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暴中的華為:麒麟9000芯片或成絕唱之作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親口承認,近期華為芯片一直都缺貨,預估今年手機發貨量可能比去年2.4億台更少。更關鍵的是,受美國第二輪製裁影響,9月15日後華為芯片將無法繼續生產,麒麟9000芯片將成絕唱之作。

他坦言,“很遺憾在半導體制造方面,(華為)只是做了芯片的設計,沒搞芯片的製造。半導體制造等重資產投入型領域、重資金密集型產業,華為沒有參與。”

或許沒有人會預測到,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最底層、最基礎的芯片製造產業的缺失竟成了華為最大的掣肘。畢竟在這個領域內,芯片專利技術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無“芯”可用的華為手機未來將何去何從?

據悉,目前華為的麒麟1020處理備貨量約800萬片,而預估Mate40系列旗艦手機和P50系列旗艦手機出貨量大約都在1000萬左右。所以對於即將上市的Mate40系列,可能仍將搭載麒麟1020的芯片。

但到明年,如果華為還沒有找到自家芯片的生產製造解決方案,極有可能將其他廠商芯片應用在華為頂級旗艦上。

目前來看,該廠商大概率是聯發科。有消息稱,華為與聯發科簽訂了約1.2億顆芯片的合作意向書與採購大單。而華為之所以選擇聯發科,是因為後者能幫其避開美國5-10%的技術標準封鎖線。

不過,這一狀況仍然充滿隱憂。有業內人士指出,與華為海思一樣,聯發科也是芯片設計企業,其芯仍離不開台積電等代工企業。也就是說,如果美國進一步要求代工企業“斷供”聯發科,華為將再次陷入無芯可用的局面。而這種情況並不是沒有可能,路透社曾評論這次製裁的目標是,“不讓一片芯片流進華為”。

華為造芯“路漫漫”

從0到1實現彎道超車

——鞭牛士——

眾所周知,麒麟芯片是華為手機最重要的標簽之一,也是華為技術實力的體現。據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末至今,華為在芯片研發上的投入高達數千億;僅2008年至2018年期間,華為累計投入的芯片研發費用就達到1600億元。

並且隨著技術難度升級,華為芯片的研發成本逐年增加。據悉,麒麟990一次測試費用就要2億元,外界預估麒麟990系列處理器的研發成本在100億以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巨額的投入讓華為在芯片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用余承東的話說,華為在芯片裡的探索,過去十幾年經歷了“從嚴重落後,到比較落後,到有點落後,到終於趕上來,到領先”的艱難過程。

目前麒麟985芯片、990芯片已經能達到與高通驍龍的旗艦級芯片平分秋色的水準,而搭載這些芯片的榮耀30、榮耀V30、華為Mate30、華為P40等產品銷量長虹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現在,這些成就都將隨著麒麟芯片的斷代而宣告終結,很長一段時間內,華為手機只能使用其它廠商的芯片,這也許會導致華為手機市場競爭力降低。

余承東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在產業鏈的縱深,在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時代,中國的核心技術、核心生態的控制能力和美國等國家還是有差距。”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實現基礎技術能力的創新和突破,贏取下一個時代。這其中包括在智慧全場景時代,構建作業系統、芯片、數據庫、雲服務、IoT標準生態等的能力。

他舉了一個例子,互聯網服務利潤率非常高,但在全球互聯網服務領域,目前國內僅字節系的TiKTok和騰訊系的《絕地求生》獲利。因此,他呼籲“更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走向全球,能夠做全球的生意。”

回到在半導體制造方面,余承東表示,企業應該去突破EDA的設計,材料、生產製造、工藝、設計能力、製造、封裝封測等等枷鎖,在一個新的時代實現領先。“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夠大的決心和不夠大的投入。”

被捆住手腳的華為

靠“扭腰扭屁股”和別人比賽

——鞭牛士——

對於美國製裁帶來的影響,余承東打了一個比方:就像游泳比賽,去年的第一輪製裁相當於把華為的“手”捆上了,今年的第二輪製裁相當於把華為的“腿”捆上了。手和腳都被捆上了,現在華為在“扭腰扭屁股”和別人比賽,狀況非常艱難。

我們能看到,過去幾年,華為實現了高速發展和幾百倍的增長,即便在去年美國第一輪打壓之下,華為消費者業務表現仍然堅挺。2020年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市場份額達到全球第一;近幾個月,華為在高端旗艦機市場超越蘋果。

儘管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好成績,但處在美國第二輪製裁臨近期,尚未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的華為卻高興不起來。

余承東透露,如果不是美國製裁,去年華為市場份額會是遙遙領先的第一名,但製裁讓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減少六千萬台。他預計,第二輪製裁啟動後,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可能持續下降。

另一方面,從全球化角度看,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製裁,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罷了,損害華為利益的同時,也傷害到了他們自己的高科技產業。

中國是全球智能手機制造和出口第一大國,IDC數據顯示,2020年Q2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的企業,中國本土品牌佔3席,出貨量佔比近39%。

如此龐大的出貨量基礎,使全球近四分之三的手機芯片流入中國。根據2019年數據,全球半導體產業價值4183億美元,中國進口額3040億美元,而銷量位於全球前十的半導體公司中,英特爾、美光科技、博通、高通、德州儀器,一半是美國企業。

還有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芯片行業出口額為460億美元,其中88億美元出口到中國,佔比近20%。意味著如果禁令落實,這些美國芯片企業也將面臨巨額虧損。特別是高通,其佔據中國手機芯片市場41%的份額,大約36億美元。

作為利益既得者,高通怎麽可能將財富拱手送入對手的口袋?況且華為剛剛應允向高通繳納18億美元的專利費,或許這會兒錢還在路上,還沒到账呢。

因此,近日有消息傳出,高通正在遊說美國政府取消限制,允許其對華為銷售驍龍處理器,並警告稱芯片禁令可能會把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拱手讓給高通的海外競爭對手。

華為與聯發科簽訂超級訂單

全球芯片產業格局或被“洗牌”

——鞭牛士——

高通口中所說的“海外競爭對手”指的是,台灣IC設計廠商——聯發科。

在台積電、中芯國際接連宣布,或無法再為華為代工芯片後,聯發科成了華為芯片最後的“退路”。據台媒報導,華為與聯發科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與採購大單,訂單金額超過1.2億顆芯片數量。對此,聯發科財務長兼發言人回應稱:“根據公司政策,我們不評論單一客戶相關訊息。”

以華為近兩年內預估單年手機出貨量約1.8億台來計算,聯發科所分訂單佔華為總採購量的三分之二還多,遠超過高通。這或許是高通始料未及的,也是其積極遊說美國政府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就高通目前的營收狀況分析,其前路也十分艱難。一方面,高通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僅靠售賣芯片和收取專利費用,但進入5G時代後,高通並沒有申請到多少專利。所以,某種程度上高通必須保住華為這個大客戶。

另一方面,華為這次的對外採購動作也給國內芯片行業帶來巨大震蕩,極有可能改變整個芯片產業未來幾年格局。

目前看來,聯發科將是最大受益者。受華為麒麟芯片產能不足影響,今年1月以來,聯發科推出的中端5G Soc 天璣800芯片收到了大量來自華為的訂單,這款芯片被廣泛應用於華為暢享Z、華為暢享20 Pro、華為麥芒9、榮耀30青春版、榮耀Play4等多款中低端手機上。

Digitimes Research報告指出,自2020年Q2季度以來,華為增加了對聯發科天璣 800 5G 芯片的購買,以生產其暢享和榮耀智能手機,並且可能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開始購買聯發科的高端5G芯片。截至目前,華為已經是聯發科天璣800系列5G芯片出貨量最高的手機廠商。

過去幾年,全球芯片產業格局穩定,聯發科難有機會被頭部手機廠商看到。同時,國內手機廠商屢次將聯發科的高性能芯片下放到千元級上作為賣點,讓聯發科一度冠上低端產品的帽子,難以躋身高端市場。

5G時代給了聯發科向上衝擊高端市場的機會,當然,聯發科也沒有掉鏈子,在2019年底開發了7nm的天璣1000芯片,其中多項技術拿下全球第一,性能令人驚豔。

今年5月,推出更強性能的天璣1000+處理器,小米的Redmi、VIVO的IQOO、OPPO等多個主流手機產品都搭載了該系列芯片,整體表現和口碑都十分不錯。而在更為重要的製程工藝方面,聯發科已經率先跑入5nm芯片賽道,刷新了外界認知。

問題在於,雖然聯發科拿下了諸多主流品牌訂單,但依然未能進入小米、華為等一線品牌旗艦機型的可選項中,意味著其距離行業第一陣營仍有不小差距。

眼下聯發科有兩個鞏固自己“江湖地位”的關鍵節點:一是拿下1.2億顆芯片的超級訂單,擴大市場份額;二是把5nm芯片“安排”進華為的Mate40和P50旗艦機裡。

某種意義上,華為的訂單直接把聯發科手機芯片市佔率拉高到比肩高通的位置。現階段,如果聯發科能順勢抓牢第二點,其高端芯片夢也將變成現實,真正躋身行業第一陣營。而從最新的消息中看,這一點正在成為現實。

華為啟動“南泥灣”計劃

——鞭牛士——

但對於華為而言,從長遠利益來看,依賴聯發科並非最佳選項。

一方面,聯發科的芯片設計能力還落後於高通與華為海思,其芯片仍主要供應中低端市場,競爭力較弱;同時,相比華為設計、外人代工的麒麟芯片,採購聯發科的芯片,價格優勢也會大打折扣。

近日有消息稱,華為啟動了神秘的“南泥灣”項目。據了解,該計劃的命名取自著名的“南泥灣精神”,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這與當前華為面臨的處境和戰略規劃是非常契合。該計劃旨在困境期間,實現生產自給自足,在製造終端產品的過程中,規避應用美國技術,加速供應鏈的“去美國化”。

此外,據悉華為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招聘,以攻克光刻機技術壁壘,要做出中國自己的高端光刻機。一切都值得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