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異鄉女子突發癲癇 多名市民緊急救助

余炳堅在病房查房。

近日,筆者接到報料稱,2月23日,一名在清遠工作的劉姓外地女子在清遠順盈時代廣場某米粉店內進餐時突發癲癇,暈倒在座位上,在同店就餐的市民與店主聯合進行快速救助,並迅速撥打「120」電話將其送至清遠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

清遠市人民醫院腦科三區主任余炳堅表示,幾名愛心市民在救助過程中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聯繫上患者家屬並問到了患者的既往病史,沒有移動患者,也沒有用按壓的方式製止其抽搐,這些都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對於搶救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女子吃粉時突然昏厥暈倒

事發時間是2月23日中午1點左右,清遠市人民醫院員工劉佳蘭和張麗在順盈時代廣場一家米粉店候餐,突然聽到隔壁桌一女子「啊」的一聲。張麗最開始以為是旁邊湯水灑掉了,客人被燙傷,後來想著那一桌上菜很久了,應該不至於被燙傷,可能是湯汁灑到衣服上了。

「我當時背對著那名女子,轉過頭一看,她人靠在椅子上。」張麗說,那名女子整個人都在高頻率抽搐,翻白眼,牙關咬緊,手腳都有些扭曲變形了,眼鏡和手機攤在桌子上,桌上的湯碗已打翻,杯盤狼藉。

當天中午,她們下班後去順盈時代廣場吃午飯,因為另一家店服務生態度有些冷淡,兩人遂轉戰「五穀漁粉」。當天下雨,外賣訂單很多,店主忙不過來,上菜就慢了。碰上這事情,對於張麗來說也是頭一遭,因為在醫院工作,具備一些醫學知識和常識。

同在該米粉店就餐的市民黃迅立即撥通了「120」急救電話。「遇上這種情況,不知道該上去幫忙,還是不該上去幫忙。」黃迅說,自己沒有專業的醫學常識,怕上前去幫忙反而幫了倒忙,所以只能撥打「120」。為了讓「120」急救人員更快到達現場,他始終與「120」急救人員保持通信聯繫,併到電梯口迎接引路。

「我看她手機還停留在遊戲界面,我第一時間抓起手機翻查了她的通訊錄,找到了她爸的電話。」張麗撥通了她父親的手機號碼,手機號碼歸屬地顯示在吉林長春,不料對方以為是詐騙電話,反而回罵一句「你有病吧,你是騙子!」。雖然張麗磨破了嘴皮子,對方仍一口咬定她是騙子,後來店主搶過了電話,幫忙證明,該外地女子的父親仍不為所動,僅表示等下再打回來。

過了一會,一署名為「me」的手機號碼打了回來,對方自稱是外地女子的姐姐,最開始對方也是半信半疑。但並非全然不信,按照「me」的建議,為防止該外地女子再次抽搐,咬了舌頭,要準備條毛巾,以備不時之需。店主吳先生主動請纓,跑到隔壁超市買來兩條毛巾,「不知道哪款毛巾適合,軟、硬毛巾各一條,希望她不會傷害到舌頭。」

通過「me」的手機號碼,張麗找到了「me」的微信,並在微信中把現場短視頻發過去,她這才完全相信了張麗和劉佳蘭的話,對劉佳蘭講述了該外地女子的既往病史,並表示會找外地女子的同事到現場。

熱心市民報120並守護在其身邊

在等待救護車到來期間,黃迅一直和120保持聯繫。為了讓醫務人員儘快找到目的地,他還跑出去電梯口迎接。

視頻顯示,女子倒下時差點撞翻座椅,是黃迅輕扶了一把穩住了。援手的時候有沒有擔心女子萬一出什麼問題給自己惹麻煩?黃迅表示,當時沒想那麼多,也沒有覺得這件事會給自己個人帶來什麼危險。「她當時那個情況,不會傷害到別人,我隻怕她等不到救護車來。」

張麗和劉佳蘭觀察,女子呼吸正常,呼吸道沒有被嘔吐物堵塞,頭部保持側臥位。「其間我們拿了紙巾給她擦臉,她睜了下眼,反應很激烈,我們就沒有再動她了。」張麗說起,她們曾試圖幫女子清除臉上的汙物。

後來,清遠市人民醫院的院前急救人員與該外地女子同事幾乎同時趕到現場,院前急救人員認為幾位市民對該名癲癇患者處理很到位,不僅第一時間撥打了「120」,聯繫到了患者家屬,及時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而且沒有輕易移動患者,避免了骨折等二次損傷。

在急診科醫生將病人帶離米粉店後,市民黃迅、劉佳蘭和張麗才相繼離開。劉佳蘭和張麗繼續自己駕車趕往醫院,協助其辦理就診卡等事宜。目前,該外地女子身體狀況恢復良好,過兩天就可以辦理出院手續。、急救醫生介紹,女子在接回醫院的途中,在商場的電梯內又發了一次病,所幸急救人員施救專業且及時,沒有生命危險。

該外地女子是吉林人,平時一個人在清遠上班,發病時也是一個人就餐。該女子姐姐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非常感謝清遠幾位市民出手相救,之前一直瞞著家人,沒將妹妹的病情告知父親,所以父親接到電話時第一反應就是詐騙,希望出院後能夠當面感謝幾位熱心市民。劉佳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清遠市人民醫院一直鼓勵員工見義勇為,對正能量的好人好事大力弘揚,作為該院員工,雖不是專業醫生,但受身邊醫生的影響,盡自己所能地幫助患者是應該的,看到該名患者轉危為安,十分欣慰。

受助女子微信表達謝意

視頻顯示,店主吳先生曾兩次向救人者鞠躬。他感慨,這件事讓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清遠這座城市的人情味。「我是從深圳來清遠的,雖然清遠發展比不上一線城市,但是好心人蠻多的。」他說起,自己在清遠遇到了不少暖心事,譬如某次雨天下高鐵,滴滴司機知道他沒帶雨傘後,貼心地讓他在出站口稍等,自己拿雨傘去接他,「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才讓人有歸屬感。」

張麗說,好在反應沒有慢半拍,如果我們沒有在她手機鎖屏前聯繫到她的家人,可能也無法給她提供有效幫助,更加無法了解到她的病史。完成了所有與其家人的信息溝通後,女子的手機鎖屏。

回來後,張麗第一件事是將手機通訊錄裡老公的名字改成「老公」。「這個也希望能通過媒體給市民提個醒,旁人更容易因誤以為是詐騙電話而忽略求助信息,而家人會更加重視。」張麗表示,當前社會環境複雜,總是說防詐騙不要存稱呼做通訊錄名,但是,萬一出現突發情況,還是要讓有可能提供幫助的人能迅速聯繫到我們的家人。

「危急時刻,防騙重要,救命更重要。」她解釋,譬如在該事件中,萬一女子病情有什麼變化,還是有監護人在身邊會比較便利,且家人也是最清楚其既往病史和身體情況的。

劉佳蘭說,自己當時沒有想那麼多,只是下意識的反應。「我自己也是外地人,我們本來就應該相互幫助,這樣才有家的感覺,讓清遠這座城市的幸福感更強。」

「醫院的氛圍熏陶了我們,我們見得多了,就懂得了醫生一般要找家屬,要問病史。」張麗說,因為不是專業的醫生,她們當時也很無助,只是儘力做了自己覺得應該做的,施以微力。「不過,店主贊我們醫院的時候,我挺開心的,那是一種真真切切的榮譽感!」

受助女子清醒後,輾轉找到張麗,在微信上表達了自己的感激,「多謝你們當時幫我,等出院了,我去拜訪你們。」

文/圖 劉秋宜 通訊員 何京鴻

■提醒

癲癇發作時

旁人不要強按住其手腳

在了解救助情況後,清遠市人民醫院腦科三區主任余炳堅對幾位愛心市民的救援過程進行了點評。他分析說,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聯繫上患者家屬,並問到了既往病史;沒有移動患者,也沒有用按壓的方式製止其抽搐,這些都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據了解,癲癇在民間又叫「羊角風」或者「羊癲瘋」,是神經系統常見的慢性疾病,並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大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發病率在千分之七左右。癲癇主要表現為全身抽搐、單側肢體抽搐或者意識障礙。

其中,10%—30%的癲癇患者有明顯的精神行為異常,多表現為抑鬱、焦慮和其他情緒的改變,如癲癇人格、精神分裂症樣精神病、智能衰退等。抑鬱是癲癇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使癲癇患者的自殺率明顯增加,癲癇人格就主要表現為固執、激惹、情緒爆發、行為遲緩以及自我為中心等。

「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掐人中,但這種做法是無效的。」他談道。「而如果採用束縛其四肢的方法制止抽搐,則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骨折。」

余炳堅談到,如果遇到癲癇發作的病人,有幾點要注意:不能平躺,要讓病人保持側臥位,這樣能讓病人避免被嘔吐物堵塞呼吸道;保持病人口腔清潔,防止窒息;注意衣服不要太緊,必要時要幫病人解開衣領和腰帶,保持呼吸道通暢。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試圖壓住病人的軀體不讓其抽搐,冷靜等待其抽搐停止即可,否則容易「幫倒忙」,造成病人骨折;而塞毛巾的做法也不提倡,也不建議塞任何軟的東西防咬傷,因為病人在發作時牙齒咬力非常大,可能會咬斷物品讓碎片堵塞呼吸道。

他還提起,癲癇按發作時間長短有大發作和小發作之分,小發作自己能停止,不一定要打120急救;而如果連續抽搐超過10分鐘,或是連續發作3次以上,每次超過1分鐘,或連續抽搐且意識不清醒,一定要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

「部分患者是由於基礎疾病導致,繼發性抽搐有原病灶,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史等。」余炳堅談到,對於癲癇病人的救助,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相當重要。

癲癇發作前是有預兆的,具體表現為患者會看到光圈、光點,聽到一些鈴聲或者鳥叫聲,聞到一些燒焦的橡膠味或者腥味等刺鼻的味道,身體會感覺到刺痛,出現上述癥狀,說明癲癇可能要發作了,患者應該盡量找一個安全寬敞的地方,躺下來,放鬆,保持側躺的姿勢,直到發作完畢,要側躺是方便唾液流出,避免嗆到或者引起吸入性肺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