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後的抗清名將,他活了42歲卻抗清17年,至死不降,名如其人

山上一座用碎石搭建而成的臨時軍營裡面,一個個受傷計程車兵扶著那斷了刃的兵戈,試圖讓自己站得看起來筆直一些。

儘管他們站在不同的地方,但那一雙雙滿含悲切的眼睛都直直盯著同一個地方。那地方是間用幾塊破布搭在石頭上,將就著用的帳篷,也就是這座軍營的帥帳。

帳篷裡面坐著的是一位拄著寶劍,身穿鐵甲的男人,他默默地看著天空,兩行血淚順勢流下。

李定國知道自己快不行了,雖然強行穿上了戰甲,但他自己明白,永歷帝被吳三桂絞殺後他的心就死了,心死了,人自然也就活不長了。

當初他憑著一股光複明朝的心氣,和清軍打,和吳三桂打,和自己的大哥打,哪怕一直是輸多勝少,可他也從來沒有怕過。

可現在明朝的皇帝一死,李定國怕了,他怕自己這一生鬥來鬥去,最後卻是落得一場空。手底下的兄弟勸他稱王,他當即就把那個跟著他一路走過來的兄弟吊了起來,狠狠抽了幾鞭子。說這簡直是屁話,他李定國要那麽做,和孫可望那個小人又有什麽兩樣。

回想起自己這一生,從明朝造反最狠的反王一步步走來,倒成了最後一個還護著這大明的人。

“他娘的!”李定國笑著頭搖了搖頭,起身脫下盔甲,又從案台上拿出紙筆,蘸著自己傷口的血,重重寫下一句話。然後就倒在了案台上,再也沒有起來。

(1)

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公開宣布造反的張獻忠被明朝官府追著到處跑。這次,和部下失散的他逃到了一個山村的地頭處。

張獻忠坐在地上,兩眼無神,隨意打量著四周。這時前面的一個小屁孩引起了他的注意。

就在張獻忠正前方不遠處,一個看起來就十餘歲的小男孩正在和一頭髮瘋的耕牛搏鬥著,雖然耕牛已經餓得瘦骨嶙峋,但它的力氣也不是一個人類兒童可以抵抗的。

知道這一點的男孩也沒有和它正面交鋒,他圍繞周圍的幾棵枯樹來回跑。突然向旁邊一拐,刹不住的耕牛便一頭卡進了幾棵樹裡面,掙脫不得。

“有勇有謀,好一個男兒汗。這是上天賜給我的一員先鋒大將啊,哈哈哈哈!”張獻忠兩眼發亮,高興地大吼。他衝過去直接抱起正喘著氣的男孩,男孩回頭一看,

一個頭髮亂糟糟的,臉上全是灰塵,衣服上打滿補丁,整個人看起來就如同乞丐的男子抱著自己大叫,頓時嚇了一跳,奮力掙扎。

“小子,別掙扎了,從此以後你就是我張獻忠的第四個兒子了。我要給你起名叫定國,李定國,幫助為父去建立我們自己的國家。”張獻忠仰天大笑,把男孩抱得更緊了。

火紅的夕陽下,男人的笑聲和男孩的哭聲傳了好遠好遠。

(2)

剛被張獻忠帶回去的李定國在軍營裡面受盡了欺負。不光是底層士兵的戲弄,還有想要討好張獻忠其他幾位義子的人的針對。而出於對這第四個義子的期待,張獻忠對於這一切選擇了不聞不問。

於是,年幼的李定國在一次次受欺負卻遍尋無門的情況下,暗暗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只能自己欺負別人,不能讓別人欺負自己。

終於,機會來了。

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十七歲的李定國得知義父要攻打河南和湖北的消息,立刻率領自己這些年好不容易積攢的二萬部下跟隨而去。

可是當時的大明朝廷還沒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闖王”李自成那樣一路高歌前進的。

公元1641年(崇禎十四年)二月,失敗了一次又一次的張獻忠把目光放在守衛較少的襄陽城身上。可就算是防禦相對薄弱的襄陽城,也不是這些放下農具去起義的農民軍能對抗的。

夜晚,整日面對著部下抱怨的張獻忠,愁得無法安睡。他想過退兵,可又擔心就這麽灰溜溜地回去難免為人所看不起,就坐在自己的私帳內飲酒歎氣。

在帳外守著的李定國聽到義父沉重的歎息,知道這就是自己等待了幾年,出人頭地的機會。可是連大軍也無法攻破的襄陽城,自己又該怎麽辦呢?

這時幾個軍需官抬著戰場上收拾回來的戰利品從他身邊經過。李定國看著那些在月光下閃閃發亮的明軍戰甲,臉上慢慢有了笑容。……

襄陽城最終被攻破了。李定國喬裝成明軍的差官,帶著二十匹輕型機車連夜飛奔進了襄陽城,由內而外,徹底攻佔了襄陽。

這場襄陽大捷是張獻忠起義軍開始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李定國在這明末戰亂的年代,第一次打出了自己的名聲。從此以後,李定國無愧“定國”之名,四處東征西討,徹底奠定了張獻忠稱王的根基。

在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十一月的成都,張獻忠頭戴冠冕,顫巍巍地坐在一所高台之上。看著下面跪倒一片,烏壓壓的人頭,已經年邁的他老淚縱橫,雙臉漲得通紅,大喊了一聲“平身。”

這意味著歷史上的大西政權成立了,張獻忠努力了大半輩子的心願就在今天得以實現。

二十四歲的李定國因為戰功卓著,被加封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此時的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在軍中以愛民如子而出名,而作戰時又總是一馬當先,英勇無比。故常常被人拿來和唐朝的尉遲恭相比,稱其為“小尉遲”“萬人敵”。他完成了幼年時期出人頭地的誓言,年少得志,一時風頭無倆。

(3)

闖王打進了京城,包括京都百姓在內的所有底層人民都在慶祝。而那個補了一生窟窿也於事無補的崇禎皇帝,帶著宮裡僅存的大太監在煤山自縊。臨死前,他殺掉了自己的女兒和寵妃,一把火燒了皇宮,什麽也沒有留下。

那些好不容易打進京城準備大撈一筆的起義軍面對這種景象怎能甘心?儘管李自成一再約束,但對於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好不容易可以快活的兵痞們來說,規矩,此刻就是一紙空文。

城裡的百姓傻眼了,這期盼了那麽久的義軍完全就是一群惡魔,他們強搶民女,燒殺搶掠,簡直是無惡不作。就在士兵們四處放縱的時候有一個人坐不住了,那就是遠在遼東鎮守邊疆的吳三桂。

得知李自成進京的第一天,他就親自寫了一封信寄了過去,希望李自成能夠善待自己的老父親和那個曾經被稱為四大美人之一的妻子陳圓圓。但那位“闖王”顯然無法管住自己手底下的人。

當聽到父親被殺,妻子被擄走的消息,吳三桂直接氣的暈了過去,醒來後就直接向一直敵對的清軍送書一封,說自己願意獻關投降,只求親手殺了李自成。

就這樣,對中原窺伺已久的清軍,入境了。

(4)

且不論吳三桂和李自成之後的鬥智鬥勇,隻去看看那些其他的反王。當清軍進境的消息一傳開,當時的幾大反王都怒不可遏。

中國自古就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說法,漢人似乎也一直都對外人充滿了敵意,無論關起門來自己打的有多狠,外人一旦參與進來,都能放下彼此的仇恨團結在一起先打外人。(當然,吳三桂這種的除外。)

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八月,老年的張獻忠不顧他人勸阻,說自己要讓這些清軍知道,中原不是他們能來的地方。他執意親自率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

李定國當時作為先鋒,率領部下與清軍交戰,斬了清軍的隊長古朗阿、巴揚阿等人。其他的大西軍將領也各有建功。局勢一片大好。

但是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的時候,卻不幸被清軍亂箭射中,重傷瀕死。臨死前他叫來四個義子,把他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告訴他們。兄弟之前一定要齊心協力把清人趕出去。說完這位征戰一生的老人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張獻忠死後軍中大亂,清軍又趁勢進攻,義軍傷亡慘重。

他的四個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在危難中,艱難地收攏起殘部數千、家口萬餘人,選擇向南進發,一晝夜馳數百裡,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

當這四個人得知南明小朝廷的存在後,推舉大哥孫可望為首領,選擇去尋找幼帝,並傳令各營:“各宜同心協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一時間,兄友弟恭。

(5)

清軍的勢力雖然越來越大,當年的幾大反王死的死,滅的滅,如今剩下的就只有張獻忠留下的這一支,但是李定國等人也沒有就此怕了清人。

他們率領著大西軍一直和清人做著殊死搏鬥,在付出艾能奇戰死,劉文秀被罷免了職務的代價後,終於收復了雲南等中原大部分地區。

清人恐懼之下,休書一封,表示“原與君共治天下”,卻被李定國狠狠拒絕。

這般的好形勢下,孫可望膨脹了,他想要效仿曹丕,挾持天子,逼其退位,但每次都在李定國的再三勸阻下沒有成功。惱羞成怒的孫可望帶著自己的部下選擇了和李定國開戰。

李定國為了大局,只能避而不戰,帶著部下和皇帝出逃到了緬甸等地。

趁著孫李不和,清軍連忙發起進攻,孫可望無力對抗之下,只得慌忙逃竄。大西軍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大好局面就此功虧一簣。………………

此刻,在緬甸臨時搭建的一所宮殿之中。已經中年的李定國坐在年幼的永歷皇帝面前。看著這個明朝最後的帝王。

眼前這個大明最後的希望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他穿著比自己身體大了好幾倍的黃袍,樣子看起來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小皇帝眼神驚恐地看著李定國,身子縮成一團,小心翼翼地說“我……我把皇位傳……傳給你,你不要殺我好不好。”

縱橫沙場幾十年從沒掉過眼淚的李定國這時眼淚卻止不住了,他知道是兄長孫可望稱帝的野心嚇住了小皇帝,可是眼前皇帝的這般作為還是讓李定國眼前一黑,就要暈過去。

這樣一個懦弱的帝王,輔佐他真的有希望嗎?

李定國靜坐了一會,然後起身抱起皇帝,把他放到王座上面。自己緩緩後退,雙膝跪地,重重地叩了三個響頭。“微臣,不敢!微臣在此立誓,一定會趕出清人,讓陛下重新君臨天下。”

王座上的小皇帝愣在那裡,提起黃袍抹了一把眼淚,呐呐地點了一下頭。李定國沒有再回頭看,他默默走出了宮殿,面對將士,他又變回了那副鐵血悍將的樣子。

他知道,自己手上已經沾上太多鮮血了,無法回頭了。死去義父和兄長的身影這幾天夜裡常常在他的夢裡浮現,他卻只能愧疚地看著他們不敢出聲。

李定國告訴自己,必須要把清人趕出中原,完成義父的遺願。想起最近捕獲的那些被當地人叫做“象”的大家夥,他現在對這個目標充滿了信心。

(6)

在這個戰馬遍地的時代,大象這種東西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戰場的時候,的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段時間清人常是叫著“怪物”被李定國率領的大西軍殺的潰不成軍,根本沒有再戰的勇氣。

可漸漸的,大象行動緩慢,容易受驚的弱點被清人發現,他們在戰場上用火銃發出巨大的聲響,恐嚇象群,而被恐嚇的大象敵我不分,四處亂跑,好幾次衝進自己人的軍隊裡面隨意踩踏,一些士兵就這樣死在了自己培養的坐騎腳下。

基於這樣的情況,李定國只好停止了以象作為武器的想法,想著憑自己的實力和清軍鬥爭。

但面對當時已經幾乎徹底佔領整個中原的清軍,李定國的反抗顯得是那麽的軟弱無力,他的主力在清軍的幾次大圍剿中消耗殆盡,只剩下不到一萬人的殘部還被清人不斷追殺。

李定國找到當地的緬甸人,許以重利,把已經長成青年的皇帝交給他們,讓其小心照顧,自己則是要去和清人做最後一戰。

他在清軍追擊的必經路線上挑選了一座類似於彎月的山峰,窮盡此生所能,設置了絆馬索等一系列隱蔽的陷阱。靜待清軍到來。

他則是率領部下守在山頂,準備做最後的收割。算計好一切的李定國卻唯獨忽略了人心。一直跟著李定國身後的副將白文選在一次次的落荒而逃後心思慢慢起了變化。

他主動聯繫上清軍,告訴了他們小皇帝的藏身之處並且答應給清軍帶路去誅殺李定國,清軍也許諾給他了高官厚祿,

在雙方看來自然是皆大歡喜。而當山上的李定國知曉這一切的時候,南明的永歷皇帝已經被吳三桂當街縊殺,白文選也已經開始帶著人圍了上來。

他仰天噴灑出一口鮮血,兩行血淚霎時從眼眶中流出。

周圍的部下衝進帥帳就要帶著李定國從山後的小路突圍出去,他擺了擺手,拒絕了。突圍,哪有那麽容易。

為了自己一個人付出其他更多的生命,這種事情以前李定國不是沒做過,可這次他不願意了。李定國從座椅上晃悠悠地站起身,看了看這些陪自己東征西戰了一輩子的兄弟們,突然笑了。

我李定國廢人一個,早就應該去死了,可我的這些兄弟卻不應該死在這,他們還有更好的前程。

我今天就在這裡,哪也不去了。我這麽個大功勞在,讓兄弟們也好離去。想不到我最後還是有點作用的,真好。

遣散了所有弟兄的李定國,就那麽一個人坐在帥帳裡面。回想起自己這一生,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過了一會,他拿出筆墨,提筆。紙上落下一行血染的字句:“寧死荒外,勿降之!”

看著自己寫的話,李定國仰天大笑,而後拿起腰間的長劍,在脖子上狠狠抹過。

至此,那位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了17年的李定國,於公元1662年六月自盡,時僅42歲。

作者:風水,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