關研究,為我國流感疫苗政策的頒布提供充分的科學證據。

你還在糾結打不打流感疫苗?

百年歷史給你答案

1918年,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造成數億人染病、2500萬人喪生。2017年~2018年冬春季,一場席捲我國的流感疫情讓人們對流感病毒可怖的殺傷力有了切膚之痛——急診室裡哭鬧不休的患兒,焦躁不安的父母,超負荷工作的醫務人員,緊缺的抗病毒藥物,這一切都警醒著我們,流感從未遠去。10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試行)》,明確了今年流感防控的重點舉措。從「故紙堆」的泛黃書頁中,今人能汲取何種養分並澆灌當下?面對下一次無法預知卻又不可避免的流感大流行,我們準備好了麽?

◆◆

難逃的夢魘

◆◆

霜降過後,冬日的腳步更近了。在這登高遠眺、一覽漫山紅葉的好時節,公共衛生人員卻是心頭一緊——季節性流感進入了高發期。

「從目前的監測情況看,今年季節性流感病毒的活躍度低於去年同期,尚未進入秋冬季流感流行季。」在位於北京市北六環的國家流感中心,王大燕坐在辦公桌前,微笑中略顯疲憊。

作為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已跟流感打了10多年交道,但對於流感而言,10餘年卻如滄海一粟——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曾對流感樣病例做過詳盡描述,而人類首次有歷史記錄的流感大流行則發生於1580年,此後每百年平均發生3次,間隔10年~50年。

當下,流感大流行仍是人類難逃的夢魘。「這還要從流感病毒談起。」王大燕解釋,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為甲、乙、丙、丁4個型別,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兩種亞型和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僅呈散發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且未發現人類感染。

甲型流感病毒是流感大流行的禍首。「大流行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出現一種全新病毒,而甲型流感病毒恰恰非常善變。」王大燕說,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根據病毒顆粒表面的血凝素抗原(HA)和神經氨酸酶抗原(NA)的不同組合,甲流病毒可進一步分為各種亞型,理論上多達198種。

由於甲流病毒在複製過程中無RNA校正酶的參與,極易出錯,並且分節段基因組的特徵使得不同型別病毒同時感染一個宿主時,易發生基因重配,因此,甲流病毒複製過程中發生變異的頻率較高,甚至導致病毒基因組發生較大變化,產生全新的病毒。

此外,甲型流感病毒在複製過程中HA基因和NA基因發生點突變後導致抗原漂移,可再次感染先前已獲得免疫的宿主,導致流感反覆流行,「這也是為何每年都要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大燕說。

「如果至今還認為流感只是普通感冒,那就別怪它的無情肆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長籲道,雖然尚難預測何時發生,但流感大流行的出現需要3個必要條件:首先,甲型流感病毒出現新亞型或顯著變異的毒株。其次,病毒能在人際間持續有效傳播。第三,人群對其普遍缺乏免疫力。

當3個條件齊備時,新病毒即可在短時間(1個~2個流行波)內在全球範圍廣泛傳播,導致發病人數、重症和死亡數劇增,醫療衛生系統服務能力嚴重過載,影響社會正常運行。

◆◆

幾無還手之力的1918

◆◆

「西班牙流感」就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彼時它是一種全新的流感病毒,此後演變為引起人群季節性流感的主要毒株。

「西班牙流感」,並非起源於西班牙。其暴發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彼時,參戰國的報紙連篇累牘地聚焦於戰事,無人報導流感疫情,反倒是作為中立國的西班牙率先報導了發生在該國的流感疫情,並由此得名。由於各國尚未建立傳染病報告制度,此次流感的真正起源地至今仍是一個謎。

戰爭成為了最大的「培養皿」。軍營中密集的人口、惡劣的戰爭環境以及有限的醫療條件都成為流感蔓延的溫床,疫情隨遷移的軍隊迅速傳播至亞洲和非洲,席捲全球。

我國也未能倖免。疫情最先出現在南方,1918年5月起,廣州、上海、溫州等地暴發疫情。6月初,上海《申報》刊登了數份疫情報告和嚴重疫情警報。由於病原不明,患者普遍出現「身熱咳嗆」、「周身骨痛」等癥狀,故在一些地方被稱為「骨痛病」,在另外一些地方因其傳播速度快,被稱做「五日瘟」,個別地區死亡人數劇增,導致棺木短缺,出現「枕屍待裝不知其數」。

在馮子健看來,「西班牙流感」中,流感病毒充分展示了其「天然威力」,在這場一邊倒的戰役中,人類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人類甚至沒找對敵人。」彼時,流感被歸因於一種名為流感嗜血桿菌的細菌,直到15年後的1933年,英國人威爾·史密斯才首次在顯微鏡下擒拿住了流感病毒這個真兇。

一方面是找錯靶子,另一方面則是較低的科技水準根本無法實現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而戰爭也使專業醫務人員緊缺。因此,疫情控制更多地依賴於非藥物措施,如隔離、停課、禁止集會以及簡單的感染防控措施,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和打噴嚏時注意遮掩口鼻、使用口罩等。

值得玩味的是,彼時國人應對疫情的方法仍有現實意義。比如,定海知縣撰寫的《救治時疫之布告》以六言詩的文體和人們聽得懂的「風瘟」一詞來宣傳流感預防措施,並於11月初刊登在《申報》上,建議民眾服用「銀翹散」抵禦感染。如今人們用來治療流感的「金花清感方」,就是以「銀翹散」為基礎方改進而成的。

其他一些措施也值得今人借鑒。比如,大城市的教會醫院、藥鋪等民間組織開展慈善施藥和義診,同鄉會等組織協助募捐籌款和運送物資,紅十字會在上海市及周邊地區設立臨時醫院救治患者,對稍遠地區則寄送藥物及藥方,可以說,民間組織在疫情控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不斷扭轉的戰局

◆◆

1957年,新型流感病毒甲型H2N2出現並肆虐,疫情首發於我國貴州省。數月間,疫情傳播至其他省份乃至香港地區,最終經東南亞國家和日本播散全球,被稱作「亞洲流感」。

「如果把應對流感的諸多措施比作彈藥庫,那麼,監測、疫苗、抗病毒藥物無疑是其中的利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馮錄召說,監測就像哨兵,是流感防控的基礎策略和前提條件。

1952年,世界衛生組織便開始建立全球流感監測網路(GISN),流感成為首個實行全球監測的傳染病。馮錄召說,通過全球監測網,可獲得流感在不同地區的活動強度和循環毒株的抗原性數據,籍此預測並向全球疫苗生產廠商推薦每個流行季節的流感疫苗毒株。同時,也利用監測獲取的毒株,分析其對抗病毒藥物的敏感性和耐藥性,指導各國合理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

在「亞洲流感」防控中,監測派上了用場。1957年2月,疫情出現。5月,GISN就確認其為新型流感病毒,世衛組織隨即向全球發出流感大流行預警。這也是國際上首次通過綜合的疾病監測系統對流感疫情據悉的快速資訊傳播。

馮錄召表示,科技水準的提升體現在實驗室檢測能力和疫苗研發能力的大幅提高,相比「西班牙流感」的「體無完膚」,「亞洲流感」期間,人類不僅可以快速製備實驗室檢測試劑,並且全球接種了3000萬劑次流感疫苗。彼時雖然尚無抗病毒藥物,但抗生素的使用讓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大幅下降。相比「西班牙流感」2500萬人的死亡數,「亞洲流感」則銳減至200萬人。

1968年,甲型H2N2病毒與H3禽源病毒發生重配,形成了新型H3N2病毒。此次發生的「香港流感」,死亡數進一步下降至100萬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彈藥庫」的不斷充實,流感大流行也發生了變化——由高發病率、高致死率轉變為高發病率,低致死率,隨之而來的是防控措施上的變化——在疾病嚴重程度較低且感染人數過多時,疫苗和藥物可發揮有效作用,「西班牙流感」中被普遍使用的隔離治療則被認為已不適用。

◆◆

最溫和的大流行

◆◆

在經歷了20世紀3次流感大流行後,人類試圖從歷史中總結經驗,並將之凝練成應對策略,以備下一次無法預知卻又不可避免的流感大流行。

《流感大流行準備和應對指南》應運而生。這份由世衛組織於1999年制定的計劃,明確指出早期的快速圍堵、疫苗和藥物的快速使用、強有力的監測體系、公開透明的資訊共享等是流感大流行應對的關鍵因素。我國也根據這一指南於2005年制定了《衛生部應對流感大流行準備計劃與應急預案》,以便響應世界衛生組織防控策略,統一指揮協調中國的流感大流行應對工作。

「應對指南」誕生10年後的2009年,21世紀首次流感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降臨。這一起源於墨西哥的流感大流行亦被稱作「迄今最溫和的大流行」,而「溫和」的背後是人類不斷增強的防控能力。

「比如,世衛組織確認墨西哥暴發疫情後,我國在72小時內快速研製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檢測試劑盒。」親自參與試劑盒研發的王大燕頗為自豪地說,這意味著可以在臨床上對患者進行確診,並可以早期篩查,對及早發現病人至關重要。

此後,國家流感中心迅速將試劑盒發放給全國疾控系統、軍隊疾控系統和檢驗檢疫系統,並通過世衛組織,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這一我國自行研製的檢測試劑盒,幫助其抗擊甲流。

「試劑盒就誕生於這裡。」王大燕指著國家流感中心的一間實驗室說。1957年「亞洲流感」發生後,我國於同年成立了國家流感中心,致力於流感監測和研究,但早期流感監測處於自願、分散、非系統狀態。自2004年開始系統建設流感監測網路,至今已建立了408個流感網路實驗室和554家監測哨點醫院,形成了覆蓋所有地市和部分重點縣的全國流感監測網路。國家流感中心是世衛組織的流感參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之一,開展全球流感防控合作。

2017年~2018年冬春季,當國人因流感疫情產生恐慌時,通過監測網路採集的數十萬份標本,並開展病毒的抗原性、耐藥性和基因特性分析後,國家流感中心一錘定音,給出明確結論——疫情屬季節性流感,並非流感大流行。

「應對指南」中的圍堵策略在防控2009年的甲流疫情中同樣發揮了作用。王大燕說,通過加強口岸檢驗檢疫,將傳染源拒之國門。從實際情況看,通過圍堵,減少了流行波數。「全球大部分國家都經歷了至少兩個流行波,我國則只有一個。」此外,圍堵也為國內研發疫苗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我國成為全球首個完成甲流疫苗臨床試驗的國家,並在人群中進行了大規模接種。

「中國流感監測網路作為我國和全球新發傳染病病原的早期發現體系之一,將會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為新發突發傳染病應對準備了技術和人才隊伍,必將在建設健康中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王大燕自信地說。

文/健康報記者 張磊

圖/健康報記者 張丹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