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工業互聯網平台價值顯現 成本、安全等問題仍待更好解決方案

每經編輯:梁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將達到兆元人民幣規模。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稱為“新型基礎設施”之一的工業互聯網迅猛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4月19日於重慶舉辦的“清華校友三創大賽全球總決賽數據智能化高峰論壇”上,海爾定製化平台總監趙銀花表示,工業互聯網平台仍是實現社會價值,平衡成本與收益的重要途徑,而實現企業內網的構建,需通過企業內部結構和流程的再造。

而目前對於諸多中小工業企業來說,在上雲之前,成本、數據安全等因素為企業帶來疑慮,仍在等待更好的解決方案。

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探索樣本

儘管在去年曾傳出GE將出售Predix的消息,但無論從政策還是企業發力的方向來看,工業互聯網平台層面的競爭無疑最受關注。在國內,海爾、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富士康等一批龍頭製造企業,均已推出各自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除了做出更好的產品之外,還能讓我們的合作夥伴、生態方、資源方在其中獲得更好的利益,同時通過物聯網等技術手段觸達終端用戶,並讓相關的資源方一起針對用戶服務中獲得的數據進行共享。工廠的工藝流程從而可以針對用戶進行定製化的改造,從消費端到製造端有效地結合,以此做到大規模的定製化。”趙銀花表示。

但是,目前實際上許多工業企業的智能化改造,僅僅只是做到設備的互聯,並未做到數據在企業內部各業務流程之間的流通,也就是企業內網的改造。

趙銀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海爾在做智能製造轉型的時候也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由於原有的企業內部結構,導致沒有辦法打通企業內部信息從用戶端到生產、執行、社會服務端一整套的管理,為了向互聯網轉型,海爾打破了內部傳統的結構,通過小微化、扁平化的結構,不同業務之間高效的協同,同時從基礎上做整體內部信息化的改造,從上到下做了頂層的架構,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和構思,構建了大規模定製的模式。

神州數位控股CIO沈暘認為,企業通過將關鍵數據部署在公有雲上,還可以讓有能力提供優化方案的專家主動聯繫企業進行優化分析,從而大幅降低中間商務成本。

困難和挑戰

工業企業部署工業互聯網,除了需要管理層的理念轉變之外,一些現實的問題也左右著企業轉型決心。

首先是成本的問題,雲城(北京)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軼捷提到,部署工業互聯網要減小影響企業產線正常運行的影響,同時也必須考慮員工培訓導致的成本問題。沈暘認為,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數據不如消費領域數據值錢,必須找到商業模式,做到成本與收入的平衡,且能預測成本。

事實上,龍頭工業企業有大量的資源去部署工業互聯網,但中小企業則更多處於觀望狀態,而業界也一直呼籲廣大中小企業在智能製造轉型方面得到政府更多的關懷。

與此同時,王軼捷表示,數字化轉型如何體現價值以及價值的量化十分關鍵。在本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曾透露,我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達到59萬台,有的企業實際研發成本降低3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實現節能減排10%以上,工業互聯網平台賦能企業的效果已初步顯現。

此外,在技術層面,王軼捷認為,挑戰在於做好數據的采集工作以及找到數據運營的閉環。

最後則是數據安全的問題,“工廠數據是非常私密的數據,必須提供非常有效的方案,來保證放在‘雲’上的數據是安全的,這樣才能祛除企業的抗拒心理。”王軼捷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