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難得一見的大國重器集中亮相

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活動周啟動——

難得一見的大國重器集中亮相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軍機作戰飛行模擬器、合成孔徑雷達、寒武紀深度學習處理器……這些平日裡難得一見的大國重器、強軍利器和創新銳器集中亮相,向公眾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5月19日,以“科技創新強國富民”為主題的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活動周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啟動,460余個“高精尖”展項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內以圖文展示、影片、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全方位生動展示科技為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軍民融合釋放科技顛覆潛力

來自首都師范大學附中的初二學生胡宇斐是個小“軍事迷”。19日上午,他早早地來到科技活動周主會場,一頭扎進科技軍民融合展區,興奮不已。“前幾年的科技周我都來看過,但軍民融合展還是今年頭一次有。平時好多想看看不著甚至想不到的軍事技術都有展示。”胡宇斐興奮地說。

僅憑司機的腦電波,就能控制汽車行駛?展覽現場的腦控汽車技術將這一人類對駕駛的終極想象變為現實,讓在場觀眾頻呼“顛覆”。而這一技術正是脫胎於我國的軍用研究成果。來自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的講師於揚在現場介紹,通過腦機接口技術,經過特殊培訓的駕駛員可以由大腦直接產生指令,實現汽車的啟動、左右和前後移動,目前技術能達到的行駛速度可達5~10公里每小時。研究組未來還計劃將這一技術與無人駕駛相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將飛快地把駕駛帶入一個新時代。”於揚說。

基於北斗導航系統的飛行校驗系統和軍機作戰飛行模擬器前排起了觀眾等待體驗的長隊;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主機前小朋友們踴躍發問;反恐安防產品前簇擁著躍躍欲試的年輕人……“這正是軍民科技融合成就展示的意義所在。”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軍轉民、民轉軍的高科技成果能讓老百姓了解到我國的國防科技實力,強化了國防意識,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項設計更關注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體驗性

智能鋼琴、陽台上的小農場、電子書法練習螢幕、不用擠牙膏的牙刷……除了“高大上”的軍民融合成果和大科學裝置,科技周主會場上許多“接地氣”的科技成果同樣受人歡迎,其背後應用的技術同樣是“高精尖”。

只要喝一口水,吞服一粒膠囊,就可以輕輕鬆松做胃鏡檢查,全程無痛、無創、無麻醉,不用再忍受插管胃鏡的痛苦。這是記者在本次展覽上看到的“胃鏡膠囊”項目。這種“膠囊”大小與一粒感冒膠囊差不多,進入胃部後,像孫悟空翻筋鬥雲一樣,能做到360度無死角的高清拍攝,操作人員通過遙控杆遙控,就可以實時看到胃內的情況。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別看這個膠囊小,科技含量可不低,它包含了300多個元件,擁有磁場精確控制技術等40多項國際專利,目前已經開始在很多醫院推廣了。”

如今,電動車已經開始普及,但安裝充電樁、牽引電線充電對許多小區住戶來說成了難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帶來的一項無線充電系統,將使電動車充電變得更加高效便利。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通過汽車停車位下方地面的一個固定模塊,用戶只需將車正常停在停車位,就可以通過手機控制自動“隔空”給車充電,在雨雪等不良環境下都可以不受影響。

此外,會跟著主人行動的圖書館智能座椅、會做骨科手術的機器人、脫胎於航空航天材料的高性能運動防護材料、為聾啞人設計的石墨稀人工喉無不吸引著現場觀眾的目光和體驗熱情。“今年科技活動周展項的設計和遴選,特別關注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和體驗性。”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指出,展項緊密貼近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能讓觀眾充分體驗科普展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方便和快捷,讓公眾更好地理解、熱愛、傳播和應用科技。

科技創新“上山下鄉”

在主會場展覽的西區——第十三屆全國青少年未來工程師博覽與競賽總決賽吸引了3000多名中小學生的參與。“雖然第一輪操作有失誤,但我對我們的無人機比賽結果還是有信心,未來我更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來自北師大大興附中的學生陳子豪懷抱著兩架無人機,眼中滿是興奮和快樂。

除了主會場的活動,接下來的一周,全國各地方各部門也將圍繞科技活動周主題舉行2萬餘項具有地方和行業特色的科技活動,預計參與人數將超過3億人次。僅北京市,就有北京科學達人秀、全國數字媒體科技冬奧主題競賽展開幕式、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百餘項科普活動同時舉辦。

與此同時,科技周期間,全國1000余家科研機構和大學開放科學實驗設施,舉行主題開放日,讓公眾走進科學殿堂,近距離接觸略顯“神秘”的科研活動。在廣東東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為公眾敞開了參觀大科學裝置——散列中子源的大門,許多香港市民也被吸引,遠道來參觀;在遼寧沈陽,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潛龍三號”總設計師劉健站在研究所門口他的“大黃魚”潛水器前,形象地解答人們的各種疑問。

“科技列車行”是全國科技活動周的另一“重頭戲”,已連續舉辦多年,井岡山、延安、大別山區、沂蒙老區等地處處都有“科技列車”的身影。今年,百餘名專家將前往雲南偏遠地區,為當地群眾帶去科技谘詢、專家義診、科技合作洽談等科學的“溫暖”。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本屆科技活動周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後舉辦的首次大規模群眾性科學技術活動。自2001年起連續成功舉辦17屆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已真正成為我國內容最豐富、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品牌,將動員號召更多全國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20日 04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