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便宜的合資純電轎車 續航能力讓人放心嗎?

純電動車可以說是目前國內造車的大熱潮,前有蔚來、後有小鵬等一大批國內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反倒是傳統車企在這一步走的相當謹慎,是傳統車企的技術不如互聯網造車公司嗎?其實不然,要知道冒然推出不成熟的產品會對品牌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所以很多車企寧可走慢一步不敢走錯一步。

日產在純電動車技術的積累已經得到了全球用戶的認可,其中最暢銷的聆風自2010年上市以來,銷量累計超過35萬量。在如此成熟的技術積累之下,日產終於將純電技術應用到了國內的軒逸上。軒逸·純電算是合資品牌國產的首款純電動車型。

軒逸·純電本質上不是一台電動版的軒逸,而是一台軒逸版的聆風,這說明了它的屬性。軒逸·純電的電池電芯來源於寧德時代,電池組容量為38kWh,支持6.6kW交流慢充和50kW直流快充的充電方式,慢充需要8小時,而快充只需45分鐘便可充至80%。用戶最關心的續航裡程,綜合工況可行駛338公里,60km/h等速工況可達389公里。對於一款補貼後售價僅為16萬的純電動車,這個續航裡程著實不低。

市場上純電動車林林總總,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實際續航裡程大多沒有信心,那麽這款基於聆風平台E-Platform打造的軒逸·純電續航裡程和官方宣傳之間有多少水分呢?本著專業嚴謹的態度,我們決定來一次不間斷極限續航光電測試。

在測試前,我們找到公共的充電樁為車輛充電。因為不是專用的充電樁,在接上慢充充電插頭之後車上的充電指示燈亮起,我以為此時車輛已經在充電。怎知到了第二天取車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沒有充進任何電,OMG!不是專用的充電樁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所以購買電動車的朋友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在自家安裝一個充電樁。

於是我們換了直流快充,花了半個多小時才總算把電充滿,開始了一天的測試。我們的測試環境模擬的是郊區路況,時速維持在60km/h以內(因為限速規定),車流量不大,紅綠燈路口也不會有堵車的情況。

因為時速不快,我們切換到了ECO模式駕駛,雖然電機馬力只有109匹,但是扭矩達到254牛米。車輛起步時提速非常輕快,而動力輸出也有著和燃油機相近的線性加速,並不會像許多電動車一樣瞬間釋放出峰值扭矩,給人帶來不適的暈眩感。0-80km/h的加速算是非常不錯,雖然到了後段加速動力逐漸減弱,但軒逸·純電的動力已經完全超過了汽油車2.0L排量的水準,應付家用綽綽有余。

3小時行駛了106公里,電量還有67%。時間已是正午,10月底的廣州依然炎熱,我們將冷氣機調至22℃,開啟外循環。如果全程關閉冷氣機,應該能多行駛二三十公里。

軒逸·純電並沒有沿用軒逸燃油版的內飾,而是借鑒了聆風的設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內飾設計和用料會更上等一些。最有科技感的就是電子換擋杆了,操作起來方便快捷又節省太空。在D擋旁邊還有一個B擋,切換後可以調至最大檔位的能量回收,在遇到紅綠燈時提前收電門還能起到刹車的效果。

行駛到300公里時,電量還剩餘9%,系統便開始提示需要立即充電。如果是日常家用,每個人的駕駛風格和實際路況都不同,應該250公里左右車輛就會提示需要充電了。

在尾箱的太空上軒逸·純電和軒逸燃油版是沒有差別的,同為510L,軒逸·純電並沒有任何縮水。不過因為電池組布局在底盤,稍微對後排中間地台造成一點影響。

從早上跑到天黑9個多小時,電量終於消耗到零,我們已經行駛了336公里,但是軒逸·純電絲毫沒有要停下的意思,於是我們繼續堅持看看還能跑多遠。

最後歷經10小時,在電量顯示為零我們又多跑了34公里之後,車輛終於在369.4公里的行駛裡程停下,這個數據已經超過了磚叔的心裡預期。雖然此次測試和用戶實際用車環境會有所差別,但實測數據和官方宣傳是沒有差別的,並且作為一款16萬的家用車,300多公里的續航裡程已經是非常值得肯定了,要知道現在市場上續航裡程虛高的純電動車實在太多。

最後我們把電量耗盡的軒逸·純電推到停車場進行充電,直流快充不到一小時手機APP就顯示已為車輛充滿電(實際情況是第二天取車時電量隻充到66%,充電頭已被人拔了插在其他車上),充電消費45.35元,每度電費為1.58元。此次實測行車電腦顯示車輛的能耗為10.5kWh/100km,相當於0.16元每公里的成本,貴還是便宜各位看官應該心裡有數了。

軒逸·純電這款車採用聆風平台的技術還是比較靠譜的,用戶們不需太擔心電池的可靠性,而在續航裡程這塊廠家也沒有虛標,對於它的產品性能是值得肯定的。而16萬能買到這樣的車型,性價比已經算是不錯了,在一線城市能為拍牌省下不少錢。最應該考慮是否購買純電動車的,就是充電問題,畢竟國家在充電樁的配套設施這塊還有很大的提升太空。等到哪天充電不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那麽購買電動車也就沒什麽需要擔憂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