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研快遞丨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腸內營養的應用研究

播放GIF

急性腦梗死後患者會出現能量消耗增加, 機體在應激狀態下組織大量分解, 大部分患者由於吞咽及進食困難需鼻飼流質, 難達到營養需求, 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患者應激狀態下易出現胃腸功能障礙。整蛋白腸內營養製劑易消化, 營養均衡, 本研究通過鼻飼整蛋白腸內營養製劑, 以探討其是否能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經頭顱CT或核磁確診為腦梗死, 患者均伴有意識障礙或吞咽困難, 不能正常經口進食。男39例, 女 21 例;年齡 46~85 歲, 平均年齡72歲。隨機分為腸內營養組和對照組, 各30例。排除嚴重心肺疾病、代謝性及內分泌性疾病和入院時伴有單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預計生存期<14 d者。

兩組患者入院後均置鼻胃管。在確定無胃瀦留、循環穩定後於24~48 h後開始給於營養支持。腸內營養組給予整蛋白腸內營養製劑, 通過腸內營養輸注泵控制速度, 24 h內持續泵入。首先以20 ml/h起始, 逐漸增加泵入劑量至1500~2000 ml。對照組由家屬自行給予普通流質及半流質飲食, 包括牛奶、米湯、稀粥等。

二、結果

兩組患者營養檢測指標比較 患者入院第1天, 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後第14天, 腸內營養組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明顯高於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14 d後兩組NIHSS評分比較 治療第14天, 腸內營養組較對照組NIHSS評分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討論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生腦梗死時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延髓麻痹, 導致患者進食困難, 進食後易出現反流、嗆咳等癥狀, 導致患者營養攝入不足。患者發病早期機體處於高度應激狀態, 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加, 呈明顯的負氮平衡, 能量消耗增加, 最終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研究顯示, 腦卒中後患者營養障礙發生率約為15%, 1周後即上升至30%。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多給予腸外營養支持, 但腸外營養可能出現導管相關感染、肝功能損害等相關併發症, 增加患者的循環負擔, 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應用。近年來腸內營養廣泛的用於內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行腸內營養支持能夠增加機體能量儲備, 避免營養不良的發生, 近而提高對疾病的耐受性。

急性腦梗死發病早期, 由於神經功能紊亂, 會影響胃腸道消化功能。常規給予普通流食或者半流食, 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 吸收障礙, 甚至嚴重的胃腸道反應。整蛋白腸內營養製劑有易吸收、營養均衡、使用方便的優點, 使早期腸內營營養成為可能。早期應用腸內營養不但起到營養作用, 而且還能夠改善腸黏膜屏障, 減少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本研究顯示, 入院後第14天, 腸內營養組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明顯高於對照組, 表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製劑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早期腸內營養的作用不僅僅是維持患者的營養狀況, 關鍵是能維持內臟器官的各種生理功能。良好的營養狀況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有積極作用。本研究顯示, 經過治療14 d後腸內營養組較對照組NIHSS評分低(P<0.05), 證實了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能夠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 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腸內營養支持, 能夠改善患者營養狀況, 避免出現營養不良, 促進機體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恢復。對於腦梗死的患者, 應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

作者:賈艷紅

作者部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