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來到我的家鄉之後,一切都變了

“互聯網不就是一張網嘛,把大家都圈進來,我們這種人落伍了,就是沒有被圈進去。”

編輯 | 趙思強

#本文系刺蝟公社X快手“2019還鄉手記”非虛構故事大賽作品精選

互聯網發展的速度,有時會被低估。

尤其是對於那些遠離家鄉,在城市中打拚的人,因為他們能最早享受到互聯網發展的紅利,所以這有時會讓他們忽略,互聯網的力量究竟有多麽強大,強大到可以改變他們遙遠的家鄉。

這裡有幾個人的故事,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今年春節,他們回到了家鄉,才發現在互聯網的影響之下,自己印象中落後的家鄉,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作者:功夫倉鼠

坐標:廣東陸豐

我不識字的媽媽學會了用微信

媽媽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沒上過學,也不識字。

但今年過年回家,媽媽竟然跟我說起微信,要給我看小視頻。原來是姐姐教會了媽媽玩微信,媽媽加了我的微信號,接了家裡面的wifi說要跟我視頻,媽媽一按,我的手機響起了熟悉的聲音,咚咚.......

點開那個綠色圖標的電話標誌,和媽媽坐在一起看著手機螢幕,我說“媽,你真棒”。另外一個手機傳出了聲音來,“媽,你真棒”。

媽媽哈哈大笑,這時候二伯母來到了家裡面喝茶,家裡面還有一個手機,媽媽當起了老師,教二伯母玩微信。“按這一個鍵可以讓螢幕亮起來,然後滑動螢幕。”

媽媽指點著二伯母,我看著她們,覺得她們學習微信的樣子真美。

作者:可可西裡的雲

坐標:廣西桂林

像玩QQ空間一樣拍快手

每天晚上七點多,媽媽都會去村口的球場跳廣場舞。

喜歡跳舞的婦女們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群,在群裡,大家會分享自己喜歡的舞蹈,都是從一個廣場舞的App上看到的,做飯做家務的時候她也會把舞蹈視頻開著,聽音樂、聽講解,不時還跟著跳。

除了很多廣場舞視頻之外,還能在這個App上分享每天的個人動態,媽媽有時候還會關注那些舞蹈老師,買跳舞的衣服,看她們日常寫的文章。還有一些分享生活妙招、做手工的視頻,我心裡暗暗歎到:這個App怎麽啥都有!

我弟弟剛滿十五歲,在鎮上的初中上學,他和他的同學們都拍快手,就跟我們以前的QQ空間一樣。

我弟有一位比較特別的朋友叫小東,他的快手账號有幾十萬粉絲,發的內容全是他喜歡的明星——卓依婷。小東初中沒畢業就去廣東打工了,但對於小東來說,去廣東也是自己接近偶像的機會,所以他在當地後援會中特別積極。

他追星這事兒村裡人都知道,都說他不切實際,連自己都養不活,還追星。不過我驚訝的是,他喜歡的竟然不是當紅流量明星,而是唱《恭喜發財》《捉泥鰍》的卓依婷!

作者:葉知秋

年齡:22

回不去的韓國燒烤和煙花

遠在貴州的表哥一家已經有十多年沒來我們家過年了。今年他們終於來了,但我的家鄉也已經和十年前不同了。

曾經每年過年我們都會在韓國燒烤的攤位裡面,一邊吃燒烤一邊等著新年的到來,現在賣韓國燒烤的一條街,已經變成了商業氣息十足的所謂“黃金地段”,而廣場上舞龍的手藝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煙花也看不見了。原來除夕零點前的煙花響徹雲霄,我和表哥堵著耳朵前行,沿著南江路的階梯下到河灘上,那裡是放煙花和看煙花最好的地方,但今年為了保護環境,全市禁放煙花爆竹。

作者:南蠻夕晗

坐標:湖北恩施

父親曾排斥智能手機,現在:“真香”

我家安裝WiFi的步伐,是走在全村前面的。

報裝拉網線工程量很大,所以我為我們家選的是一種不需要網線就能上網的路由器,相當於辦無線網卡套餐。

過去我和父親提起智能手機時,他拿著自己的老式直板手機對我說,“手機耐用就行,能打電話,能發短信就可以了,不需要上網”。然而前天他在刷抖音的時候,我問他還記不記得當年說過的話,他表示從未說過。

“山溝溝”裡的叔叔伯伯們,都走進了信息時代,他們用農村淘寶買農機、買服裝、買年貨,用手機查氣象預報……以前他們在下地之餘,用看電視來放鬆,現在他們有著多樣化的選擇。

也許,父親這輩子不會去布達拉宮,但是我發現——他手機的高德地圖上卻有著詳細的出行路線搜索痕跡。

作者:chacha0113

坐標:重慶

如果報紙停辦了,老年人要怎麽辦?

我的爺爺今年81歲,使用的手機從來都是老年機,大按鍵、強聲音、簡單功能,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他是沒有精力去學了。所以他也一直延續著以前的習慣:看報紙、看新聞聯播,出門溜溜彎喝喝茶,要不就呆在家裡看電視,電視播放什麽就看什麽。

今年回家,我發現家裡一直訂購的報紙變了。父親說,訂報紙這件事不過是因為每年都訂習慣了,其實訂回來也沒人看,換報就當是換個口味。

以前的一份報紙,內容多的時候會有好幾十版,政治、財經、時尚、體育……內容豐富,讀完得花好長時間。可現在,報紙變得越發的薄了,有新聞價值的內容越來越少,市民投稿的文章和小詩有時卻佔據了一整版,隻用三兩下就可翻完。

我有時會想,如果報紙都停辦了,像我爺爺這樣的老年人怎麽辦?

作者:若水君之

坐標:黑龍江齊齊哈爾

帶多年沒出門的老人吃烤肉看電影

今年回家走親戚的時候,要是不想在對方家裡玩,我們會一起出去,吃烤肉或者看電影。

有沒去過的老人說:“大冬天的能把肉烤熟嗎?要去電影院就那一張大幕布,我早見識過了!”等待著他到了這裡,他不由地讚歎:“好多年沒出過門了,今天出門真的是大開眼界。”

冬天的烤肉和夏天一樣好吃,配上啤酒則更有味道。肉放在電烤爐上,不一會兒就肉香四溢,完全不用擔心碳烤爐容易出現的問題。電影院也把放老電影的大幕布,換成了3D銀幕。不止如此,還新引進了5D立體電影,那身臨其境的體驗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作者:疏風

坐標:四川廟壩

三歲的小表妹每天拿著手機看小豬佩奇

智能手機使用人群“低齡化”已經成為小鎮的普遍現象。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幾個小孩聚在一起,圍繞著一塊或者幾塊五六英寸的螢幕不亦樂乎。

就連我家剛滿三歲的小表妹,都對玩手機抱有極高的興致,她不僅學會了打電話,還能在冗長的微信通訊錄名單中準確找到舅舅的名片並撥通視頻通話,一旦她鬧脾氣不聽話了,只要把手機給她把玩,即刻喜笑顏開,煩惱皆忘,比任何玩具糖果都管用。

小鎮的網咖也經歷著寒冬,雖然春節期間看上去座無虛席,但網咖老闆卻搖著頭歎息說,“這些都是虛假繁榮,春節放假,沒得智能手機玩的小孩子得了壓歲錢就來這裡玩遊戲了,平常基本沒什麽人。”

我問母親:“您覺得什麽是互聯網?”

“互聯網不就是一張網嘛,把大家都圈進來,我們這種人落伍了,就是沒有被圈進去。”母親說。

作者:孫信茹

坐標:雲南省保山市

石龍村的山歌在微信群裡

石龍村是個古老和傳統的白族村寨,雖然世居有白、彝、傈僳三個少數民族,但白族人口比例達到了92%。對於這裡的白族人來說,因為世代都有傳唱白族調的傳統,村民們有“生下來就聽白曲,就會唱白曲”的說法。

66年生的董德華,一直在家務農,從未外出打過工。他的微信裡,只有16個好友,基本都是家裡人。除了偶爾和家人的通話聯絡,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微信裡聽聽白曲。

每天下午6點多,他加入的山歌群裡就熱鬧起來。他不唱,卻時常喜歡發表下評論,慫恿唱歌的人“好聽好聽,繼續唱”,微信群裡的對歌,常常要持續到深夜11、12點。對於他來說,山歌群就是他網絡世界的中心。

在石龍村所有使用手機的村民裡,30%左右的村民都擁有自己的各類微信群,而在種類繁多的群裡,加入山歌群的人數最多,比例大約佔到有群人數的60%以上。

更讓人驚奇的是,一旦有山歌群的村民,就不止加一個群,少的4、5個,多的甚至有上百個山歌群,大部分村民也有一二十個山歌群。

聊到和手機有關的話題,村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手機太卡了,只有刪掉很多山歌群,不然麽,以前更多嘍。”

作者:春哥才是哥

坐標:山西陽泉

微商,直播,跨境電商......在我的家鄉一個都沒少

我的家鄉,在經歷失業潮,經濟蕭條潮後,互聯網也滲透進來了。微商,直播,跨境電商......一個都沒少。

我有高中同學,辭職了做主播。有個鄰居,專門去縣裡租房子,做直播。他的家人非常自豪的跟身邊的人說:在電腦上就可以賺錢。

我的一個初中同學,經常找我借錢,或者直接發我一個鏈接,讓我幫他充值。都是打賞女主播或者是私聊房間需要開通會員的。

我們的父母輩,也在互聯網裡面活躍著。為了把拚多多裡面滿是套路的虛擬獎金提現出來,他們可以早上四點鍾就開始操作:分享,發群,邀請。薅拚多多的羊毛。年齡最大的參與者有70多歲。

作者:糊塗塗

坐標:四川簡陽

過年期間,村民都跑到馬路上搶紅包

我的家住在離簡陽市不遠的一個小鎮上,這次回到老家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

滴滴和共享單車都進入了簡陽,在簡陽的街道旁隨處可見擺放整齊的哈羅單車。商場、超市或菜市店家也開始支持微信或支付寶付款。

因為我們村裡的移動信號不太好,唯有屋外面的馬路上有信號,過年這天,吃過午飯和晚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來到馬路上,那景觀可謂不得了啊!馬路左邊右邊人手一個手機,蹲著,站著,坐著,解鎖各種姿勢搶新年紅包。

作者:四金Kinson

重慶大學學生

這個春節,我爸學會了“集五福”

今年春節,父親從我們年輕人這裡知道了集五福。

在他開始集福卡之後的幾天裡,我時常能看見他對著各種帶“福”字的東西掃:對聯、家裡的門、集市上的商品——只要他想起來今天還沒有掃福卡之後,就會拿出手機對著這些有福字的東西掃,偶爾遇到周圍沒有福字的情況,他也自己會寫一個福字來掃。

開獎之後,他拿到了一塊九毛八,我笑他還不如我拿得多,但他倒是不在意,跟母親一起邊包湯圓邊說圖個彩頭而已。

“再怎麽我也是有五福的人了!”他說。

作者:是李生啊

坐標:內蒙古錫林郭勒

我爸想刷上快手真不容易

草原上地廣人稀,信號的覆蓋永遠是一件難事。

我回家的時候,恰好趕上電信局運輸信號塔和無線設備,母親說年後就能把信號塔架在離家不遠的那座山上,到時就能在家裡安裝無線網絡,高清視頻通話等終於變成了可能。

2017年,一根根水泥電樁運進草原,當電力工人安裝並調試好電箱和線纜之後,電閘推上去,草原上終於有長電了。

智能手機,信號,電力,閑暇的時間,成就了快手在父親這一類人中的風生水起。

父親喜歡看一個大貨車司機的直播,他說看那家夥吃飯特別香,自己也有了食欲。大爺喜歡看那些養狗的人,他有一隻狗養了十幾年,對那樣的感情感同身受。他們之間也會互相關注,觀望一下各自的生活,然後相互開玩笑。

舊印象裡,父親敦實,老實,踏實,滿腦子想的是他的那些羊,再就是他的兒子。他不能很熟練地使用智能手機,最多也就是用用微信,其實也不太熟。但現在,父親會拿出手機熟練地開始刷快手。一個一個小視頻劃過去,偶爾點開一下直播。

作者:Uxio

坐標:貴州從江

在家鄉街上閑逛,竟然碰見了“無人超市”

一天,我正在從江縣高增鄉裡閑逛,忽然發現了一家小店,這家店位於離傾斜的水泥路不遠的地方,店牌上寫著“高增村無人售菜市場”九個大字,一下把我吸引住了。

走進“市場”,裡面有一貨架,一把稱,還有滿地的菜籃子;除此之外,就只有“內有監控,自覺放錢”的簡陋標識和藏在角落裡的監控。

村裡的農民把自家種的菜拿到這來售賣,有的在小紙板上寫上單價“2元/把”、“5元一瓶”,用繩子綁在菜籃上,再在菜籃上系一個塑膠袋,用來裝錢,貨架上有“可微信支付”的標簽和二維碼。

對於村民來說,他們可能不懂大城市裡的“無人售賣”,但他們卻通過另一種“無人售賣”來實現村民之間互幫互助,互相致富,發揚誠信與善良的美德。這是一種溫暖於心的人文關懷。

作者:ElenaSS

坐標:浙江

掃碼支付方便了我家的草莓生意

2012年左右,我家開始做上了草莓生意。

剛開始賣草莓做生意的時候,由於沒有經驗,經常會出現零錢不夠用的情況。要跑到超市、各種小店去換零錢,但是人家也只會給你換一張,除非自己買點小東西,然後把整錢找開。

後來,越來越多的顧客提醒我們弄一個收款碼。我們也逐漸將這種方式帶入了日常化的草莓售賣過程中,可是仍有人特別不放心,特別是村裡老一輩的人,總會擔心一掃錢會全部都沒了。

2018年寒假我遇到一位大約60多歲的老大爺,他兒子帶他買草莓吃,當他兒子掃碼付款時他突然喊了一句“別用微信,她等下人家把你錢全部套光了

我奶奶以前算账總是小心翼翼,生怕給人家多找少找了,每次都要算好幾遍,現在她也不擔心了,由於不認識字,她就拿著爸爸的收款碼,每次支付完就打個電話問有沒有收到錢,別提多小心可愛了。

你的家鄉、你身邊的人被互聯網改變了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