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象筆記唐毅:筆記不是一個巨頭堆資源就能追上來的賽道

作為移動互聯網早期的矽谷明星之一,Evernote用印象筆記這個中文名很早就進入了中國,並且收獲粉絲無數。它優美的設計、優雅的互動,讓當時還頗為粗糙草莽的中國互聯網非常驚豔,一度廣受追捧。

但就像它許多水土不服的美國互聯網公司前輩、後輩一樣,印象筆記當時的治理流程和管理方式冗長僵硬,處處受掣,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中國市場。就像它自己那些恨鐵不成鋼的用戶說的一樣,“你們怎麽不做這個功能”“怎麽不上那個產品”。昔日明星印象筆記在主流中國互聯網視野中慢慢掉隊,資本和用戶都快把它忘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2018年,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終於帶領團隊獨立了出來,告別矽谷崇拜,重新確立使命,得以用自己的本土方法論來改造這家洋基因公司。

梳理代碼、遷移數據、開發新產品,唐毅和他的團隊開始習慣於本土互聯網公司的小步快跑節奏,有過之而無不及。獨立出來後,印象筆記在堅持“第二大腦”的核心使命基礎上,快速嘗試各種新業務,開發印象筆記專業版、做線上課程、推出手寫輸入硬體“印象筆”,甚至不久後還要發布一個開放性的內容平台產品。

因為印象筆記不想再做人們眼中的“慢公司”了。“用戶需求沒有滿足,是一定要快的,企業要敢於試錯。”唐毅對36氪說。

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圖源:IC photo

以下是36氪對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的專訪。

做用戶的“第二大腦”

36氪:最近發布的印象筆這個產品,在實體本子上寫能在軟體上實時同步,但它要用專門的本子,不是隨便什麽筆芯都可以替換,價格又不低,普及起來會不會有一定的難度?

唐毅:印象筆不是我們對於“手寫輸入”的終極答案,它更多是一個信號。印象筆記在實體商品上有自己的思考,會考慮所有用戶喜歡的、放不下的輸入手段,其中一個重要的輸入和記錄手段就是手寫。

印象筆

我們很多用戶並沒有放棄手寫輸入,很多非用戶也還在手寫輸入,這個事沒有被數字輸入所革命。

但手寫沒有在哪個平台上得到特別完善的解決,沒有一步到位的一攬子解決方法。iPad是使用體驗蠻不錯的,但是你需要一個ipad,還需要一個特殊的筆。我們這次嘗試也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筆上有攝影頭、有點陣的特殊紙、加上特殊油墨。

印象筆記對於信息的記錄場景,是致力於要多樣化的,不排斥硬體產品和實體商品,甚至核心場景上有我們自己在硬體和實體商品上的思考。我們會在連接物理世界的場景上持續深入思考。印象筆是一種嘗試。

36氪:你平時在思考這些的時候,更多是從產品角度還是從技術上出發?

唐毅:不是產品也不是技術,我基礎的思考邏輯是印象筆記的核心使命和核心場景,然後才想技術和產品。

“第二大腦”這個印象筆記的核心使命是不變的。我們的信念是,中國有大量人口需要重要信息和知識的存儲平台,這個存儲平台會成為人們的首屏應用,以便信息的記錄和處理、連接、共享、協作。這是不變的。這個領域會涵蓋C端的工具,從筆記一直拓展到真正的C端個人大腦的工具;也會涵蓋B端相關的工具。

然後再看產品,會想純虛擬的產品化是什麽,物理世界的場景是什麽,只有在思考的框架下,我才會想哪個物理世界我要做一個有關聯性的產品。

產品化是一個方向,技術是另一個方向。在技術上和我們高度相關的首先是安全技術;第二,人工智能裡不是每個方向都高度相關的,但自然語言處理是,一定程度上計算機視覺是,決策智能也是相關的;5G是相關的,哪些放雲上哪些放端上,端有端的好處雲有雲的好處。

36氪:其實去年印象筆記中國團隊獨立以來也一年多了,你們的精力是怎麽分配的?

唐毅:我們的主要精力是先準確定義自己的價值,“第二大腦”,我們認為幾億用戶都有這個需求,讓它成為首屏應用。

然後有三個主要關注方向,首要是加深個人工具服務屬性;第二是如何在服務個人用戶的同時開始並且大規模地服務團隊和企業;第三是“第二大腦”,內容平台方向上的發展。

我們同時關注“兩個支持”,第一是物理場景下有哪些實體產品能夠更好支持上面三個大的方向,支持的就會大膽去做;第二是在線課程,培訓和教育的角度,我們提供什麽樣的商品和服務,仍然是能夠支持上面三個重要戰略點。

所以我們的戰略是“三個重點、兩個支持”。

36氪:除了個人、團隊的工具,那個內容平台是指什麽?

唐毅:我們兩三個月之後會發布獨特的內容平台。很明確的是,印象筆記會有自己獨特品牌的開放性平台。

36氪:課程培訓這塊業務,是面向教育企業,還是說面向學生家長這些C端用戶?

唐毅:我們的課程和教育戰略有兩個層面:首先,在個人工具、企業工具和獨特內容平台的屬性下,印象筆記將支持整個教育行業的互聯網化。但印象筆記絕不是要轉型成一家教育企業,而是會通過自己的技術能力服務教育行業。

其次,我們很多用戶想知道如何能夠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如何能夠進行時間管理和項目管理,比如,比如,番茄工作法、OKR工作法等等。我們根據用戶需求提供了線上課程,轉化率非常好,用戶也很歡迎。

印象筆記獨立之後,我們的策略跟美國公司的策略比,是全新的完全獨立思考的。

36氪:跟他們還會有業務和產品上的溝通嗎?

唐毅:中國的很多新技術,美方都非常希望能拿去應用——現在是反向谘詢。可以說,今天美國的迭代速度比中國互聯網公司要慢很多,我們現在需要依靠自主創新,可學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文檔是筆記的子集

36氪:在線文檔這個賽道,石墨、幕布陸續被字節跳動投資收購了,騰訊也有自己的騰訊文檔,巨頭相繼入局,這會對你們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唐毅:如果一定要把筆記和文檔兩類產品放在一起來談,印象筆記的定位非常獨特,增長也非常好,續費率屬於行業領先,而用戶的筆記產生數量、活躍度、轉化率增長也相對更快。我們LTV(客戶終生價值)是正的,每年注冊用戶在第二年都會重新續費,甚至購買更多服務。

從純粹SaaS角度來講,印象筆記這兩年來的業務模式和增長曲線都是很有說服力的。雖然很多筆記和文檔類產品“紛紛歸隊”,這說明市場對於這一類產品的認可,也說明了這一類產品的想象和增長空間。

當然,其實我們不是特別想把“文檔”和“筆記”這兩類不同的產品擱在一塊。因為兩者不完全存在競爭關係。筆記在未來有可能成為為文檔提供平台屬性的產品。因為文檔是剛需,大家都習慣office了,不管你搞哪個文檔,用戶的思考方式都是Word、Excel和PowerPoint。

我仍然認為筆記是我們的方向,至少肯定和文檔是不重疊的,最多是有部分交集,甚至文檔是筆記的子集。但我們現階段不會推出印象文檔。為什麽不會?這次,我們入選互聯網創新領先科技成果的“超級筆記”將是發展方向,我們打破傳統的編輯器和文檔格式,並推出靈活的下一代編輯器。目前,新一代編輯器,功能在不斷完善,能夠真正做到多模態的兼容——你想做表就做表,想寫文章就寫文章,想去展示就展示。

我們整個財務數據非常漂亮。印象筆記如果上市,我們在上市之前的私募輪數量會非常少,我個人也不認為IPO是所有企業唯一的路。

慢公司變快了

36氪:印象筆記最初是非常明星的,然後似乎變成了一家比較慢的公司。但你之前講過,過去一年印象筆記中國獨立以來,是發展最快的一年,你做了什麽?我沒看到有很多的市場投放。就是除了資本之外,你怎麽去擺脫過去的那種狀態,然後讓自己以及整個公司更加快起來?

唐毅:我們的確沒有去打廣告,而是把精力和資源都放在產品新功能的迭代裡。我們認為花錢買流量時代早已經結束了,要想獲得增長必須要靠“產品力”。我們用幾個月時間,就解決了獨立以前幾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功能。用戶永遠是用腳投票,這一年印象筆記的用戶增長率、用戶保存的筆記數量、活躍用戶增速、企業收入都翻倍增長。

36氪:如果隻選一個指標的話你最看重哪個?

唐毅:我覺得很難選一個指標,因為肯定是綜合的。如果非得說最看重的,目前可能會多看用戶筆記的產生數量。我們不是一個簡單的平台,對我們來講,十個人每人產生一條內容,與一個人產生十條內容相比,性質還不太一樣。我們非常在乎用戶的使用感受和粘性。

還有一個思考,我們會認為非注冊用戶在特定場景的高頻工具屬性使用也很重要。在深入使用印象筆記的情況下,它能不能讓你很舒服地用一下就走。就好像你不會為氣象預報付費的,但是用戶反覆打開,流量會上漲。

至於這一年怎麽走得快,其實印象筆記一直都沒想慢,中國用戶更不想讓印象筆記慢,我們之前的創新,有一大部分是用戶牽著我們鼻子走。美國是慢,慢得讓我們徹底受不了。美國互聯網用戶對於新功能的接受度也慢,而我們服務的中國用戶,需要中國的互聯網速度。

我們這一年,實話實說很辛苦。我們的技術人員兩個月學習幾百萬行代碼,然後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非常迅速地解決了中國用戶一直期待的支付問題和注冊問題。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把數據遷移到了騰訊雲。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分別推出了清單導圖素材庫等一系列的功能。

我們也給美國的工程師看過,他們要用兩三年才能做完這些,而我們大概用了半年多。半年不到,我們又開發推出專業版,現在還準備發布獨特的內容平台。

36氪:到底為什麽要那麽快,而且快一定是好的嗎?

唐毅:用戶需求沒有滿足,是一定要快的,企業一定要敢於試錯。但如果快影響了底線,質量、口碑、財務,那一定不能快。

團隊有動力,你希望快一些;用戶有需求,我們也希望快一些。

當然,其中也有試錯的過程,沒有哪個企業能保證推出十個產品九個是成功的,甚至沒有企業保證推出十個產品一個是成功。

在治理上我們設計了三票,很多事情都要全票通過,我一票、投資人一票、美國一票,一個非常健康的治理。

36氪:其實一直很好奇,當時從美國公司獨立出來然後融資,在那個節點你有沒有考慮就自己帶著團隊出來創業,做一個新的東西。

唐毅:我們團隊包括我在內都對印象筆記有很深的感情,都是老用戶。我們不但認為印象筆記有很大潛力,甚至認為Evernote都有很大潛力。也曾經有一位投資人跟我說,要不你出來肯定會有人找你,因為跟美國談判很難。

但是這個品牌真的很好、用戶很喜歡。就算做新的,讓用戶把他的數據遷移過來容易,但他的感情、私人經歷、多年積累的知識都在印象筆記這個平台上承載。我們要給人家一個交代。

第二是特別務實的,用戶的美譽度對筆記這個行業很重要,也是我們這個產品的特點,就是越用越喜歡用越離不開,活躍度不斷上升,它是個積累的過程,重新複製並不是那麽容易。我不是沒有信心,是因為真的不想重新複製,現在誰進入這個行業把自己叫筆記,都有一個非常陡的坡爬。

我最大競爭對手是自己,我要怎麽能夠持續作為筆記行業的龍頭老大,不斷去革命筆記行業,這是我要做的。

筆記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產品形態,它不完全是工具,也不完全是內容,它是工具+內容+知識+私人信息+情感。積累非常難,而且印象筆記在中國的啟動時間晚一兩年都不行。它不是一個巨頭靠推很多資源能追上來的。

做自己,不隨波下沉

36氪:你認為市面上沒有真正專注效率的產品,但有些產品原來也想做這樣的事情,做著做著就會發現那些娛樂內容或者消耗時間的內容對DAU對粘性對廣告收入都有更多誘惑力。

唐毅:我們在一個看利潤、看用戶粘度、看續費率、看MAU看得非常仔細的市場。當純粹追求DAU和注冊用戶數量的時候,娛樂化和下沉是必然要走的;但不管你下沉怎麽樣,你的產品是不是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

我們不太選擇下沉,會選擇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我們喜歡消費升級,不是特別擁抱下沉這個詞。

36氪:想得遠一點,如果做不恰當的對標,印象筆記未來是一個Zoom這樣偏B端的效率型工具,還是一個效率類的小紅書、效率類的B站這樣的社區?你會更喜歡B端用戶還是C端用戶?

唐毅:C端沒有百分之百的類比性,B端也是。我覺得沒有一個簡單對標。

可能是少一點消費多一點知識性的小紅書;也可能增加Zoom的作用和多場景,但不是說我們要做視頻或者說要做早期的知乎。更形象的是首屏幾個綠色應用,一個是微信,一個是電話,一個就是印象筆記。

但我也仔細想,我們到底是誰,到底怎麽定位。我們關注品牌、關注設計、關注互動、關注科技,同樣關注商業指標、用戶豐富的場景。我覺得我自己最珍惜的初心一直沒變。

頭圖:印象筆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