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霸王別“機”

團隊折戟背後,除了捉襟見肘的資金鏈問題,更多的則是折射出了主機遊戲產業在國內的現狀及問題。

文|《中國企業家》 李潔

編輯|李薇

頭圖攝影|高婧婧

提到“小霸王”,你會想到什麽?

估計絕大多數“80後”都會回答“遊戲機”或“學習機”。在物資和娛樂匱乏的年代,小霸王遊戲機、小霸王學習機曾給大家帶來無限的歡樂和家庭親子時光。

不過,如今在淘寶等電商平台搜索“小霸王”,產品卻五花八門,電磁爐、抽油煙機、電風扇、電壓力鍋、移動電源……與童年的記憶相差甚遠。

小霸王誕生於1987年,前身是廣東中山市怡華集團下屬企業日華電子廠。這個以遊戲機而家喻戶曉的南方品牌,在遠離大眾消費市場十多年後,最近重回輿論源自一場勞資糾紛,而這場糾紛的起因卻是小霸王早已若即若離的遊戲業務。

而在這場勞資糾紛的背後,則是“小霸王”品牌持有方企圖“復活”小霸王遊戲機業務,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場勞資糾紛

“我陳建仁砸鍋賣鐵,也要湊齊這些資金來支持這個項目,我要讓小霸王重鑄輝煌。”

當吳松聽到眼前的小霸王背後掌舵人、益華集團董事長陳建仁說出這句話時,感動之餘,也愈發覺得肩上的擔子重如磐石。

吳松清楚記得,那天是2016年8月7號。這是他帶著手中的計劃書第三次飛到廣東中山。當年4月份第一次到中山,計程車司機告訴吳松,“這是中山最繁華的街道,所有的產業都是益華的。”這讓吳松在未與陳建仁見面就多了一份崇拜。

吳松曾就職於美國EA、NVIDIA、騰訊、微軟XBOX、斧子科技等多家遊戲行業知名廠商。2015年底,吳松離職創業,並經人介紹結識了陳建仁,後者決定投資。由此,陳建仁將自己退休前振興小霸王遊戲機的接力棒傳到了吳松手中,由他出任中山市小霸王領先科技有限公司CEO。

隨後,小霸王宣布與遊戲芯片廠商AMD簽訂協議,斥資4億委託對方定製一顆遊戲主機芯片。2018年8月3日,小霸王Z+遊戲機發布會在中國國際數位互動娛樂展覽會E7館舉行。作為小霸王上海遊戲機項目負責人的吳松,在發布會現場闡釋了小霸王Z+新遊戲電腦的全新軟體布局。

陳建仁當時雄心勃勃,甚至喊出“未來超500億市值”及“上市”口號,遊戲機業務則是上市過程中一顆重要的棋子;吳松也乾勁十足,不僅僅因為益華在資金上的慷慨,還因為他事業的啟蒙就來自童年的那台小霸王遊戲機。

可發布會過後,卻遲遲沒有等來這款遊戲機在市場銷售的消息,反而傳來小霸王上海團隊折戟的新聞。

吳松介紹,在5月17日小霸王上海辦公室關閉之前,作為投資方的益華就已拖欠上海團隊員工從2月至4月三個月的工資、社保等。此外,供應商、海外合作方的款項均未如期支付。已離職的吳松這幾個月來一直在尋找陳建仁和益華要個說法。

截至發稿日,記者多次嘗試聯繫益華集團核心人物陳建仁、林光正,對方始終沒有應答。

“小霸王”霸氣不再。三年來,無論是陳建仁還是吳松,在嘗試“復活”小霸王這個代表快樂童年的品牌的路上,艱辛卻未見曙光。

無疾而終的互助

益華控股官網介紹,廣東益華百貨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廣東省第六大綜合零售商,百貨、超市、電器、家居、全球購是益華百貨的五大主力,於2013年12月於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02213.HK)。

益華控股也是小霸王品牌的持有方。

2016年3月,益華確定投資吳松團隊。2016年6月,中山市小霸王領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陳建仁擔任董事,原本打算創業的吳松變身公司職業經理人,成為日後小霸王Z+遊戲電腦項目的負責人。

4個月後,吳松與益華董事會完成對賭協議的簽約。2016年11月,中山市小霸王領先科技有限公司小霸王上海辦公室成立,項目開始運作。

吳松透露,過去的十多年來,益華每年都會將小霸王品牌以授權的方式賣給一些小家電廠商,賺取授權金。在南方城市,因為有小霸王品牌的加持,一些無名家電小廠銷量倍增。

陳建仁在投資吳松遊戲團隊後,小霸王和遊戲產業重新有了交集。

常年的品牌授權使得小霸王的形象嚴重受損,產品質量把控也異常混亂。這也使其市場競爭力日益下滑。

吳松在2017年初向益華董事會提議,砍掉小霸王對這些小廠的授權業務線。他給出的理由是,既然要做一個嚴肅的遊戲主機品牌,就必須要規避法律上的風險;另外,公司不乏要和全球各大遊戲廠商建立合作,而這些大廠十分在意合作對象的業務是否乾淨。

陳建仁點頭應允。

2017年4月4日,小霸王官方發布聲明稱,為穩步推進公司發展正版遊戲、高端遊戲機的戰略規劃,並配合計劃中的小霸王品牌新一代主機和相關平台升級,小霸王公司正在計劃著手停止並撤銷對第三方生產商的遊戲機生產授權。

可現實是,公告發布後,卻未得以落實。

目前,小霸王的授權業務仍在繼續。打開淘寶,搜索“小霸王”,包括遊戲機在內的各類電子產品映入眼簾,背後的廠家也不盡相同。

據不完全統計,獲得小霸王官方認可並冠名“小霸王”品牌的公司多達14個,不同公司的股權架構基本失去關聯性,業務範圍也有所區別。

此外,據媒體報導,小霸王上市啟動大會時曾承諾“訂貨送等額股權”,現如今已經開始向認購原始股權的代理商退還相關款項。

账號主體“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小霸王集團”顯示,2016年8月20日,中山小霸王文化產業集團在中山市逸豪國貿五星酒店舉行上市啟動大會,現場為簽約新老合夥人分發3000萬元原始股份。同時,還發布了小霸王最新產品——小霸王家庭娛樂健身館,此外,VR 遊戲、機器人、體感遊戲也在會上亮相。

該公眾號的文章喊出“小霸王市值500億元”口號,並透露當時的原始股屬小霸王上市前的首輪增發,形式分兩種:一是股權認購,主要對於奔著購買原始股來的供應商、合作商;第二種是現場訂貨股權贈送,主要是對小霸王的老代理商、新簽約的合夥人,根據現場簽約的金額,集團按訂貨額的10%送返原始股權。

小霸王集團公眾號文章還引用了這麽一段小霸王集團副總裁戚海生的介紹:“訂貨100萬,就送返10萬原始股,3年上市後保守估計升值6~8倍,就是60萬~80萬,算下來基本上就是您訂多少貨,我們送多少錢了。”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的天下,我希望小霸王的最後一代也是繼往開來的一代。”發布會上陳建仁字字鏗鏘有力的上市宣言聲猶在耳。

可如今,上市遙遙無期,小霸王卻深陷追薪風波。而作為投資方,益華的經營狀況並不好,處於虧損中。

益華控股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益華集團的收入約為人民幣7.733億元,較去年上升約2.5%;毛利額約為人民幣3.545億元,同比上升13.5%;經營虧損約為人民幣5170萬元,而去年經營利潤為人民幣4780萬元;擁有人應佔虧損約為人民幣1.174億元,同比上升920.6%。

顯然,日漸式微的百貨業務已無力支撐小霸王上海團隊燒錢的遊戲機項目。而當初陳建仁也似乎想通過“復活”小霸王,給處於夕陽產業中的益華控股增加亮色。益華控股2013年IPO的價格為1.40港元,7月29日收盤為0.465港元。

吳松告訴《中國企業家》,陳建仁的益華集團此次在遊戲機項目上的投入遠比媒體曝出的金額多得多。傾囊而出的益華,陷入了窘境。

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有線電視的鋪開,彩色電視機迎來了井噴式發展;巨頭們在這個時期萌芽,經歷著產品打磨的初期階段;在用BP機傳情的歲月裡,磚頭似的大哥大成為彰顯身份和經濟實力的不二“利器”。

在忙著挽救發際線的“80後”的童年記憶中,小霸王遊戲機也佔據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放學後,書包一甩,叫上鄰居的小哥哥,搬來小板凳坐好,眼睛都不捨得眨地盯著螢幕,手指在遊戲柄上飛舞著,《超級瑪麗》《魂斗羅》等多款經典遊戲伴隨著這代人成長。

而這一切,要歸功於小霸王幕後的男人——段永平。

1989年,擁有人民大學計量經濟學碩士學歷的段永平受“孔雀東南飛”熱潮影響南下闖蕩,進入日華電子廠擔任廠長職務。接手時,這家小廠子年虧損200萬元,著實是一個“燙手山芋”。

1983年,日本遊戲機公司任天堂推出了被稱為“紅白機”的Family Computer(FC),在日本和美國受到熱捧。但高昂的價格讓“紅白機”未能在國內紅火起來。對於彼時月平均收入幾十元的普通家庭而言,也只能望洋興歎。

在版權意識淡薄的時代背景下,80年代末,“紅白機”開始以水貨的形式流入中國,打開了國人遊戲新世界的大門。與此同時,數百家生產遊戲機廠家聞風而來。

段永平也嗅到了紅白機的遊戲市場機會。他將廠子徹底轉型,殺入遊戲機產業。1991年,曾經年虧損200萬的日華電子廠產值已達1億元。同年,工廠正式改名為中山市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在一眾遊戲機選手中,段永平和他的小霸王力拔頭籌。

1993年,段永平和團隊將遊戲機增加了一個計算機鍵盤和電腦學習卡,推出了新產品——小霸王學習機。與高昂的電腦價格相比,這款產品再次迅速點燃了市場。1995年小霸王產值逾十億,品牌無形資產被評估為5個億。

在段永平出任小霸王總經理期間,為小霸王背後掌門人陳建仁的怡華集團累計帶來超過15億元的銷售額。而就在小霸王的高光時刻,段永平卻向陳建仁遞交了辭呈。

背後的原因眾說紛紜。普遍的說法是,怡華集團不斷抽走小霸王的利潤,陳建仁主張把錢投到地產、集團酒店等項目上,滿足股東的要求。而段永平則認為,這讓小霸王的發展缺乏後勁。他所提出的股份製改革構想,也被怡華集團拒絕。

1995年8月,段永平帶著生產和開發骨乾共6個人離開了小霸王。臨走時,他還與集團簽下了君子協議:一年內不做小霸王同類產品的內銷。

段永平出走後,小霸王迅速失血,元氣大傷。兩年後,24位經銷商相繼離開小霸王,轉投段永平新公司步步高的懷抱,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金立董事長劉立榮都曾在小霸王工作過。

隨著個人電腦帶來的衝擊,2004年下半年開始,小霸王為求生存,公司開始架構改革和多元化轉型,拆分為若乾子公司,隨後還逐步撤出在子公司中的股權,僅保留對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管理。

陳建仁則相繼成立了中山市小霸王教育電子有限公司、中山市小霸王衛廚電器有限公司等十大子公司。自此,小霸王不再隻涉及遊戲機、學習機業務,而是將產業線擴充到廚衛電器、VR影音、兒童益智玩具甚至是手機等多個領域。

“欠薪事件”後,針對是否還會繼續“復活”遊戲業務,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鴻祺曾向媒體回應:“遊戲機這塊,集團肯定要繼續乾,都投入了2個多億,上海遊戲團隊由於能力上的問題,未能夠及時做出遊戲平台及開發遊戲工具。因此,小霸王決定重新更換團隊繼續研發。”

不過,吳松告訴《中國企業家》,上海團隊所有的研發工作,都是在有限的預算內,按照正常的工作計劃圓滿完成。主機產品已經有幾千台的成品一直放在代工廠的倉柯瑞,隨時可以推向市場開賣。

對於目前的境況,吳松表達了內心的遺憾:“投資這麽多錢,至少要把投資收回來,還能有一些收益。”他用了“寒心”一詞來形容目前的心境,“理解益華的難處,但是還是希望對方能積極解決問題。”

5月13日,小霸王方面曾在官方的一封《致員工函》中稱, 截止到5月15日,小霸王上海團隊全體員工的2月、3月、4月工資、社保、個稅、公積金、報銷款均未支付,公司承諾會在5月31日之前結清三個月工資、繳納五險一金和個稅,6月30日前支付2017、2018年度的十三薪和離職補償金。

關於欠薪,吳松強調,5月30號小霸王方面付了一半薪水,但是承諾函上的第二個節點,即6月30號應當支付的另外大概55%到60%左右的薪水並沒有支付,並且小霸王方面也沒有給出任何的解釋,態度也比較冷漠。

三足鼎立

早在小霸王上海遊戲機團隊成立之時,遊戲業內人士以及媒體就給予了相當的關注度。

一方面,由於之前同樣致力於此領域的斧子科技以失敗告終,因此大家對於國內企業來做遊戲主機這件事抱以悲觀態度;另一方面,老牌遊戲機小霸王入局,情懷使然,部分人還是很期待團隊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但在去年小霸王Z+遊戲機發布後,綜合產品售價、配置、軟體等因素,大家就普遍對這個東西不太認可。”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遊戲主機的門檻很高,我們不認為小霸王或者斧子科技這種量級的公司能做這件事兒。”

團隊折戟背後,除了捉襟見肘的資金鏈問題,更多的則是折射出了主機遊戲產業在國內的現狀及問題。

資深遊戲媒體人多邊形以及遊久網張勇分析,繼2014年國內遊戲機解禁以來,主機遊戲的發展一直未有大的火花機甲狂潮。此前主機遊戲長期處於地下市場和水貨流通的階段,錯過了行業發展黃金時間,市場教育不充分。與此同時,大部分遊戲玩家心智已被日臻成熟的PC端網遊以及移動端手遊所佔領。

在政策層面,內地出版的遊戲,需要通過審核才能拿到版號,再進行發行,這就導致國外很多能夠真正體現遊戲主機平台高品質水準的商業型大作,沒有辦法進入到國內市場,或者是它要經過大量的修改才可以通過審核。如此一來,就會延誤遊戲最好的發售時期,不利於國行正規主機遊戲市場的發展。

此外,從投資角度來看,手遊和網遊投資回報率遠超主機遊戲。因此,整個主機行業並不被業內人士看好,鮮少有投資熱錢進入。

反觀國外,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市場需求促使美國和日本的主機遊戲產業蓬勃發展。經歷了反覆的試錯和探索,出現了任天堂、索尼、微軟三大巨頭遊戲公司。這些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充分競爭過,建立了較高的行業壁壘,留給國內公司的空間已然不多。

不過,隨著當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升級,越來越多的遊戲玩家不滿足於免費的手遊。他們開始提高自己的遊戲品位,願意為更好的娛樂內容買單,而只有主機遊戲才能夠給這些人提供最頂級的遊戲娛樂體驗。此外,5G時代的到來,可能會給國內很多企業帶來更廣闊的機遇。

小霸王是否能借機“復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