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美藥業成“海面下的冰山”:大股東借質押遁身

2018年12月1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份最高法院的行政裁決:安徽籍男子劉志清,申請法院再審,責令監管部門,對康美藥業違法違規、虛假回購等行為,予以立案查處,但被最高法院駁回。

這份裁決書披露半個多月後,厄運正式降臨。 2018年12月28日,康美藥業因信披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如果從2018年10月16日的大跌算起,康美藥業的這波空前危機,至今已經持續超過100天。在這100多天時間裡,康美藥業股價一路下殺,刷新6年以來低點。

被立案調查一個月後的1月28日晚間,康美藥業披露了立案調查進展,監管調查尚在進行中,目前公司經營管理情況正常。雖然案情尚不明朗,但危局的種子可能早就已經種下。多年來的經營性現金流小於淨利潤,账上擁有大量貨幣資金,卻頻繁舉債,讓康美藥業的資金迷局備受外界質疑。

自2001年上市以來,不計算直接貸款,康美藥業股權、債券累計融資額接近790億元。另一方面,公司的資產規模,也從上市前的2.3億餘元,膨脹到新近的818億元,17年多的時間增長逾250倍。資產規模的增長,又帶動融資、負債增長,2015年以來,康美藥業的短期借款、其他流動負債規模,一直接近同期账面資金規模。

儘管關聯交易、資金佔用極少,但公司歷年融資額卻遠超項目支出規模。2008年以來,康美藥業歷次融資,幾乎無一披露資金用途,也很少直接與具體項目掛鉤。公開資料顯示,多個預計投資10億元的建設項目,到2017年底,卻隻累計投入數千萬元。外界不解,資金被用到了哪兒?

信披違規猜想

最高法院2018年1月11日披露的裁定書顯示,劉志清因康美藥業多次違法違規、虛假回購,向監管部門舉報康美藥業偽造土地使用權證、虛增土地資產等違法行為。監管作出答覆後,劉志清不服,提出行政複議但被駁回請,因此請求法院撤銷此前判決,並對康美藥業予以立案查處。但劉志清的這一再審申請,被最高法院於2018年9月7日駁回。

劉志清對康美藥業的舉報,至今已持續四年有余。根據北京西城區法院的一份裁定書,在2014年8月,劉志清就向監管部門舉報康美藥業違法違規,並經過法院多次裁決,但一直沒有取得進展。

前述最高法院裁定書公布十多天后,康美藥業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康美藥業12月28日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通知,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劉志清舉報的問題,也一直為市場長期關注。2012年以來,作為中醫藥上市公司龍頭,因為多年來的經營性現金流小於淨利潤,账上擁有大量貨幣資金,卻又頻繁舉債等情形,康美藥業備受外界質疑。此外,公司股價長期規律性尾盤拉升,被外界質疑涉嫌操縱股價。此外,公司實際控制人馬興田還多次卷入行賄案件。但截至目前,康美藥業尚未披露此次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最新進展。

“上市公司信披違法違規,目前相關法律法規隻陳列了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三大類型,但三者的界限沒有太明確的規定。”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律師劉華浩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從這幾年的監管實踐來看,被立案調查的信披違法違規行為,表現形式、手法、涉及事項種類繁多,情況非常複雜。”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欣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幾年上市公司的信披違法違規,主要集中在財務上,主要包括虛增、虛減營業成本,以及對應營業收入、利潤;此外還有一些涉及信披遺漏,包括隱瞞、遺漏關聯交易、擔保、訴訟等。

對於康美藥業被立案調查的可能原因,湯欣表示,在監管沒有公布調查結論之前,外界很難分析、評價。

2018年10月25日,第一財經曾獨家報導,因涉嫌操縱股價、內幕交易,深圳博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博益投資”)法定代表人王廉君,已於大約兩周之前被警察經偵部門采取強製措施,操縱標的可能涉及康美藥業。

資料顯示,博益投資成立於2007年5月14日,注冊資本2000萬元。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康美實業”)持有博益投資90%股權,康美藥業控股股東之一致行動人許冬瑾持有10%股權。康美實業的第一大股東,為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馬興田,出資比例為99.7%。截至2018年9月底,康美實業持有康美藥業32.97%的股份,為後者控股股東。

王廉君曾在康美藥業任職長達10年之久。公開資料顯示,王廉君2001年進入康美藥業,擔任證券部經理;2006年4月之後,任康美藥業監事長。

2018年10月25日晚間,康美藥業公告稱,王廉君在2014年至2017年間,分別買入該公司股票15萬股、473萬股、288萬股、20萬股,2015年至2017年間分別賣出488萬股、248萬股、60萬股。馬興田和許冬瑾及其控制的企業,不存在利用其他账戶買賣康美藥業股票,利用其他账戶從事康美藥業股票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的情況。而王廉君從 2010 年 6 月起即不在公司任職,未參與任何重大決策,不屬於內幕知情人。

鑒於王廉君與馬興田、康美藥業之間的關係,其身份該如何界定,是否屬於馬興田的一致行動人?其買賣股票行為,康美藥業是否應該披露?

“是否涉及內幕交易,要看買賣股票時的職務,是否涉及公司內幕資訊。”劉華浩說,王廉君買賣康美藥業股票的行為,是否涉嫌內幕交易、與馬興田構成一致行動關係,從現有資訊來看,不好判斷。

債務堆起來的“千億帝國”

账面常年擁有大量現金、流動性充裕,卻頻繁巨額融資,導致財務成本居高不下,這種頗為矛盾的狀況,讓康美藥業的財務數據備受市場質疑。

合並財報顯示, 2014年至2018年9月底,康美藥業账面貨幣資金餘額分別高達99.9億元、158.2億元、273.3億元、341.5億元、377.8億元。而在相應各期,公司財務費用卻分別高達5.8億元、7.1億元、7.2億元、9.7億元、11億元.。

康美藥業账面資金的不斷擴張,伴隨著公司融資規模的大幅增長,其中不少是債權融資。自2001年上市以來,不計算貸款,康美藥業股權、債券累計融資額接近790億元。

根據公開披露,扣除IPO融資,康美藥業共進行了5次股權融資,其中4次為增發,1次為發行優先股,合計融資規模超過160億元。其中,2010年、2016年兩次增發,融資分別達到34.7億元、81億元,優先股融資30億元。

相對於股權融資,康美藥業更重要的融資管道,是發行債券。披露資訊顯示,2006年1月,康美藥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融資金額2億元。2007年、2009年,又發行了4億元債權融資工具、9億元可轉債,2011年至2014年合計發行債券55億元。

進入2015年之後,康美藥業發債步伐加快。公開資訊顯示,2015年至2018年,該公司發債規模分別達到 79億元、75億元、110億元、192.5億元,以上發債融資合計金額526.5億元,接近股權融資規模的3.3倍。

公開資訊顯示,IPO之前的2000年末,康美藥業總資產2.31億元,營業收入3.52億元,淨利潤2455萬元。2001年2月,康美藥業完成IPO上市後,當年年底公司總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增長至5.17億元、3.8億元、2915萬元。直到2005年底,公司總資產也只有7.9億元。

2006年至2014年期間,康美藥業進行了多次增發、債券融資,資產規模到2014年末已增長到278.7億元,其間增幅近34倍。

而到了2018年9月底,公司總資產已猛增至818.1億元,較2015年累計增幅在192%以上,較公司上市之初更是增長逾250倍。

在此背景下,康美藥業的債務規模也是迅速擴張,待償還的短期債務越堆越多。2015年至2018年9月底,公司各期末短期借款金額分別為46.2億元、82.5億元、114億元、124.5億元,其他流動負債75億元、55億元、50億元、94.5億元,應付債券分別為約44.9億元、48.9億元、83.1億元、147.7億元。

從財務報表等公開資訊看,康美藥業關聯交易、資金佔用雖然存在,但金額卻並不大,相對於資產、資金規模,歷年的關聯交易、資金佔用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以關聯資金佔用為例,根據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專項說明,2016年全年,康美藥業子公司、關聯自然人及其控制的法人,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累計發生額僅約6.1億元,累計償還2.66億元,佔用餘額3.67億元。

2017年關聯資金佔用雖有所增加,但規模仍相對有限。當年,康美藥業子公司、關聯自然人及其控制的法人,累計資金佔用該公司資金的發生額為8.27億元,累計償還金額為5.74億元,佔用餘額合計也只有 6.21億元。

疑問也由此產生:前期融資、借貸的資金,究竟流向了何處?

公開資訊顯示,就在負債規模急速擴張期間,康美藥業進行了大量的各類項目投資,資金開支規模浩大。自2008年以來,這種情形就已出現,2015年以來尤為明顯。

最近幾年,康美藥業的投資、收購極為頻繁。公告顯示,2015年4月,與廣西玉林市政府簽訂協定,在當地投資醫院、中藥材交易所等多個項目,投資金額合計10億元。當年4月底,康美藥業又公布了18億元的林下參、3億元的保健品投資計劃。隨後,又與青海省政府簽訂協定,在當地投資不低於 20 億元,建設中藥材現貨及期貨交易所、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設立保險公司等項目。此外,該公司還在與雲南普洱、深圳寶安政府,簽訂了合計35億元的投資協定。

2016 年 9 月,康美藥業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協定,就中醫藥創新研究平台建設、藥材種苗培育、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藥品耗材採購配送、中藥材大宗現貨交易中心等項目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康美藥業承諾投資總額不低於 50 億元。當年,康美藥業還出資10億元,參與設立產業基金。

按上述數據計算,僅以上項目,投資金額就接近150億元。根據康美藥業2014年優先股募集說明書,截至當年6月底,該公司擁有的貨幣資金餘額83.7億元,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其他流動負債,合計達到52.2億元。而2014年到2016年,其資本性支出計劃,就接近72億元。而這三年間,康美藥業債券、股權融資分別為40億元、79億元、156億元,似乎確實存在不小的資金缺口。

康美藥業的資金狀況,從募集資金使用狀況可見一斑。2014年年報顯示,優先股募集的29.67億元資金淨額中,截至當年12月底,已經使用24.67億元,僅剩5億元沒有使用。而2016年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鑒證報告顯示,淨額80.5億元的定增募集資金,當年已經使用約49.6億元。

融資額遠超項目支出

根據康美藥業2014年優先股募集說明書,總額30億元的融資中,除了部分償還銀行貸款,剩餘 20億元募集資金,康美藥業並未列出對應的具體項目、用途,但卻列出了一份2014年至2016年可預見的重大資本性支出計劃。

根據康美藥業上述披露,該公司當時在建、計劃投資的項目,共有12個,投資總金額達94億元,已經完成投資23.8億元,尚待投入規模71.2億元。而2014年至2016年,預計每年分別投入38.3億元、19.99億元、13.49億元。

康美藥業2010年配股時,也提及過類似情況。該公司在發行預案中披露,後續將投資建設四川閬中醫藥生產基地及收購當地兩家醫院、中國普寧中藥材專業市場、一家中藥材中心 。不計算收購款,預計後續投資不少於23億元。

不過,持續流入的巨額融資,是否真實用於項目建設不得而知。這從非募集資金、重大的非股權投資情況可見一斑。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016年、2017年年末,康美藥業各年度非募集資金累計投入金額分別為29.48億元、54.67億元、53.1億元,2015年則未披露數據。

2015年、2016年簽訂的投資協定中,不少可能並未實際投入。如計劃在青海建設的建設中藥材現貨及期貨交易所、在重慶計劃投資15億元的康美藥業(南川)生產加工基地等項目,並未在2016年、2017年年報重大非股權投資項目中列示。

在股權投資方面,根據年報披露,2014年至2017年,康美藥業各期末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餘額分別約3.33億元、4.45億元、5.17億元,增長並不明顯。

實際資金支出,遠小於融資時預計數據。根據2014年優先股募集說明書,2014年至2016年,康美藥業資本支出計劃接近72億元。但實際融資規模,卻遠遠超過投資所需。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9月底,不計貸款的情況下,康美藥業債務融資工具、優先股、定增融資規模分別為40億元、79億元、156億元、110億元,合計金額達385億元。

一手大投大建,一手巨額融資,看起來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邏輯。投、融資如此頻繁,但自從2008年以來,康美藥業歷次融資,幾乎無一披露資金用途,也沒有直接與項目掛鉤。

公開資訊顯示,2010年至今,康美藥業先後3次通過配股、增發、優先股直接融資,融資共計145.7億元,其中 2010年12月、2016年6月,通過配股、定增,分別融資34.7億元、81億元,資金用途均為補充運營、流動資金,以及償還銀行貸款,沒有任何項目、投資,與募集資金直接對應。

2014年康美藥業通過非公開發行優先股融資30億元,也同樣如此。根據公開披露,其優先股票面股息預計為6%~10%,最終股息是8%,而同期公司銀行貸款利率在6%~8%之間。

早在2014年7月,時任上海交通大學會計與財務系副教授陳欣,就曾公開提出質疑,康美藥業募集資金與重大項目之間的關係令人費解,“其目的不外乎是規避募集資金账戶的監管,以便於公司隨意使用”。

不僅是股權融資,融資規模高達數百億元的債券,在資金使用上同樣如此。2013年以來,康美藥業通過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債務融資工具,融資規模高達367.5億元。但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全部募集說明書後發現,這些規模驚人的募集資金,沒有一項直接對應具體項目,用途基本上被表述為“用於償還銀行貸款、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前期債券融資”。

而且,儘管與各地政府簽訂了規模巨大的投資協定,但康美藥業相關投資涉及的項目,不少投入較計劃相去甚遠,甚至可能並未實際投入。

2016年年報顯示,康美藥業當時重大非股權投資項目中,預計到2016年投資11億元的甘肅定西中藥材現代倉儲物流及交易中心,截至2016年底累計投入只有3.1億元;預計投資3億元的上海中藥飲片生產基地,實際累計投資1.6億元;預計投資30億元的中國-東盟康美玉林中藥材(香料)交易中心及現代物流倉儲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的中國-東盟康美玉林中藥產業園, 截至2016年累計投資額更是只有2787萬元、2796萬元,不到預算金額的1%、3%。

截至2017年底,上述四個項目,累計投資金額分別只有約7.16億元、2.12億元、3268萬元、5401萬元。據此計算,上述項目的累計投入金額,距離預計投資額差距巨大。

缺錢的大股東

根據最高法院裁決書,劉志清舉報康美藥業的原因之一,是認為後者“虛假回購”,導致其損失90餘萬元。

康美藥業2013年10月曾披露,該公司計劃以不超過23 元的價格,在不超過6億元的總金額內,回購自身股票約為 2609 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約 1.19%。不過,此次回購後來未見下文。

類似回購、增持,在康美藥業並不鮮見。公告顯示,2011年11月21日、22日,康美實業曾增持康美藥業102萬股。截至2012 年 11 月,已累計增持254萬股。一個月後,康美實業又買入100萬股。此後的2013年,康美實業又進行了一輪增持。

此外,康美實業還在2017年5月,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增持。根據披露資訊,當年5 月 18 日至 25 日,康美實業共計增持 2906萬股股,涉及資金6.16億元,康美藥業副董事長許冬瑾也出資約5003 萬元,累計增持250萬股。

上述增持行為,對康美藥業股價推升作用明顯。康美藥業股價走勢顯示,2011年11月底,其股價不到3.6元,經過一路增持,2013年8月已攀升到10.6元以上,隨後有小幅下行至2014年7月的6元以下。回購方案披露後,其股價又急劇上揚,在2015年6月衝上25.1元的高位,呈現出與康美實業增持相近的走勢。

不無巧合的是,就在計劃回購、增持期間,康美實業進行了頻繁的股權質押,導致質押比例急劇上升。

康美藥業公告顯示,2012年5月17日,康美實業將所持康美藥業1.2億股,質押給一家信託公司。此時,康美實業持有上市公司6.66億股,已質押2.5億股,質押比例37.5%。經過反覆解質押、質押,到2014年4月底,質押數量攀升到6.06億股,質押比例升至90%以上。

2016年6月之後,康美藥業股價又經過一輪爬升,到2017年11月,最高時接近24元的高位。此時,康美實業又進行了新一輪質押。

康美實業質押的股票,相對於一般的股權質押,折扣率要高得多。公開披露顯示,2017年11月、12月,康美實業發行了兩期可交換債券,金額合計50億元,以所持3.3億股康美藥業股票作為擔保物,轉股價均為26元/股。

而以康美藥業股票擔保發行的可交債,其成本並不算低。公開資訊顯示,康美實業兩期可交債的第一年票面利率均為 3%,後兩年則分別為 3%、 10.5%,存續期的平均年化成本為5.5%。

而回購、增持、質押的循環背後,可能是康美實業極度“缺錢”。2017年債券受託管理顯示,截至2017年底,康美實業總資產921.4億元,淨資產325.3億元,借款餘額則高達513.89億元。到了2018年5月底,更是增加到608.75億元。而在2017年底,除了融資產生141.3億元淨現金流外,其經營、投資淨現金流合計-94.3億元。

不同於以往,康美藥業最近三個月的下跌,已經讓康美實業的股權質押處於危境。截至1月29日收盤,康美藥業報收於5.82元,總市值僅剩289.48億元。相較於2018年5月時最高位的28.02元,已經跌去22.2元,累計跌幅接近80%,超過1000億市值化為烏有。

如今,隨著康美藥業股價暴跌,換股可能性似乎已經不大。2018年11月29日公告顯示,康美實業將持有的1.25億股,質押給債券受託管理人。其資金用途為,康美實業2017 年非公開發行第一期、第二期可交換公司債時,應將 4832萬股、7667萬股康美藥業股票出質給託管人,用於為債券交換標的股票或本息償付,提供補充質押擔保。2018年11月27日,康美實業將前述股票過戶至質押專戶。截至2018 年 11 月 29 日, 康美實業共持有16.37億股康美藥業股份,已累計質押16.29億股,佔其持股總數的 99.53%。

2018年10月19日,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許冬瑾計劃從披露之日起 6 個月內,增持5億至10億元的股票。但迄今為止,其並未披露增持進展。

2019年1月10日康美藥業公告稱,近期公司股價下跌較大,未來面臨控股股東被動減持風險;被立案調查進展情況未明,可能對公司未來整體經營帶來不確定性,評級機構中誠信將其主體信用以及“15 康美債”、“18 康美 01”、“18 康美 04”三隻債券信用等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面對空前危機,康美藥業如何化解,整個市場都拭目以待。

2019年1月29日晚間,廣發證券(000776.SZ)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廣發乾和,擬以合計不超過15億元的價格,分別收購康美藥業持有的廣發基金9.458%股權以及普寧信巨集持有的廣發小貸22%股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