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脫歐”如何“乾倒”兩任首相?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一次聲勢浩大的“脫歐運動”,在開始之初便使得時任首相

引咎辭職

,三年多以後,又一位首相因此而黯然下台。

英國最終怎麽“脫歐”、能否“脫歐”,目前的局勢並不明朗,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關於這場“運動”的歷史及現狀,觀察者網梳理如下:

公投由“留歐派”首相啟動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評論指出,從一開始,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就是複雜的,而且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英國人琢磨了許多年才決定加入當時的歐洲共同體,1975年英國人也舉行了一場公投,決定去留問題,最後為了經濟的考慮,英國人還是不大情願地留了下來。

但好多人後來改變了主意,逐漸對歐洲心生敵意。

在英國政客當中,更是有大批人對歐洲持懷疑態度,而且不是一時半會,這種懷疑態度存在了幾十年。

到了2015年英國大選期間,時任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承諾,將重新談判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並在保守黨佔多數的政府當選後就這一問題舉行公投。

隨後,成功連任的卡梅倫為兌現競選時的承諾,提出將在2017年年終前舉行公民投票,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在2015年5月27日的國會開幕大典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提到了舉行“脫歐”公投的計劃,同月英國政府向下議院提交相關法案。

2016年2月,卡梅倫正式宣布,公投時間定在同年6月23日,他同時表明自己支持英國留在歐盟。

公投的問題只有一個:“聯合王國應當繼續留在歐洲聯盟內還是應當退出歐洲聯盟?(Should the United Kingdom remain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

共有超過3000萬的英國公民參與了投票,投票率超過70%,結果是:讚成脫離歐盟的佔51.9%,支持繼續留在歐盟的佔48.1%。

作為 “留歐”陣營的領導人,卡梅倫次日便引咎宣布,將辭去保守黨領袖及首相之位,保守黨內部隨即就新領導人的選舉展開準備工作,時任英國內政大臣的特蕾莎?梅,成為競逐者之一。

《衛報》、《泰晤士報》等當時報導稱,特蕾莎?梅雖然屬於留歐陣營,但由於在公投期間沒有高調拉票或造勢,被認為能夠團結黨內兩派勢力,於是得以代表黨內的“留歐派”爭奪黨魁之位,並最終通過兩輪投票成功上位。

第二位英國女首相

2016年7月13日,特蕾莎?梅正式獲英國女王任命,接替卡梅倫出任英國首相,成為繼撒切爾夫人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擔此職務的女性。

上任後,特蕾莎?梅的一項首要任務,便是處理好英國脫離歐盟的工作,這也成為她此後兩年多首相生涯中的主要議程。

按照歐盟《裡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一個成員國要退出歐盟,應向歐盟提出申請,然後就推出協議進行為期兩年的談判。這是一個先前從未使用過的條款。

2017年3月13日,英國國會投票通過“脫歐法案”,為英國政府啟動脫歐程序掃清了法律障礙。隨後,英國女王簽署了該法案,授權政府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同月29日,特蕾莎?梅領導的政府觸發《裡斯本條約》第50條,也就意味著,英國和歐盟雙方需要在2019年3月29日之前,就英國“脫歐”達成協議。

BBC報導指出,儘管歐盟法院裁定,在“脫歐日”到來以前,英國隨時能停止“脫歐”程序,繼續留在歐盟之內,不過,由於取消“脫歐”需要修改英國的既定法律,無論是保守黨和工黨都無意這麽做。

那麽,即便是作為曾經的“留歐派”,特蕾莎?梅也只能“硬著頭皮”來找出一個“軟脫歐”的方案,否則英國到時除了“硬脫”之外別無選擇。

中央廣電總台國際銳評稱,“軟硬之差”,就是英國與歐盟能否達成一項協議——在脫歐後英國仍留在歐盟共同市場裡。如果留在共同市場內,那英國就必須付出代價。“硬脫”還是“軟脫”,又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大爭論,這場爭論並未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接近達成共識,反而分歧越來越明顯。

2016年6月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時,留歐派的“利器”就是:如果失去歐盟共同市場,英國經濟將面臨致命性打擊;脫歐派則堅持認為,相對於歐盟,英國許多產業具有優勢,如果甩掉歐盟這個大包袱,只會讓英國經濟更輕鬆,而且歐盟倡導的人員和資金自由流動對於英國安全是大威脅。

與選民的態度相比,英國政黨在脫歐公投前後的態度則產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兩派政治人物從選舉政治出發,在一定程度上都想采取“和稀泥”的策略。特雷莎?梅上台後,考慮到自己的政治利益,擔心英國硬脫歐帶來的短時間衝擊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政治生命,於是變得溫和起來,並積極推動“軟脫”;而工黨領袖傑裡米?科爾賓似乎也忘了自己當年留歐派的基本立場,積極主張“軟脫”。

英國兩大政黨在“硬脫”還是“軟脫”問題上“達成共識”,按理說是好事,可現實並非如此。由於特雷莎?梅在脫歐問題上態度轉向溫和,造成許多持強硬立場的保守黨議員甚至幾個內閣大臣最後“造反”,而工黨領袖科爾賓的曖昧態度也遭到聲勢一直不減甚至主張重新公投的“留歐”選民排斥。

“危機四伏的戰爭”

2018年11月13日,在經歷了一年多的談判後,英國與歐盟終於就脫歐協議草案達成一致,但路透社當時稱,該草案將特蕾莎?梅推入一場危機四伏的戰爭。

至於這份脫歐協議到底有多“難產”——

2019年1月15日,英國脫歐協議草案在英國議會以432票反對,202票支持,未獲通過。

3月12日,英國下議院投票再次以391票反對、242票支持的投票結果否決了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的修改後的“脫歐”協議。

3月29日,英國政府的脫歐協議草案以286票讚成、344票反對第三次被下議院否決。

4月3日,英國下議院以1票之差通過一項法案,排除了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要求政府尋求延期脫歐。

4月10日,歐盟就英國脫歐問題召開緊急峰會,歐盟27國領導人同意延遲英國脫歐時間至今年10月31日,但歐盟6月將對此決定再進行評估。

5月19日,特蕾莎?梅表示,為尋求脫歐協議草案獲跨黨派支持通過,她準備在草案中加入“新的大膽建議”。據“今日俄羅斯”披露的草案條款顯示,她提議英國“脫歐”以後勞工權利不低於歐盟水準、推進關稅同盟,以及議員們可以就是否進行第二次“脫歐”公投進行表決等10項修改意見。

如果能夠通過內閣,議會將在6月初對新協議進行表決,此前,“脫歐”計劃已經被下議院否決三次,而6月初的投票將是特蕾莎?梅第四次在議會尋求對“脫歐”協議的支持。

21日,特蕾莎?梅發表演講,宣布了將推出的新“脫歐”協議草案。但是,在內閣會議上,表決第二次“脫歐”公投的提議遭到了激烈反對,議員紛紛表示對於第二次公投的提議“沒有價值”。甚至有許多在上一次脫歐協議投票中支持協議的議員們紛紛表示反對。

如今看來,從英國政府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已有兩年多的時間,但特蕾莎?梅最終未能完成這個任務。

她在今天宣布自己將下台時感慨道,對於無法勝任脫歐工作深感遺憾,繼任者必須讓各方“妥協”,“尋找共識”。

“我將很快離任,這是我一生的榮耀——我是第二位女首相,但肯定不是最後一位。” 特蕾莎?梅聲音沙啞地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