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廢墟探險”:我們迷戀的,是一種末日遊戲感

文 | 阿左 編輯 | 胡雯雯

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靠近大西洋的一片荒原上,矗立著43座,每座六米高、從華盛頓到小布什在內的美國總統半身像,如幽靈一般聳立在高速路旁,默默地注視著每一輛過往車輛。

2017年深秋,然潘駛下高速,進入這片荒原,在一片上下起伏的田野中蹚了半小時的泥水後,與43座巨大人像迎面相逢。大部分雕像由於日曬雨淋早已斑駁不堪,石像如皮膚一般層層剝落,留下每一任總統或是殘缺的頭髮,或是淚痕一般的溝壑。

《都市廢墟探險實錄》圖片:然潘 製作:南力瑛

“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很難相信在美國這樣一個會用爆米花電影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國家,會有這樣的景象存在。”在然潘記憶裡,這是近幾年“廢墟探險” 經歷讓她印象最深的場景。

像然潘這種都市探險家,國外有很多,他們活躍在各種論壇,在網上聯絡、組織,互相分享照片和行程感受。近些年,這種文化也在中國各大城市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躍躍欲試,想前往都市周邊的各種廢棄建築、爛尾工地、戰爭工事等一探究竟。

其實,“廢墟探險”並非新事物,它的歷史可追溯至18世紀,法國人菲力拜點著蠟燭進入巴黎14區的人骨洞穴的那一刻。但直到1980年代,廢墟探險才作為城市探險的一個子類別漸漸形成氣候。

1

美麗的危險遊戲

2018年盛夏,然潘去探尋羅切斯特地下鐵,全長11公里。當光線在身後徹底消失,她感覺周圍的黑暗似乎有了實體,濃稠、難以流動,這讓她感到害怕,還總想去摸手機。當手機徹底失去信號時,然潘瞬間覺得自己是人類世界的孤兒,感受不到螢幕那頭光亮處的朋友們了。

紐約羅切斯特地下鐵 攝影 然潘

超大型廢墟裡面往往特別安靜,每次接觸到這種安靜,然潘的第一反應就是心跳加速,除了耳鳴,感覺大部分聲音不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來自於自身內部。不似以往黑暗中行走的經歷,有月色,也有自然界的聲音。

然而在這場遊戲中,黑暗、寂靜、孤獨等,只是一道開胃菜。在探險的兩年多,然潘去過各種類型的廢墟,比如劇院、教堂、學校、工廠、醫院、民宅、倉庫、監獄、銀行、精神病院、軍事基地、戰艦戰機、核電站等等,遇到的危險數不勝數。

紐約羅切斯特地下鐵 攝影 然潘

一些危險來自建築物本身,比如腐壞的地板,暴露在外的石棉保溫層,還有隨時可能落在頭上的天花板碎片;除此之外,她也曾被釘子劃破手,從廢棄劇院的一樓摔進地下室,在一個太過龐大的廢墟裡迷過路;她還曾因氣象忽變,被困在廢棄的度假村裡過了一夜;而最嚴重的一次受傷,一腳踏穿某個廢棄的火車地板,地板割破了牛仔褲,在然潘腿上留下了數道血痕。

另一些危險來自人為因素。很多廢棄的建築所在的街區都不是那麽安全的街區,底特律、克里夫蘭、芝加哥、巴爾的摩市中心的黑人聚居區就不用提了,而在荒郊野外的工廠、教堂、度假村更可能是流浪漢的住處,甚至更危險的,是大麻或者毒品的交易點。

攝影 然潘

在德州一個廢棄的民營小機場,然潘的朋友Chris遭人襲擊,左膝蓋受損,拄拐了兩個多月,到現在還不能完全活動自如。同時,廢棄建築所在街區往往也不太安全,需要慎重選擇停車位置以防止被打砸搶,也防止停在廢墟正對面引起保安或者警察注意。

如果你想進行危險的美麗遊戲,一定要注意自我保護(可參考本組報導最後一篇文章)。也盡量友善對待流浪漢,他們可能就是好奇過來聊聊天,當然不妨隨身攜帶小面額鈔票,假如碰到對方要錢的情況也算有備無患。

2

從廢棄商店拿走一支鋼筆,算是盜竊嗎?

採訪一些玩家後,我們很快意識到,這個圈子是不太歡迎“小菜雞”的,他們往往被視為規則的破壞者。“在廢墟留下痕跡、帶走東西做紀念品,這兩種是典型的“小菜雞”行徑。“廢墟探索豆瓣小組玩家小西解釋,“圈裡老人是絕對不會這麽做。”

紐約羅切斯特地下鐵 攝影 然潘

老玩家然潘也常被問到:從數千本廢棄的圖書中撿兩本回家,算是盜竊嗎?從廢棄民宅裡拿走一隻最普通的杯子,算嗎?從廢棄的商店裡拿走一支鋼筆呢?“事實是,所有不經過申請而從廢棄建築物中拿走不屬於自己的物品的行為,全部屬於盜竊。”

國內的都市廢墟探險是近年來才興起的,所以很多規矩都照搬自其他地方,比如“除了照片什麽都不帶走,除了腳印什麽都不留下”。一方面是為了後來的人有的可看,另一方面是從廢墟裡拿紀念品可以算是盜竊,如果一旦被抓,罪名就會升級,也算是保護自己。”

然潘告訴我們,在北美及歐洲,如果看到“No Trespassing”的牌子還進入,輕則罰款(每個州每個國家不同),重則被起訴。如發現塗鴉等工具,可以破壞公眾設施等罪名起訴;如發現所謂的“紀念品”,可以盜竊罪名起訴。

而小西所在的網絡小組裡,還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不透露廢墟的具體位置”。在然潘看來,“主要原因是:當你把廢墟地址放在網上,你永遠不知道看到這個信息的是和自己一樣單純去拍照的探險者,還是打算去變賣金屬的盜竊者,還是精力無處發泄想去砸玻璃的青少年,還是熱愛縱火的縱火人。”

小西本人也承認,由於廢墟年久失修,有著各種包括坍塌、墮落、墜物、粉塵、毒氣、狗蛇、蚊蟲在內的安全隱患。且有些地點仍有安保人員值守,貿然進入存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他本人便曾因城市探索被多次帶進派出所。

其實,不論國內過外,都有尊重廢墟的玩家,也都有喜歡破壞、喜歡拿“紀念品”的人。行走在城市探險這個本就處於法律模糊邊緣的領域,有許許多多看上去定義不那麽清晰的行為,比如拿“紀念品”,在廢墟中飲酒,在牆上留名等,乍一看仿佛無傷大雅,其實早已在一片深深淺淺的灰色地帶中,越過了那條界線。

3

站在現世,卻看到一個人類消失後的未來

人類為何始終迷戀都市廢墟?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理由,踏足禁區的刺激、記錄曾經的生活、理解城市變遷、與自己和解、自然崇拜、末世遊戲等等。

豆瓣組裡的小西最喜歡工廠廢墟,鏽跡斑斑的龐大的工業怪獸身軀,盤更錯節的鍋爐管道,刷著鮮紅標語的空曠車間,泛黃的績效表,印著紅色“先進工作者”的搪瓷茶缸,所有帶著往日生活的痕跡讓他著迷。在某個瞬間,他回到了兒時,媽媽在擺弄縫紉機,輕聲哼著歌。

組內的老成員烏陵更喜歡探索由於某些原因突然中斷成為廢墟的地方。如日本福島,由於核災難爆發,人們在短時間迅速撤離,除貼身物件外均遺留在原地,保存著前人的生活狀態。她認為,這種是最有探索價值、本身信息量最大的是一種“切斷式廢墟”。

透過這些廢棄的建築,可以對未被書寫的城市歷史、眾人早已忘記的過去投去的一瞥,這是讓不少愛好者欲罷不能的原因。廢墟是一種對城市歷史的記錄,是一個感受歷史變遷的好去處。在廢墟面前,人們可以切切實實地看到時間的流逝。

高中時,然潘有時會從學校體育館溜到圓明園裡面,坐在這座百年廢墟的殘垣斷壁上,她感覺時間又慢又快。“遊人們來了又走,磚瓦和溪水卻始終不變。”廢墟是無限時間的代表一樣,與無限的時間相比,我們虛弱的、短暫的生命與飛蛾或蜘蛛的生命一樣微不足道。

當廢墟攝影師楊瀟目睹巨大的Buzludazha,這座龐大、神秘且極端的建築時,置身在畫面裡的自己,渺小而孤獨。她形容廢墟探索就是她一直尋找的生命中“硬核”一樣的東西,而攝影則是“面對永恆而感歎自身微小時,所能抓住的我們彼此擁有過的證明。”

關於廢墟的魅力,然潘用了《搏擊俱樂部 》裡的一段話來描述:“在我想象中的未來裡,你在洛克菲勒廢墟構成的峽谷中獵麋;你沿著Sears大廈外面的爬藤向上攀岩;你向下望,在地面舂米的人非常非常渺小;還有人在廢棄的高速路上曬著鹿肉條。”

廢墟打碎了時空──過去、現在、未來的征兆同時存在,那感覺,就像站在現世,卻看到一個人類消失後的未來。

來源|南都周刊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