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味葯喝掉瘊子!隨處可見,味道不錯,三天就好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外科學》、《中華葯海》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給您說上一病,這就是咱們老百姓都熟悉的皮膚病——瘊子。

有了瘊子怎麼辦?閑言少敘,我們先把一張可以調治此病的單味葯驗方說給你,供您借鑒。組方如下——


準備中藥菊花30克,放入30度白酒100毫升內,浸泡3天之後去渣,浸出液可以加入適量開水和白糖頓服。每天一次。連續服用3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後,觀察3天,如果沒有效果,或效果不明顯,開始第二療程。

對,就是利用簡單的中藥菊花。這個辦法源於哪裡呢?源於1985年的《福建中醫藥》雜誌。根據報導,這個辦法治療患者數十例,效果非常不錯。

好了。現在我們就聊聊這背後的意義。

首先,這個瘊子的叫法,是咱們老百姓自己的叫法。這個叫法源於哪裡呢?源於《外科啟玄》。《外科啟玄》是明代的一部外科著作,刊行於17世紀。「瘊子」,屬於中醫外科中「疣」的範圍。「疣」又分為好多種,有「尋常疣」、「扁平疣」等等。「瘊子」基本等同於「尋常疣」。

所以,要了解瘊子,就要了解尋常疣。

尋常疣怎麼來的呢?現代醫學普遍傾向認為,此病是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所致。也和自身的免疫機能有關係。

但是,祖國傳統醫學不這麼看。我們的老祖宗看問題,一般都比較深刻,比較整體。

首先,祖國傳統醫學不明白什麼是人乳頭瘤病毒。但是,我們祖先十分敏感地認識到,這個東西是自然界風熱邪毒聚集皮膚所致,不然的話,怎麼好端端在外露的皮膚上生出異物來?因此,清熱解毒,是中醫臨床治療此類疾病的常見手段。此其一。

其二,咱們的老祖宗很早就提出來了,這個「疣」的產生,可能和肝有關係。肝主筋。疣生長於筋皮,自然和肝有關係。具體來講,還是《外科正宗》說得這樣:「……乃憂鬱傷肝,肝無榮養,以致筋氣外發」。還有《薛己醫案》也說:「疣屬肝膽少陽經,風熱血燥,或怒動肝火,或肝客淫氣所致」。

你看看,我們的老祖宗多麼重視瘊子和肝之間的關係。總而言之,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生風化燥,是引發尋常疣的內因。在此基礎上,如果感受外淫邪毒,發病就更加容易了。


所以說,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向兩個目標使勁兒。第一個,養肝調肝。第二個,就是清熱解毒。

誰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呢?找來找去,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菊花。為了您看著方便,咱們再把好方贅述一下——


準備中藥菊花30克,放入30度白酒100毫升內,浸泡3天之後去渣,浸出液可以加入適量開水和白糖頓服。每天一次。連續服用3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後,觀察3天,如果沒有效果,或效果不明顯,開始第二療程。


這個菊花,作為中藥材,很容易獲得。它最初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此藥性味甘、苦、涼,無毒,入肺經、脾經、肝經和腎經。此葯特點之一,就是入肝經,寒能清熱,苦能堅陰,甘能補益,所以對於清瀉肝火、養益肝陰是有好處的。這就起到了前面我們所說的調肝作用,將「肝陰不足、生風化燥」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化解。其次,菊花本身可以清熱解毒。這種清熱解毒的作用,《本草經疏》就有記載。在這部書裡面,先賢稱菊花「生搗最治疔瘡,血線疔尤為要葯,疔者風火之毒也」。現代藥理學研究也發現,這個菊花可以抗菌、抗病毒。

你看,這麼一來,菊花治療尋常疣,實在是太合適了。而且,菊花無毒,咱老百姓自己應用,沒有後顧之憂。

正因如此,我們把這個方法介紹出來,供有需要的看官借鑒,也供醫家參考。

這正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一味葯的小小單方,深究起來,竟也有如此多的趣味。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本訂閱號微信公眾平台jnym2016開放,歡迎您參與討論。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