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雨女無瓜,最燙嘴的國語:摸仙堡語錄為何能火起來?

以“雨女無瓜”(與你無關)為首,網友們迅速地整理出一份摸仙堡語錄。從單詞到短語,從特殊稱謂到例句運用,應有盡有。熟讀以下內容,大家都能秒變摸仙堡人,成為互聯網口糊屆的弄潮兒。

都說這屆年輕人變老,是從不認識熱搜明星開始的。而最近大家又發現,不認識熱搜明星算什麽?連刷屏的表情包主角都不認識才是最可怕的。

這位讓林更新也一臉蒙逼的藍衣法師,曾經也是不少人童年中的“九億少女的夢”,他就是童年神劇《巴啦啦小魔仙》中的男主角遊樂王子。當然,現在他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遊ne娃子。

2008年首播的《巴啦啦小魔仙》,可謂當代青年童年回憶中的一股泥石流:可以召喚彩虹的七彩發色、塑料審美水準的服化道、可能連五毛都沒有的特效……如今看來依然是槽點滿滿。

在這部宛如山寨版《美少女戰士》的神劇中,最魔性且最具傳染力的莫過於各種讓舌頭打結的變身咒語:巴啦啦能量-呼尼啦-魔仙變身!巴啦啦能量-沙羅沙羅-小魔仙全身變!古娜拉黑暗之神-嗚呼啦呼-黑魔變身……

感受到這股巴啦啦能量了嗎?

這些發音奇怪、語調詭異的讀音,被稱作“口糊”。

口糊指的是一種間歇性刷屏網絡的隱藏梗,主要是由於語速、語調和口音等原因而造成的口齒不清式發音。最常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塑料國語。

而全員口糊的摸仙堡,其塑料程度堪稱集各種塑料國語之大成。

1

摸仙堡方言速成指南

1分鐘從入門到精通

在《巴啦啦小魔仙》的劇情裡面,遊樂王子總是穿著一身藍衣,戴著面具。作為一個標準男主角,他無疑也掌握了能在女主小魔仙小藍受到傷害時,及時挺身而出英雄救美的技能。久而久之,小藍就對他非常好奇。

某一天在教室門口,遊樂王子和小藍面對面站著,一個典型的浪漫偶像劇畫面。然後小藍就問了一句,“為什麽你老是戴著面具啊?”遊樂王子靜默幾秒,高冷地回答道:“雨女無瓜(與你無關)”。

於是萬惡之源就這樣誕生了。

以雨女無瓜為首,網友們迅速地整理出一份摸仙堡語錄。從單詞到短語,從特殊稱謂到例句運用,應有盡有。

豆瓣鵝組還有熱心網友做了摸仙堡口語一分鐘速成指南。熟讀以下內容,大家都能秒變摸仙堡人,成為互聯網口糊屆的弄潮兒。

背完上面的單詞短語,大家肯定也發現了要想學透摸仙堡這門語言,其實還是比想象中要困難嗲。

摸仙堡語最大的特徵,在於說話不利索,總像是幾個音重疊擰巴在一起,舌頭總是捋不順。

究其原因,是因為摸仙堡人講話時,連讀和吞音的情況十分嚴重,也就是常說的吃字。

掌握了吞音連讀,你就基本掌握了一半摸仙堡語的發音特徵。“自己”要讀成“寄”,“自行車”要讀成“競車”,“這樣子”要讀成“醬紫”,是不是有股莫名的熟悉感撲面而來?

除此之外,摸仙堡語裡幾乎沒有後鼻音,這是摸仙堡最大的秘密。

不知道是不是摸仙煲自己人?發個後鼻音來聽聽就知道。

想要打入摸仙堡內部,第一步需要把所有後鼻音縮短一至兩個音節,變成前鼻音或是單元音。於是“ang”要發“an”或是“a”的音,“樣子”成了“亞子”;至於前鼻音也不能幸免,也需要繼續縮短讀音,所以才有了“雨女無瓜”。

當然也有例外,有時候不該有後鼻音的,摸仙堡反而會強製加上。你猜“湯狼”是什麽意思?

至於其他的“塑料成分”,真是算也算不清:nl不分、平舌音翹舌音不分、各種韻母隨意替換……

那些年你耳熟能詳的塑料國語,摸仙堡語都能為你送上。

怎樣才算是完全掌握了摸仙堡語?當你再也無法流利讀好“劉奶奶送榴蓮牛奶給柳奶奶”時,請嘗試正確翻譯出以下內容的國語版。

2

四倍口音四倍快樂

全員口糊是怎樣形成的

每個網友通過學習都能成為摸仙堡人,但遊呢娃子卻只有一個。

在劇中貢獻了塑料國語教科書級別般示範的遊樂王子,有著一口捉摸不透的奇妙音調。

你永遠不知道下個字他會發哪個音,根據談話場景不同而隨性轉調,平添一股喜感。

但看看遊樂王子的飾演者的背景資料,這一切突然間就變得合情合理了:袁奇峰,出生於台灣,成長於廣東,畢業於廣東省粵劇學院。

只在台灣生活到5歲,袁奇峰就隨家人搬到大陸,由於父母忙於生意,他被送到海南與外公生活,9歲又隨父母到了廣東汕頭。

台灣+海南+廣東,造就了袁奇峰謎一般的口音基礎。

而他在劇中時常出現的兒化音,袁奇峰將其歸結於自己來到廣州後的經歷。當時他結交了一些東北朋友,與東北口音的結合,造就了“這個亞子”的“遊樂王子”。

袁奇峰的語言經歷,也許能夠解答一個困惑網民多年的問題。把一個東北人、一個台灣人、一個廣東人關在一起,誕生出來的口音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當然,如今魔仙堡搖身一變摸仙堡,除了功不可沒的遊呢娃子以外,全劇中幾乎就沒幾個人說的是標準國語。

比如令人同樣印象深刻的還有摸仙堡裡的大祭司,扎心摸仙(占星魔仙)。其扮演者項洪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科班出身,按理說演出經驗十分豐富,國語不該這麽塑料。

但俗話說得好,同一個劇組,同一種發音。遊樂王子踩過的坑,她幾乎一個不落地全踩了一遍。nl不分、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

反派的名字古娜拉究竟有多少種念法?扎心摸仙告訴你大概能有上千種吧。

首播於廣州南方少兒頻道的《巴啦啦小魔仙》,本來就是由一班廣東人製作出來。而劇中的演員大多數來自華南地區,後期也沒有請專業人士配音。

結果可想而知,這些來自口音大省的演員湊在一起,簡直就是神仙打架的場面。

受限於時代、審美、製作能力、經費成本等問題,《巴啦啦小魔仙》確實能輕易挑出一大籮筐的毛病。但在當年,製作方仍對它抱以厚望。

哈利·波特都要聽不下去了。

“英國有哈利波特,中國有巴啦啦小魔仙。”這是出品方奧飛動漫對這部以魔法變身、魔法穿越為主題、52集電視劇的定位。

11年過去了,魔仙堡沒能成為中國版的霍格華茲。但變成摸仙堡後翻紅的它,就像袁奇峰微博所說的一樣,大家開心就好。

3

能火起來

因為它真實得可愛

雨女無瓜究竟有多火?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看一些數據。

根據@微熱點顯示,“雨女無瓜”的72小時最高熱度值是40.75,是名副其實的網絡熱詞。

而在搜索引擎方面,“雨女無關”已經是默認詞匯,也創建了相關的百度百科詞條。

至於相關的視頻在各大平台都擁有著極高的播放量。單是@桃子啊Taozii的視頻在B站就已經達到了377w播放量,彈幕數量近1w。

抖音上關於#雨女無瓜的話題播放量達到4.9億,評論區網友的互動量非常高。更不用說多次喜提熱搜的微博,隨便一搜都是雨女無瓜的表情包。

但是,摸仙堡語的金句那麽多,為什麽偏偏是“雨女無瓜”能上熱搜呢?

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認為,任何語言符號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巴爾特進一步闡釋了索緒爾的觀點,能指是我們通過感官所把握的符號的物質形式,所指是符號使用者形成的心理概念。

當能指指向新的所指時,就創造了神話。

雨女無瓜就是這樣產生了新的所指。最先發掘出雨女無瓜梗的up主吳木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認為這些詞匯能夠流行,最關鍵因素在於“可愛和真實”。

它們是反精致的,一切都帶著粗礪的真實。“直擊人們的童年記憶”,up主吳木木-這樣說。

當“與你無關”變成“雨女無瓜”,叛逆的“要你管”換上略帶俏皮的“要你寡”。這些來自年輕一代溫柔而又無聲的反抗,在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需要宣泄出口的當下,確實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

托米·韋素執導並主演的史詩級爛片《The Room》 日後成為了一部邪典傳奇,受到觀眾乃至專業影人的熱愛。

大明星詹姆士·弗蘭科就是眾多簇擁中的一員,他甚至將這其改編成電影《災難藝術家》並入圍了奧斯卡。

影評人萬樂在分析之所以從各個角度去看都毫無疑問是爛片《The Room》能夠被觀眾擁戴,是因為“它撞上了群眾心理的防線,成了它們感情的宣泄口。”。

“一部獨自觀看十分鐘都堅持不下來的爛片,在人與人的某種牽絆之下,竟成了一群人的狂歡。”

就像《The Room》連續上映的十餘年來對著螢幕扔杓子的觀眾一樣,《巴啦啦小魔仙》的成年觀眾也在評論和彈幕中陷入狂歡,並將狂歡通過表情包和鬼畜視頻散播到其他圈層。

它所存在的意義,僅僅就是給那瘋狂的人群一個狂歡的理由。

至於影片演什麽,誰會在乎?

作者 | 王中中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