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HCG和孕酮到底怎麼看?

轉自:檢驗醫學

孕初期最怕的就是先兆流產,而和先兆流產離不開的兩個數據是孕酮和HCG。

從備孕開始,大家就開始接觸孕酮和HCG,它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應該是很熟悉了,但到懷孕後,尤其是出現先兆流產,很多人又被搞迷糊。HCG和懷孕到底有什麼關係?

01

— HCG是什麼? —

HCG有中文名,叫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但你沒必要記住這個名字,只要知道它是懷孕後生產出的一種激素,刺激黃體發育產生孕酮,孕酮可以維持懷孕早期八周內的胚胎髮育,為胚胎落戶營造好子宮環境,同時抑製寶媽免疫系統產生排斥,這就夠了。

02

— HCG是怎麼產生的呢? —

胚胎到達子宮落戶時,想像一下這個畫面:它伸出樹枝狀的觸角,抓住子宮壁——這些觸角就是絨毛,絨毛會快速變多,形成薄薄的膜,這就是絨毛膜的來歷,這些絨毛膜裡面漸漸布滿血管,通過血管連接,媽媽與胚胎就能互動養分,代謝廢物,起到了胎盤的作用。HCG就是這層絨毛膜分泌出來的激素,這種絨毛的生長速度就是化驗單上顯示的數值。

一般來講HCG每48~72小時增加一倍以上,說明絨毛活性好。上面這個圖只能作為HCG翻倍時間的參考,不能絕對化。

03

— HCG太低是不是就會流產? —

沒有HCG太低這種說法,科學的說法是HCG翻倍不好,觀察HCG是個動態生長的過程。而且HCG增長過程是自己跟自己的數據比,跟別人的數據比沒有意義。

04

— 孕酮降低是不是意味著會流產? —

本身孕酮的分泌就有波動,不能根據一次檢查就下結論,還需要看動態,看趨勢,結合超聲檢查,有沒有腹痛、流血等臨床表現,才能準確判斷有沒有先兆流產。因為黃體差不多到孕6周就開始萎縮,而胎盤要等到孕8周才建立起來開始工作,所以孕7-8周是個孕酮青黃不接的時候,也是孕早期最危險的階段,孕酮這個時期有波動是正常的;另外胎盤孕8周左右開始接手分泌孕酮的工作了,但是由於剛開始工作,難免手忙腳亂,所以孕酮的分泌量也會有起伏,等到孕11周,胎盤可以很好地分泌孕酮了,孕酮值的穩定度也就高了。

如果HCG翻倍正常,孕酮下降,這說明胚胎是在正常發育的,但是HCG促孕酮的功能不行。這時候盡量靜養安胎,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走,只要孕酮不是特別低,不用特別補充黃體酮也可以安胎。如果孕酮太低可以考慮注射或口服黃體酮來幫助穩定。

05

— HCG與孕酮的關係 —

HCG是早孕胚胎分泌的,能促進黃體繼續發育,分泌足量的黃體酮;黃體酮抑子宮收縮,保證胚胎在宮內平穩發育。在妊娠早期,孕酮水準隨著HCG水準的升高而升高。在妊娠早期一旦出現HCG分泌不足,則會導致卵巢妊娠黃體功能的降低,孕酮水準不足,難以維持正常妊娠,最終造成自然流產。

孕酮是由卵巢以及胎盤分泌的,是妊娠期間一種特異性的標記物。

它在懷孕的第5-10周期間內,數值理應都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是說,孕酮在孕早期階段都應該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會有大的起伏。

而如果在某一個時段內,孕酮的水準突然明顯降低,則就預示著有早期流產的可能。國內有學者發現,如果血清孕酮值<12.2ng/ml,發生流產的概率就會大幅度的升高。

但因孕酮除了胎盤會分泌之外,同時還受到卵巢功能的影響。所以,血清孕酮值的降低,並不能百分百預示與流產直接相關

所以說HCG、孕酮對於維持妊娠來說,缺一不可,HCG 和孕酮的協同作用,一方面讓胚胎獲得養分,一方面還保證胚胎的安全。

那,如何才能更好的預示是不是發生了早期先兆流產呢?

06

— 判斷流產先兆,還需查什麼血液指標? —

已經流產了,不用多說什麼,為了母體健康,應儘快的處理體內的異常胚胎。說到這個,不禁想到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玄女,病兒死於腹中,強求不僅苦了孩子也是折磨大人。

所以,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儘可能預先判斷流產的可能,根據具體情況,看是否需要予以保胎的措施,以期留住我們體內已經成型的小生命。而單單檢測血清孕酮,它對此判斷的準確度尚不夠。

因此,目前推薦血清孕酮+CA125檢測,或者血清孕酮+血清HCG檢測。

為什麼要聯合?

因為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聯合檢測血清孕酮和腫瘤標誌物CA125或者血清HCG,可以大大的減少流產的漏診或誤診,為我們是選擇保胎還是引產,作出更佳的預示指導作用。

剛懷孕這個階段,準麻麻的心理是最為敏感最脆弱的,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我們緊張好久。胡七八想的,就愈發草木皆兵。所以,面對檢查時的一些異常的指標,就更是心驚膽戰。

但,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嚇自己。生命的留存,一直都本著優勝劣汰的原則,一些異常的指標雖然對我們的選擇有一定的指向意義,卻不能完全預定我們孩子的生死。而且,準媽媽的情緒其實也對胎寶寶有著重大的影響。

所以,孩子來了,我們儘可能的放鬆心情,在自然舒適的心態中,靜候彼此生命的遇見。

本文綜合整理自中華檢驗醫學網、盛朵媽咪以及網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