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向死而生:與毒癮搏鬥,他們是這麼贏的

據2016年12月14日召開的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6?27」工程推進會披露,全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達到390萬名,其中現有吸毒人員256.7萬名。全國累計登記35歲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員214.5萬名,佔全部吸毒人員的55.2%,其中,18周歲以下未成年吸毒人員2.33萬人,絕大多數是90後、00後少年。

2017全國吸毒人員統計數量仍在上漲,當前,我國毒品濫用低齡化趨勢仍較明顯,青少年吸毒問題仍然突出。做好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使他們從小認清毒品危害,從小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意識,在人生成長過程中自覺抵製毒品誘惑,是一項重大政治責任、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

據重慶市禁毒委統計,目前全市在冊吸毒人員81294人,同比增長12.2%,其中男女比例分別為78%和22%,農村和城市比例分別是11%和89%。

吸毒者是違法者,卻也是毒品受害者和病人,都在努力掙脫毒癮、重建心理,期待回歸社會。「6.26」國際禁毒日期間,記者探訪了重慶同濟醫院自願戒毒康復中心,見證他們與「癮」互搏、向死而生的戒毒戰爭。

看到「鬼」的女孩

開門,關門……連續穿過5道鐵門後,記者進入了重慶同濟醫院自願戒毒康復中心的東側A樓六層。

6月25日,盛夏的長沙暑氣蒸人,年輕男性患者索性光著膀子,三三兩兩聚在休閑廳裡看電視,螢幕裡,汪峰正聲嘶力竭地吼著《怒放的生命》。

穿著白大褂的醫生正坐在心理顧問室,與一戒毒女孩談心。在完成了每天例行的查房、檢查、發葯工作後,針對部分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乾預,也是戒毒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

醫生所坐的位置,很有講究。她所在的位置在大廳一端,這能讓她在談話的同時,餘光能清楚地看清大廳裡每一名患者的狀態和動作,從而迅速作出判斷和反應——包括是否需要向門口的保安人員求救。

這也是他們有過切身教訓後,慎重考慮的結果。曾經有一次,醫生在看到一名患者趴在桌上,上前關切地查看詢問,結果,這名有「被害幻想」的患者突然跳起身來,一把扯住醫生的頭髮,幸好保安及時將他拉開。

幻想、幻覺、幻聽、妄語……這些都是吸毒者——尤其是新型毒品吸食者常常出現的癥狀,醫生說,因為吸毒導致大腦神經遭受損害,大部分患者剛進來時,都有這些精神癥狀。

於敏就是因為出現了幻覺,被父母發現了她吸毒的事,而被送到這裡。

26歲的她已經有10年「毒齡」,最早的時候,她跟朋友在娛樂場所吸食K粉(氯胺酮)。有一天,一個朋友的姐姐帶來了「新貨」,「她們告訴我(吸)這個可以減肥」。

後來她知道,「新貨」的俗名叫冰毒。但等她知道時,她的大腦,已經被這個化學名稱為甲基苯丙胺的「鬼」所牢牢控制,「慢慢發現情況不對了,有時候明明是大白天,我也覺得房子裡陰森森的,『有鬼』。晚上更害怕,總覺得自己『看到鬼了』」。

絕望的好甚至在床頭擺上「照妖鏡」,想趕走「鬼」,但這從香港影視片中學來的「套路」並沒有緩解她的癥狀。終於,2014年,父母發現了於敏的異常,而此時的她,已經被「鬼」折磨得幾近精神崩潰。

「地獄般的歷程」

不管是哪種戒毒方式,都要經歷生理脫毒(生理上對毒品的依賴消除),康復治療,心理矯治等多個階段,最後轉入回歸適應期。

對於絕大多數吸毒者來說,這是「一趟地獄般的歷程」,尤其是第一階段的生理脫毒期。在這一階段,吸食不同毒品的人在停止吸毒後,身心會出現不同的戒斷反應——即俗稱的「毒癮」發作。

治療的患者中,有部分人是傳統毒品海洛因的吸食者,戒斷反應出現的時候,用頭撞牆、撞地、撞門是常事,甚至有求死的情緒和舉動。

「那種疼痛感是骨頭裡面來的,全身上下每個地方好像有蟲子在啃食一樣,恨不得把皮肉摳破,把骨頭打碎捏死這些蟲子。」曾有患者這樣跟溫素芬描述生理脫毒期時毒癮發作時的感受。

「很多吸毒者誤以為新型毒品『不上癮』,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新型毒品的戒斷反應同樣強烈」,醫生告訴記者,冰毒之類的化學毒品,破壞的是人體的大腦以及中樞神經,其生理戒斷反應相對海洛因確實比較輕,但冰毒一樣有生理戒斷反應,如抑鬱情緒、行動遲緩、刻板動作、疲乏無力、嗜睡多夢、飢餓感以及念念不忘的吸毒感受。

戒斷反應的強大,甚至讓不少人鋌而走險。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在康達自願戒毒康復中心的病區採訪時,幾名醫護人員都反覆叮囑記者,千萬不要將採訪筆等「異物」帶入病區甚至遺落在病區。毒癮發作的患者,很有可能會將這些「異物」吞入體內,以此來要挾醫生將其轉院救治,而藉此脫離戒毒場所。

為了防止這種自殘行為,醫院裡將吃飯的餐具都換成了塑膠的,即便如此,戒毒的患者們還是會想盡辦法。比如凳子上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或者是遙控器裡的電池。

這也是為什麼戒毒困難的原因。在同濟醫院戒毒康復中的醫療生涯中,復吸達十多次的患者並不少見。

有些人辦紅白事,都會約著一起吸個毒

重慶同濟醫院戒毒康復中心收治的患者,大部分為新型毒品吸食者。在該院工作人員、禁毒志願者陳敏看來,相較傳統毒品,新型毒品成本不高,但是隨著吸食者耐受性的提高,以及毒品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日積月累的破壞,最終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危害令人恐懼,「近年來頻繁報導的毒駕、因吸毒產生幻覺導致的弒殺父母妻兒、砍傷無辜民眾幾乎都是新型毒品惹下的禍端」。

「新型毒品在KTV、酒吧、聚會、朋友明星名人圈子隨處可見,青少年的好奇心,以及易受『朋友義氣』、亞文化的影響,讓他們對新型毒品的警惕性越來越低。」她告訴記者。

18歲的他是目前在重慶同濟醫院自願戒毒康復中心接受治療的最年輕的患者,在被父母送來這裡之前,他還是一名高二的學生。今年3月,他和之前的初中同學在一起玩時接觸到冰毒。

吸完之後,很快,龍洋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速,四肢身體都有麻木的感覺,慢慢頭開始發暈,人也開始興奮起來,「吸完後我三天三夜沒有睡覺」。龍洋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他這些同學們早已輟學,也沒有正經工作,「就跟著一些『老大』在外面鬼混,打架收帳,一有錢就湊在一起吸毒」。

醫生告訴記者,除了向大眾化和低齡化發展,新型毒品還有農村化的趨勢。

?「在我家鄉的農村,有些人辦紅白事,都會約著一起吸個毒,發毒品就像發煙一樣。」更讓醫生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在某些農村地區獲取毒品相當容易,「打個電話,半個小時就有人送到,比外賣軟體還快。」甚至有的麻將館、賭場還免費提供毒品,「吸了(毒品)之後人會極度亢奮,可以連續賭個兩三天。而且吸毒後會讓人非常自負,對輸贏無所謂,以往(沒吸毒時)輸個幾千塊錢會心疼,吸毒後可能輸個幾萬塊都不在乎」。

「毒品是可以戒掉的」

復吸有一個規律,就是隨著時間延長,操守保持率下降,也就是復吸率上升。復吸有很複雜的原因,比如出去後是否又進入「有毒」的環境;家庭方面是否給予足夠支持;當地政府、社區、街道辦對這樣的人是否關懷、幫助,是否有監管;戒毒人員出去後能否找到工作、有正常收入,過上正常生活。這些對於復吸率影響很大。

這位26歲的年輕女孩,已經是第四次來到重慶同濟醫院戒毒康復中心。此前,她因為在某明星的演唱會上又聯繫上了「毒友」,步入復吸泥潭。

在同濟醫院戒毒康復中心的吳醫生看來,導致復吸有很多因素,「戒毒動機、戒斷反應、心理渴求、家庭社會因素、生活環境、『毒友』圈子,像戒毒者身邊布滿的地雷,一不小心就被引爆」。他堅信,沾上毒品後可以經過治療痊癒,儘管這個過程可能很艱難,但「毒品是完全可以戒掉的」,但這需要多方位的共同努力,比如:吸毒者自己、醫生、家庭、社會共同努力來幫助他(她)們。

《2017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的數據支持他的觀點,報告顯示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員已達到167.9萬名。

戒毒確實是一項長期工作,一日吸毒、終生戒毒。這需要全社會整個系統的治理和參與,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最後重慶同濟醫院戒毒康復中心的吳醫生向記者表示,根據他的臨床經驗,新型毒品吸食者的復吸率比傳統毒品吸食者的復吸率要低很多。

大部分為新型毒品吸食患者的重慶同濟醫院自願戒毒康復中心,目前的戒斷率已經達到76%,而對於傳統毒品,我們的中西醫結合的防復吸三維一體的體系治療,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