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2個大麥的古籍小方:食療治脾虛水腫效果好,但這2兩類人慎用!

大麥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oulgareI. 的成熟穎果,又名飯麥、稞麥,味甘,性涼,歸脾、腎經,有健脾和胃,寬腸,利水的功效。古醫書記載的功效如下:

大麥

1.《名醫別錄》:「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

2.《新修本草》:「大麥面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3.《本草綱目》:「寬胸下氣,涼血,消積進食。」

大麥仁

結合古籍記載大麥的食療功效可歸納為以下2個方面:

1.用於脾胃虛弱或脾胃不和證。大麥味甘,健脾和胃。如《肘備份急方》中用大麥面炒至微黃,每服一杓,開水沖服,治食飽煩脹、但欲臥者。

2.用於小便淋漓澀痛或水腫。本品性涼,味甘鹹,利水通淋作用較強。如《太平聖惠方》中所載用大麥90g,煎湯,人生薑汁、蜂蜜各適量,飲服,治「卒小便淋澀痛」。

大麥茶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大麥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其次含蛋白質以及B族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因大麥中尚含有尿囊素,藥理實驗研究表明,尿囊素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具有保護性作用,臨床可防治胃潰瘍或皮膚潰瘍。

大麥粥

食用方法:宜煮粥,或磨成麵粉製成各種食品。

注意事項:本品性涼,陽氣不足或脾胃虛寒者慎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