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什麽時候能拍出《最後之舞》?

懶熊體育從2020年3月起,重新啟動音頻播客欄目。您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小程序進行收聽,或移步喜馬拉雅、蘋果及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戶端,訂閱「懶熊三缺一2020」或「懶熊體育」帳號。我們會持續生產更多的播客內容。

“我沒必要再去推他”,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親自終結了1998年總決賽的“推人懸案”,也為《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的10集紀錄片畫上了句號。

從台灣時間4月20日首播始,在《最後之舞》播出的一個多月裡,觀眾對於喬丹和那個時代的公牛隊的偉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了解,也形成了一定的帶貨效應。

喬丹再度證明了自己超高的商業價值。據球鞋交易平台StockX統計,自從《最後之舞》播出以來,喬丹的系列球鞋在平台上的銷量增長了40%。同時,在紀錄片播出期間,喬丹的球星卡、簽名鞋等珍藏品也頻頻在拍賣中高價賣出。5月18日,喬丹在1985年的比賽中穿過並簽了名的AJ 1代籃球鞋在蘇富比拍賣行以56萬美元(大約人民幣397萬元)成交,一舉刷新了運動鞋的拍賣價格紀錄。作為紀錄片中的“第二主角”,斯科蒂·皮蓬(Scottie Pippen)的系列球鞋及周邊產品的銷量在紀錄片播出期間大漲300%,公牛隊的周邊產品銷量則增長了45%。

當然這也受益於疫情期間體育賽事的全面停擺。在美國,10集紀錄片的平均收視人數達到560萬,創下ESPN紀錄片收視紀錄。相比之下,從傳播度和話題度來看,這部紀錄片在中國市場要遜色一些。不過,雖然反響沒有那麽強大,但《最後之舞》也在豆瓣拿下了9.7的高分,這在體育紀錄片裡同樣是少見的。

跟著紀錄片,我們得以回溯邁克爾·喬丹那十數年激蕩人心的職業生涯,許多70後、80後也借此重溫了當年最初接觸籃球和偶像的青春記憶,即便是年紀更小些的觀眾,也能在評論區關於喬丹與部分現役球員“誰是GOAT”激烈的口水battle中,多少體會到腳上那雙Air Jordan與“籃球之神”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在這些之後,如果跳出球迷的視角,這部高分作品能留給我們什麽其他啟示?是不是還有一些疑問未能解答?

- 這部片子是不是真的有那麽神?它的高評分是不是觀眾自身加成了太多其他濾鏡?

- 它到底是一部優秀的人物紀錄片還是商業宣傳片?它是否做到了平衡報導?

- 《最後之舞》宣傳中的1997-98賽季500小時獨家跟拍為什麽最後隻用了30分鐘?

- 從影視專業角度來看,這部紀錄片有哪些不足?

- 亞馬遜和奈飛近年拍了體育紀錄片,它對俱樂部/賽事的品牌有什麽幫助?

- 回到中國,我們為什麽長久以來很少有好的體育紀錄片出現?差距到底在哪裡?

- 體育紀錄片這種形態能否吸引,是否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內容消費習慣?

- 體育文化、體育價值的傳播,紀錄片在其中能起到什麽作用?

關於這些問題,本期我們邀請了兩位影視領域的專業嘉賓。一位是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副教授邢北冽,他所剪輯的紀錄長、短片曾在瑞典哥德堡電影節、FIRST青年國際電影節、美國華盛頓華語電影節等入圍。一位是從《足球之夜》出道、做過《中超吐口秀》的孫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