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古以來,泰山為何被尊為“五嶽”之首?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念田

眾所周知,中國有五嶽,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五嶽在中國是有著多種形象,無論是陰陽五行學說、帝王封禪事跡、道教神話還是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門派,都和五嶽有關。不過很多人最好奇的還是五嶽的排序,泰山為五嶽之首,享有“五嶽獨尊”的美譽,這是為什麽呢?

五嶽以泰山為首,這是由五嶽的基本含義決定的。所謂“五嶽”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四嶽”,一個是“九山”。歷史學家考證認為,最初的文獻中只有“四嶽”的說法,相傳上古賢王堯有臣子“四嶽”(四嶽為一人還是四人有爭議),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大禹,都得益於四嶽的推薦。

泰山頂“五嶽獨尊”刻石

“四嶽”之外還有九山。戰國時期,各國不斷擴張,中國人對疆域的認識也不斷發展。《尚書》中有一篇《禹貢》,相傳是大禹治水後調查疆域而留下的,現在一般認為是戰國時期的人對中國疆域的了解,托名為大禹所作。《禹貢》說大禹“別山川”,創九州,有“九山”,指的是九州的名山。後來“九山”被具體為九座山,九山配九州,每座山鎮守一州。

“四嶽”和“九州”的觀念相互配合,在秦漢時期“五行”學說的催化下,“五嶽”觀念出爐了。這是一整套的思想,不止有“五嶽”,還有四鎮、四海和四瀆,合稱為“嶽鎮海瀆”,是中華大地上流傳極為久遠的基本信仰。“嶽”指的是山之尊者,是第一等重要的名山;所謂“鎮”,是鎮守一方的名山,稍低“嶽”一級;所謂“瀆”是有獨立源頭並最終注入大海的大河;所謂“海”,則是浩瀚無垠的大海。

北京地壇供奉有“嶽鎮海瀆”牌位

“嶽鎮海瀆”合起來包含了中國最重要的名山大河,反映出了從上古到秦漢時期中國人對於華夏大地的認識。我們今天理解的中國疆域形似一隻大公雞,但是在秦漢以前人們對中國的認識還僅限於這五嶽、四鎮、四海、四瀆所在的區域。系統提出這一套“嶽鎮海瀆”的理論,實際隱含著統一的文化和政治背景。

秦始皇滅六國,兼並天下,在政治上實現了中國土地山川的統一。但是在思想和文化上,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儒家學者提出了統一的方案。在儒家典籍《周禮》中,出現了“四鎮五嶽”的說法,加起來一共是九座山,每座山鎮守一州,四鎮五嶽正好與“九州”相配。嶽鎮海瀆並不是某個人提出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發展過程,也有歷史學家認為五嶽制度應該是創立於漢武帝而大成於漢宣帝。

九州示意圖,五嶽四鎮每座山都對應著一州

“五嶽四鎮”是儒家學者提出來的方案,每座山的地位也是由儒家學者決定的。泰山之所以能夠成為五嶽之首,關鍵在於泰山和儒家的密切關係。眾所周知,儒家學派是從孔子開始的,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魯國就緊靠泰山。孔子曾經登臨泰山而遍觀天下,因而泰山在孔子心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孔子一生和泰山頗有緣分。相傳孔子曾經魯國泰山側,見到有婦人悲哭,了解到苛政虐民後感慨道“苛政猛於虎”。孔子晚年,弟子曾聽聞孔子悲歌:“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七天后孔子去世,後人就以“泰山頹”比喻大人物的去世。今天在泰山,就有山頂的“孔子小天下處”、山下的“孔子登臨處”和山上天街東側的“望吳勝跡”幾處刻石,以紀念孔子。

緊靠著泰山的魯國雖然在亂世中衰落,但是魯國保留下來的周朝禮樂文化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儒家學者。在後世的儒家學者中,多次登過泰山的孟子曾經說過:“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孟子認為孔子像泰山一樣偉大傑出,登上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在聖人門下學習,便不會被其他言論吸引了。明代有一副對聯說“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也是這個意思。

孔子登臨泰山處遺址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後世學者不斷宣揚了上古帝王在泰山封禪的神話,進一步把泰山神化了。有學者把封禪的事跡和孔子聯繫起來,說孔子曾經多次登上泰山考察上古帝王的封禪事跡。秦始皇真正實現了中國大地的統一後第三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群臣東巡,前往泰山舉辦封禪大典,確立了皇帝封禪泰山的傳統,泰山的地位更為重要。此後歷史上又有五位皇帝登臨泰山舉辦封禪大典,泰山儼然是天命所在,故而獨尊地位更加突出。

參考文獻

《周禮》

《史記·封禪書》

顧頡剛:《州與嶽的演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