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承認吧,這就是今年最好的國產片

知道你們都在等《我不是藥神》的影評,今天來了!

電影的評分,目前已經高達9.0分。

華語電影已經好多年沒有出現過,這麽高的分數了!

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能夠如此火爆?

別著急。

看完這篇影評,你也許就會有答案。

我不是藥神Dying to Survive

《我不是藥神》是由青年導演文牧野執導,著名導演寧浩和演員徐崢共同監製的現實題材電影。

電影中徐崢飾演的男主角,名叫程勇

本來是個賣印度神油度日的中年油膩大叔。可惜生意一直不是很好,又遭遇離婚危機,上有老下有小的他,生活漸漸入不敷出。

眼瞅著連開店的房租都交不起了,恰巧在這時候,神油店裡來了位神秘的顧客。

對方帶著三層口罩,他叫呂受益(王傳君 飾),說要找程勇幫忙從印度代購一款藥,事成之後絕對穩賺不賠。

原來,呂受益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這是一種血液癌症,需要長期服用抗癌藥物進行治療。

然而國內治療這種病的正版藥,要四萬一瓶,可印度產的一種仿製藥,卻只要500,更重要的是,藥效完全一樣。

程勇一開始並不相信呂受益的利益誘惑,而且走私藥物犯法。作為一名精明的生意人,他本能地想要拒絕對方。

可畢竟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生活的重壓終於讓他決定鋌而走險,去印度代購這種藥。

於是,賣神油的程勇成了走私的藥販子,還拿下了印度仿製藥的中國代理權。

為了販賣這種仿製藥,程勇又拉來幾個白血病患者入夥,一起賣藥。

包括教堂的劉牧師屠宰場工作的黃毛少年彭浩,以及在夜店當舞女的單親媽媽劉思慧

幾個人和呂受益一樣,都是自己或者有家人是慢粒白血病患者,同病相憐的命運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起初,程勇賣藥只是單純為了賺錢。

仿製藥的進價只要500元,而對外他卻能賣到五千,絕對的一本萬利的買賣。

但即便這樣,這些藥的價格,依然比市面上的正版藥要便宜很多——

程勇的走私違禁藥品的生意,無意間成了很多患者的最後的救命稻草

以至於很多病人家屬會給他送錦旗,稱他為「藥神」。

可藥神程勇也只是個普通人,他也有私心,他害怕坐牢,所以也會產生猶豫和遲疑。

為了自保,他決定收手不乾,可當一年過去,他才意識到那些病人沒了自己的藥,也就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沒錢,吃不起天價藥,就只有等死!

當程勇目睹了好友呂受益,躺在病床上在一次次化療中撕心裂肺的痛苦時,他的眼裡閃過一絲悔恨和羞愧。

程勇又開始賣藥了。

但這一次他不賺錢,只賣500元——

即使印度的進價已經漲到了2000元,即使他要貼上一大筆費用,即使警察已經盯上了他的走私行為

但這一次的程勇卻是心甘情願,他想要用最大的努力完成這場救贖……

《我不是藥神》在豆瓣上的分類被歸為了“喜劇”,電影的前半段,也確實帶著幕後監製寧浩和徐崢招牌式的黑色幽默風格。

但看完這部電影的表姐,卻一點也笑不出來,甚至觀影的中途,就聽到了影院裡細微的抽泣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部電影的成功已經不僅僅是電影本身的魅力,而是電影關注社會現實的一種影響力

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所聚焦的是與中國人息息相關的醫療保障問題。

徐崢飾演的男主角,在現實中的原型人物名叫陸勇。與電影相比,現實中的陸勇的故事,同樣具有戲劇性。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慢粒性白血病。因為正版藥的價格昂貴,讓陸勇深感經濟壓力,他開始從網上托人代購印度的一種仿製藥。

藥效相同,但價格卻只有原版藥的1/8,最低售價只有200多塊。

在自己服用後,陸勇自認這種印度仿製藥與正版藥藥效相同,之後他便通過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薦,托他代購的人也越來越多。

從2014年開始,陸勇嘗試以低價從印度買入這種號稱對白血病有奇效的藥品,然後在國內販賣,後來也因此被當地檢查機構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告上法庭。

然而戲劇性的是——

在案件審理時,有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構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此案當時備受輿論關注,陸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輿論媒體封為「藥俠」。

而電影的故事正是在“陸勇事件”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編和藝術的加工,電影通過一個藥販子從利益追逐到成為患者的救世主的轉變,為這段新聞注入了“救贖”的解讀意義。

這部電影最動人的地方在於——

導演沒有過度消費這樣的現實題材,而是對於這些特殊病患群體充分的尊重,甚至盡可能的減少藝術加工,呈現了一種國產類型電影稀缺的現實主義人文關懷

全片大量的鏡頭都保持了低機位,鏡頭運動也只有簡單的跟拍和推拉鏡頭。

在肩扛攝影微微晃動的畫面下,呈現出了一種偏冷的色調質感,導演借此來強化電影中有關貧與富、生與死的強烈反差。

從劇本的角度而言,這部電影的完成度相當之高。

編劇在故事中設計了大量的細節和伏筆來前後呼應,讓整個故事節奏相當流暢,兩個小時的時長絲毫不覺冗長。

程勇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物,他市儈、貪財,在和前妻的交談中,還暗示他婚姻失敗,是因為有家庭暴力。

可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很多缺點的角色,卻被導演放置在故事中,用以挖掘普通人生活中的“神性”。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意味深長,當徐崢為了好友呂受益第二次重回印度,代購藥品的時候。

程勇走出藥店,站在髒亂差的印度街頭,迎面來了一對人馬,對方正托舉著印度傳統宗教中的迦梨女神和濕婆神像。

在隊伍的最後,有人沿路噴灑著驅蟲噴霧,站在迷霧中央的徐崢此時卻與神像對視著。

一方面,這兩尊神在印度宗教中都是“死亡”和“轉生”的象徵,而到處彌漫的驅蟲噴霧,也映射了一種死亡衰退的氣息,暗示影片的整體基調從輕鬆轉入沉重。

站在死亡迷霧中的程勇,也在這個場景裡完成了從“人性”向“神性”的升華,呼應了電影前半段徐崢,忽悠劉牧師時說過的那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台詞。

電影是一部關於小人物對抗宿命的群戲,所有演員的演技都在線。

影片中徐崢的表演,雖然依舊可圈可點,但卻被其他配角演員搶了風頭。

女演員譚卓飾演的單親媽媽劉思慧,一面是獨自照顧絕症女兒的堅強母親,一面又能在夜店裡大跳豔舞光芒萬丈,這樣的可塑性實在讓人驚豔。

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有著小男人的委屈和怯懦,但他又有執著的求生欲。他想活下去,為了自己的妻子和不滿周歲的孩子。

他請程勇去他家吃飯的時候,看著自己的孩子滿臉幸福地說:

一看見他都不想自殺了,以後說不定還能趕上他結婚當爺爺呢!

只是在一次次的病痛折磨和高昂的手術化療費用當中,他變得絕望,早已沒有了當初想活下去的強烈願望。

此前的《羅曼蒂克消亡史》當中,王傳君已經有不俗表演,但到了《我不是藥神》裡,他才完全發揮了一個好演員的實力。

在電影中,王傳君為了演出病人虛弱的樣子,減重了20斤,為拍攝病重戲份,還兩天兩夜,不吃不喝不睡來尋找狀態。

除了王傳君和譚卓之外,電影中最出彩的角色還有一人,就是章宇飾演的黃毛少年彭浩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表姐幾乎從未注意過這位默默無聞的演員,但看完電影后,記憶最深刻的卻是他。

在電影中的黃毛,是個20出頭的少年。現實中的章宇已經36歲了,但他卻將這個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

黃毛是電影中最悲情的角色。因為病情,從小離家出走,獨自在上海打工。

他性格沉默,帶著一股擰巴的狠勁兒,但卻又重情重義:

在酒吧裡看到劉思慧被欺負,他手握酒瓶,隨時準備發作,劉牧師被假藥販子毆打時,他第一個衝上去動手

最令人心疼的一幕是在呂受益的葬禮上:

他一個人蹲在樓梯上,一邊流淚一邊吃著呂受益生前最愛吃的橘子。

這是他能想到唯一的,紀念自己好友的辦法。

而之後黃毛的死,也成為影片情緒的高潮爆發點。

他才只有二十歲,他想活命,這有什麽罪?

當徐崢憤怒嘶吼出這句台詞的時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今年華語片的高光時刻。

儘管在影片的後半段,它有些煽情過度,但無論是站在編、導、演的任何角度,影片都完成的可圈可點。

表姐曾經說過:

一部電影在藝術和商業範疇之內,能夠帶給觀眾思考,給予觀看者一種力量,含有強烈而飽滿的情感,它就是好電影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我不是藥神》就是當下中國電影市場,所需要的那種好電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