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奮鬥一甲子,鑄盾60年 錢七虎:國之需要 我之理想

央視網消息:一甲子奮鬥,磨劍數十載,

用畢生心血成就一項事業,

只為建萬裡國防,築牢安全之盾。

1月8日,

2018年國家科技最高領獎台上,

肩戴將星,滿頭華發,

沒有步履蹣跚,

只有目光堅毅,脊背挺拔,

他說:“這項榮譽不屬於我一人,是國家對防護工程建設的肯定和鼓勵。”

2019年1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視覺中國

響亮、有力的聲音詮釋著代代傳承的科學精神與家國情懷。

這不僅是一位戰略科學家最耀眼的勳章,

也是所有土木工程科研人的榮光。

他,

就是戰略科學家錢七虎,

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教授。

炮火中點燃“家國理想”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

血腥的戰爭逼迫江蘇昆山人民流離失所。

這一年,錢七虎出生了。

逃難途中,母親在一艘小船上生下了他,

家中行七,取名“七虎”。

戰火中,錢七虎渡過了無處安放的童年。

7歲那年,三個兄姐和父親相繼離世,

母親靠擺小攤,獨力撐起一個家。

從小,他就親眼目睹侵略者、殖民者戕害同胞

“看見過我們的抗日遊擊隊員被日軍打死,放在我們小學的操場上。”

為什麽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國家不強,我們軍隊不強,所以受到了侵略。”

鐵蹄、炮火和危難,激蕩著少年樸素的愛國心潮。

幸運的是,

艱難度日中,母親沒有放棄供他上學。

風雨飄搖中,他們挨過了1949。

解放後,

依靠人民政府的助學金,

錢七虎順利完成中學學業。

“民族危亡,國家利益,是我一生做任何決定時,必須最先想到的。”

歷經磨難的小小少年,已成長為矢志報國的有為青年。

優異的成績,

是他回報母愛以及黨和國家最質樸的方式。

1961年留學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 (資料圖)

14歲加入共青團並先後擔任團支部宣傳委員和書記,

17歲被保送至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24歲被選派到蘇聯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學習。

“國內3年自然災害時,全國人民節衣縮食,供養我們在國外求學,讓我們喝牛奶吃麵包,我們心裡都有一本账啊,一定要為國爭光才對得起全國人民。”

懷著報答黨恩、報效國家的志向,

錢七虎開啟了他一心為黨、忠貞報國的壯麗人生。

鑄就“地下鋼鐵長城”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

對錢七虎而言

“武器就是矛,防護工程就是盾。”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正面臨核威脅,

如何鑄就堅不可摧的“盾牌”?

錢七虎說:“我們的防護工程就是要抗擊炮彈、炸彈、原子彈、氫彈打擊,抗擊它的是國防人防工程。”

1975年,他使用先進的計算理論和設備,

成功設計出當時國內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飛機洞庫防護門,

為空軍戰場上的及時反擊贏得時間和機會。

經過近千次細致分析計算,

他創造性地提出建設深地下防護工程的總體構想。

經過10年持續突破,

構建出破碎區受限內摩擦模型等計算理論和防護技術,

為我國戰略工程安全裝上“金鐘罩”。

在室外爆炸試驗現場(資料圖)

工作中,他耐心細致、兢兢業業。

把畢生心血熔鑄在地下飛機庫、停車場,

熔鑄在抗各種“打擊”的坑道、指揮所,

熔鑄在抗擊“衝擊波”衝擊的較量之中。

60余載光陰與滿頭華發,

60余載上下求索,

鑄就“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之盾。

“我們的防護工程不僅能防當代的,也能防未來可能的敵戰略武器打擊,什麽鑽地彈來了都不怕。”

這不僅是一位科學家的豪氣,更是一個國家的底氣。

肩挑“國家大計”

和平年代,本該安享晚年,

錢七虎卻以耄耋之軀,主動肩挑“國家大計”。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能源儲備、地下工程、港珠澳大橋……

凡是關乎國家大計的防護工程,

都能看到錢老奔波的足跡,

他說:“國家需要什麽,科學家的興趣就應該在哪,要站在全局考慮問題。”

1992年,珠海機場擴建迫在眉睫,

炸掉炮台山,是最佳方案。

然而,爆破難度實在太大。

爆破總方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

一半的土石方要被定向爆破拋入大海,另一半要松動破碎,

更要確保1000米內兩處村莊的安全……

一籌莫展之際,錢七虎帶領團隊七赴珠海,反覆試驗,

最終設計出科學可靠的爆破方案。

那年的12月28日,

1.2萬噸炸藥在38秒內分33批精確起爆。

直到今天,

被稱為“亞洲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

仍保持世界最大爆炸當量的爆破紀錄。

2008年,主導建成南京長江隧道盾構 (資料圖)

南京長江大橋舉世聞名,但你知道“萬裡長江第一隧”嗎?

那就是南京長江隧道。

這條隧道全長6042米,

是我國長江上盾構直徑最大、工程難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而成就它的,正是錢七虎。

是錢七虎建議在長江上修建越江隧道,

是錢七虎提議用盾構機開掘,

也是錢七虎一次又一次攻克盾構機突發故障停工等一系列重大難題。

2010年5月,南京長江隧道全線順利通車運營。

錢七虎也因此獲得一枚特別的榮譽——“南京長江隧道工程建設一等功臣”。

非常之獎,緣於非常之功。

“港珠澳大橋”是現代橋梁的標杆,堪稱國之重器。

施工時的許多“關鍵環節”都可謂走在刀尖、如履薄冰,

海底管道對接時,

錢七虎提出採用流體力學方法,

計算V字形接頭的沉放擺動幅度,並提出減少擺動的措施,最終接頭沉放成功。

……

“二十一世紀將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世紀。”

人口的增長,交通的擁堵,城市的發展給地上空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1999年錢七虎首次提出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的戰略,

用全局長遠眼光審視不斷崛起的新興城市。

“不能完全依賴外國,要靠自己,才能創新,才能進步,才能超越。”

甘為人梯

除了院士、軍人,

錢七虎也是一名“師者”。

近年來,他每年為國培養、輸送300多名工程檢測技術人員,

其團隊“接力式”地為30多個國防工程建設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解決了近百個國防工程建設中的重大難題,

為國家培養了數量可觀的防護工程技術人才。

錢七虎把名利看得很淡。

獲獎排名的時候,他不讓把他排在首位,有的根本不讓排上他的名。

他甚至宣布:

所有他參加的項目,他一律署以技術顧問的身份,不當項目組長,所有報獎,他一律不排名。

他指導學生完成的文章,學生要署他的名,

他規定:凡是署他名的文章必須經他最後審閱,

凡非他執筆的,一律不許署他為第一作者。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錢七虎帶領團隊開展深部岩石力學研究,

成功研製我國首套爆炸壓力模擬器、首台深部岩體加卸荷實驗裝置,

提出16項關鍵技術方案,

解決困擾世界岩體力學界多年的數十項技術難題。

形成國際領先水準的深部岩石非線性力學理論體系。

2009年,擔任國際岩石力學學會副主席的錢七虎,

主動放棄自己被提名的機會,

力挺年輕學者馮夏庭出任該學會主席。

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

“世界岩石力學研究中心在中國,馮夏庭年輕有能力,有夢想。”

如今,成為“80後”的錢七虎依然忙碌。

他一年有半年時間在出差,每天工作累了就看看報紙,作為休息。

因為沒時間,游泳是他唯一堅持至今的愛好。

從此岸到彼岸,正如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科研之路,沒有捷徑,只有堅持。

然而,堅持的背後是付出與犧牲。

沒有考上大學的兒子、未能盡孝的老母親,是錢七虎至今打不開的心結。

為了彌補遺憾,他設立了慈善基金,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將院士津貼、全部獲獎獎金資助給貧困兒童和孤寡老人,

近30年來,捐助近百萬元。

“如果你樹立的是一個基於國家的價值觀,你關注的就是國家、民族和人民。”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

用科技強軍、為國家鑄盾,

以畢生追求,讓更多人了解到,

何為“國家之盾”!

何為“家國情懷”!

(文/李珊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