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乳腺腫物一例,有家族乳腺癌病史,來看看MRI【確診丨醫學影像經典病例419】

一、患者資訊及影像

患者:

女性,51歲

主訴

發現乳腺腫物1月余。

現病史

1月前患者無意間發現右側乳腺腫物,大小約4cm,質硬,無皮膚髮紅、腫脹,無疼痛,無發熱、盜汗,無腫物表面皮膚凹陷及乳頭下陷,無皮膚破潰,左側乳腺皮膚可見淺表靜脈擴張。

既往史

既往體健,其姐姐有乳腺癌病史。

實驗室檢查

超聲

CT/MR掃描

乳腺MRI檢查:
採用GE Discovery MR 750 3.0T超導全身磁共振掃描器,使用乳腺專用線圈,患者採取俯臥位,乳腺懸垂於線圈內,胸壁緊貼線圈。先行常規平掃,使用軸位壓脂T2WI成像序列,增強掃描時先行軸位第1期蒙片掃描,注射造影劑後5秒開始5期Vibrant-Flex多期動態增強掃描,每期掃描持續時間為1分52秒。所使用造影劑使用高壓注射劑從手背靜脈注入,劑量為15ml,速度2.5ml/s,然後用20ml生理鹽水以同樣的注射速度沖洗。

查體

二、病例問答挑戰

問題一

醫看

答案解讀:B

解析:該病例考察了病變形態的判斷,此病例可見多發病變,右側乳腺外上象限可見不規則形腫塊樣強化,有分葉,另外,右側乳頭下方可見沿乳腺導管走行分布的段樣強化。因此,選項B為最佳答案。選項A和C均不全面,選項D判斷不準確。

問題二

根據臨床表現及MR動態增強影像,最有可能的定性診斷(單選)

A腫塊樣強化為浸潤型導管癌,段樣強化為腺病

B腫塊樣強化為浸潤型導管癌,段樣強化為導管原位癌

C腫塊樣強化及段樣強化均為浸潤型導管癌

D腫塊樣強化及段樣強化均為導管原位癌

答案解讀:B

解析:

【手術和病理結果】

手術所見:右側乳腺可見兩處病變,一處病變為大小為直徑為2.7cm的質硬腫物,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活動度差。另外一處病變為不規則形條帶狀病變,質硬,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病理所見:一處病變病理診斷為浸潤性導管癌(非特殊類型), III級(3+2+3=8分),浸潤灶最大徑為1.5cm,未累及乳腺皮膚及胸肌筋膜。另一處病變為導管原位癌,可見微浸潤。病理診斷:浸潤性導管癌伴導管原位癌。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

本病例為右側乳腺多發病變,一處病變表現為右側乳腺外上象限腫塊樣強化,有分葉,邊界不規則,動態增強曲線呈廓清型,表現為低彌散特點(ADC值=1.0x10-3mm2/s);一處病變表現為乳頭下方沿導管走行分布的段樣強化,邊界清楚但不規則,其內強化不均勻。

鑒別診斷

(1)腺病:表現為段樣強化的導管原位癌一般需要與腺病鑒別,雖然腺病多表現為非腫塊樣強化,但是,段樣強化並不常見,尤其沿導管走行的段樣強化。

(2)導管原位癌與浸潤性導管癌的鑒別:本病例為浸潤性導管癌和導管原位癌並存,二者的鑒別比較困難,一般來說,腫塊樣強化多見於浸潤性導管癌,而導管原位癌多表現為非腫塊樣強化。二者的影像學表現常有重疊,均有惡性病變的影像學徵象。

(3)乳腺炎症:多見於產後哺乳的女性,臨床表現為乳腺紅、腫、熱、痛及皮膚增厚,多表現為不規則或團塊狀異常信號,增強後病變可見明顯強化,常伴有蜂窩樣多囊腔改變,通常,囊腔不強化。

病例供稿:空軍總醫院 孟利民

專家點評

該病例為乳腺內多發病變,既有浸潤性導管癌,又有導管原位癌,當兩種病變並存時,二者的鑒別常常比較困難。對表現為腫塊樣強化的病變,多見於浸潤性導管癌,病變的徵象包括:分葉、毛刺、邊緣不規則或星芒狀,內部強化多不均勻或呈不規則形環形強化。動態增強曲線多表現為廓清型(大約97%)。對表現為非腫塊樣強化的病變,導管原位癌所佔比例較高,常表現為非對稱性的段樣強化或條狀強化,但是,導管原位癌也可以表現為局灶性強化或腫塊樣強化,此時與浸潤型導管的鑒別十分困難。

點評專家:空軍總醫院 李相生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醫侃(yikantime)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醫看」醫生問答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