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案例見證丨乾細胞在不孕不育領域的應用成果

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約5000萬。受環境汙染、生育年齡推遲、生活壓力等因素影響,不孕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諸如子宮內膜疾病、卵巢早衰等這些導致不孕的婦科疾病不僅使女性生活在痛苦之中,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影響。

而乾細胞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嘗試,已經成功地幫助了一些不孕女性實現了健康生育夢,也為越來越多的婦科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途徑。

下面一起來看看乾細胞治療案例:

1、乾細胞與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POF)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導致的40歲之前閉經的現象。特點是原發或繼發閉經伴隨血促性腺激素水準升高和雌激素水準降低,並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低雌激素癥狀,如潮熱多汗、面部潮紅、性慾低下等。卵巢早衰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常規的激素替代治療後期副作用較大,其他治療乾預辦法尚未有足夠的分析數據。

2016年9月,卵巢早衰的楊女士開始接受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乾細胞治療。2周後,身體出現了反應。第5周,楊女士對醫生反饋她出現了乏力、嘔吐等反應,檢查後醫生確定:楊女士已經懷孕。

2017年7月5日,楊女士足月產下了一個6斤多的健康男寶寶。這個兒子是中國西南地區首位通過臍帶間充質乾細胞成功治療卵巢早衰而降生的「乾細胞寶寶」。

案例實錄&專家分析

據專家分析,臍帶間充質乾細胞具有很多優點:首先,自身的免疫調節能力使其不會產生排斥反應,可以用於他人;其次,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在特定環境下可遷徙到病變損傷部位發揮作用。經過綜合考慮,採取靜脈輸注的治療方式,這是世界公認最安全的治療方式之一。

早在2015年,南京鼓樓醫院就在國際上率先開展臍帶間充質乾細胞乾預卵巢早衰合併不孕症臨床研究,並通過醫院倫理審查、國家衛計委備案後,成為我國實行乾細胞臨床研究備案制度後首批備案的8個乾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之一

該院通過前期大量體外實驗和動物試驗證實,臍帶間充質乾細胞聯合膠原支架材料治療卵巢早衰,可以加速原始卵泡激活和顆粒細胞增殖,調節顆粒細胞生長、凋亡,修復早衰卵巢。

另外,臍帶間充質乾細胞附著在可降解的膠原支架材料上,可以定植、分化,激活原始卵泡,修復早衰的卵巢,使卵巢早衰的女性能夠重新獲得生育的能力。

據科技日報南京報導,數年前被診斷為卵巢功能衰竭34歲的方女士,結婚3年一直未能懷孕,為了一圓媽媽夢,多年來她在全國各地多個醫院輾轉治療未果。

最終來到南京鼓樓醫院求醫,該院利用臍帶間充質乾細胞幫助其改善卵巢血流、修復卵巢功能有明顯改善,並於2017年5月恢復卵巢大卵泡活動,實現自然懷孕。目前生產後母子二人都很健康。

2、乾細胞與子宮內膜異位

在諸多引發不孕不育的因素中,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其中的一種。這類患者的不孕率達到40%-50%。這種疾病影響著全世界約10%的育齡婦女(約2億女性),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長期治療方法。

11月1日,《乾細胞報告》(Stem Cell Reports)雜誌上的新研究打開了這種疾病的治療新大門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痛苦和持續的婦科疾病。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但由於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使得內膜細胞可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這類患者體內B淋巴細胞會產生一種抗子宮內膜抗體,這種抗體會干擾早期受精卵的輸送和著床,同時腹腔內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的存在而引起大量的巨噬細胞的聚集,這種巨噬細胞可以吞噬精子和干擾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從而導致不孕。

這項研究由美國西北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展,首次證明誘導多能乾細胞(iPS細胞)可以重新編程為子宮內膜中健康的子宮細胞,邁出了人類子宮生物工程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因素導致的不孕症以及子宮內膜癌的第一步。

在國內,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再生醫學中心聯合南京鼓樓醫院在宮腔粘連乾細胞治療領域合作了10年,開展了大量的基礎和動物試驗。

在動物試驗獲得成功之後,2013年,他們開展了子宮內膜再生的臨床研究,採用了患者自體骨髓乾細胞或臍帶間充質乾細胞,對嚴重損傷的子宮內膜進行功能性修復。至今,已有13名重度宮腔粘連至不孕的患者在這項臨床研究中成功受孕並分娩,總共有14名健康寶寶出生。

3、乾細胞與宮腔粘連

宮腔粘連是一種常見的子宮內膜損傷性疾病,是女性繼發性不孕的第二大病因。數據統計顯示[1],我國20%-40%的不孕因為女性子宮內膜損傷導致,嚴重的子宮內膜損傷導致重度子宮腔粘連,也曾為被認為是導致不孕的「絕症」。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研究團隊在宮腔粘連的臨床治療研究中採用了乾細胞,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些病人已經受益於乾細胞療法,並生下健康的寶寶。

早在2011年,《J Hum Reprod Sci. 》雜誌便記載了乾細胞助力宮腔粘連女性接受乾細胞治療後成功受孕的案例。

在這則案例中,重度宮腔粘連女性在進行刮宮手術後採用了6個月的宮內節育器治療,然而這並沒能讓她的子宮內膜發育,最後在自體乾細胞療法的幫助下,這位女性的子宮內膜厚度增長了8毫米,並且形成了良好的血管。通過試管嬰兒技術,這名女性成功懷孕。

乾細胞治療是一類持續發展的高新技術,隨著臨床研究數據的不斷發表,也意味著人們正在漸漸深入地認識這類細胞對促進人類醫學發展所具有的價值。

與此同時,「預防大於治療」,呼籲各家庭不要錯過儲存新生兒臍帶間充質乾細胞的機會,未來不僅可降低治療成本,並且一次儲存,可保障全家人健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