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億生死局:熊續強資本遊戲玩太過 不能每次豪賭都贏

銀億的經營特徵、融資狀況,是中小房企的縮影。

6月中旬,江南地區的寧波迎來了梅雨季節。連綿的梅雨,如同映襯著當地最大企業之一銀億集團所面臨的困境。

6月17日,銀億集團悄然申請破產重整的消息傳遍資本圈。當日午間,銀億集團旗下上市公司ST銀億發布公告稱,2019年以來,銀億集團、銀億控股竭盡所能制定相關方案,但仍不能徹底擺脫流動性危機,只好於6月14日向寧波中級人民法院提交重整申請。

一年前,銀億集團董事長熊續強曾在公開場合許下豪言:銀億集團要在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超千億元,利稅超百億元。

一年後,銀億集團就因債務危機惡化,走上一條破產重整之路。

銀億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上門採訪的《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熊董目前不在公司,他最近十分忙碌。因為重整方案正在緊張制定中,他要不停地會見各方的人,包括政府、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的人。”

如今,資本市場也在等待銀億的破產重整方案頒布。

生,還是死?銀億的最終命運,或將在寧波梅雨期結束前到來。

“爛尾樓改造專家”

1956年7月,作為“甬商”代表之一的熊續強出生於寧波。

1994年,38歲、在國企做得風生水起的熊續強不顧家人反對,決心下海經商,創立了銀億集團。在發展早期,銀億趕上寧波國企改革,先後兼並和收購了寧波罐頭食品廠、寧波電視機廠、寧波木材廠和寧波經濟發展總公司等大中型國有企業。

一位長期關注寧波樓市的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稱,當時寧波市政府決心讓老國企改製,他們的廠房搬遷是大勢所趨,留下來的位於市中心區域的土地,如果用來開發房地產是很有利可圖的。

同一時期,寧波首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對原寬僅2米到10米的藥行街、柳汀街進行大規模拓寬改造,吹響寧波城市建設的號角。然而,當時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央行開始緊縮銀根,海南房地產應聲破滅,遍地爛尾樓。寧波的情況也類似,接連出現了華僑飯店、金豐廣場等當地知名的爛尾樓。

熊續強收購和改造了寧波眾多的爛尾樓,將擱置了七八年的華僑飯店改造成華僑豪生大酒店,把原來的金豐廣場改造成銀億總部所在的外灘大廈,並改造了寧波市政府對面的世紀廣場等。因此,銀億集團被戲稱為寧波的“爛尾樓改造專家”。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黃金時代。此後,寧波城市建設也迎來高歌猛進時期。

十年間,銀億集團抓住寧波城市建設時機,成為品類最全、擴張到全國的房地產企業。2008年,銀億集團實現銷售收入過百億元,成為寧波最大、最知名的房地產企業之一。

豪賭上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國內樓市迎來轉捩點期。經歷短暫低迷後,熊續強決定將銀億集團切入實業。

熊續強曾多次對外表示,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煤、鋼鐵、有色金屬等資源型產業將迎來蓬勃的發展機遇。2007年,銀億集團正式把資源型工業作為第二支柱產業。

之後,銀億集團四處出擊,尋找礦產資源做投資。在山西,銀億集團創辦集原煤開採、煤炭洗選為一體的煤化工企業;在廣西,銀億集團新建當時國內第一大鎂廠和第二大鎳廠。熊續強還跑遍東南亞國家,去拓展礦產資源。

2010年,銀億集團首次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在2010年胡潤百富榜上,熊續強以90億元資產首次成為“寧波首富”,這一稱號一直流傳下來。

“熊總本人十分低調,不想參加富豪評選,但沒有辦法。”銀億相關負責人說,2018年胡潤百富榜數據稱熊續強為“寧波首富”,但這個數據並不準確,因為申洲織造的馬建榮擁有500億元的資產,遠超熊續強的295億元。

早在2009年,銀億集團就啟動了上市計劃。2009年1月,S*ST蘭光發布公告,展示其重組方寧波銀億控股的家底,並披露包括股權轉讓、償還債務、股改、定向增發在內的一攬子重組計劃。

然而,S*ST蘭光並不是一個好殼。因為該公司在2006年、2007年、2008年連續三年虧損,導致股票自2009年3月3日暫停上市。在銀億借殼以前,該公司已經資不抵債,且五次引入重組方均告失敗。

不過,銀億似乎還是迫不及待要借殼上市。一位接近銀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銀億是在2009年6月接觸S*ST蘭光,不到四個月時間,就跟對方簽署了重組方案。此前,銀億原本準備申請IPO上市,但因IPO排隊時間過長,最後還是選擇更快的方式。

2010年3月22日,銀億重組S*ST蘭光方案經證監會審核“有條件通過”。然而此後,S*ST蘭光一直沒有收到證監會的核準文件。一直到2011年5月12日,借殼上市方案才被證監會批準,歷時近兩年。

按照S*ST蘭光公告的資產重組報告書修訂稿,此次借殼,銀億房產將會把旗下房地產項目悉數注入。報告書中顯示:銀億房產目前已完工但仍有部分在售的房地產項目共有7個,在建及待建的房地產項目共有17個;截至2009年12月31日,這些項目已投資約148億元,而總投資額則高達271億餘元。

而在證監審核重組方案前,銀億為此已經投入7億餘元,用於解決S*ST蘭光及關聯方上市資金佔用及債務問題。如果最後重組失敗,銀億的損失有可能創下當時A股市場的紀錄。由此可見,銀億當時借殼決心之大。

高杠杆轉型

就在銀億等待證監會核準方案期間,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多次調控。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發出房地產“新國十條”,這是繼當年4月15日“新國四條”後國務院再次對樓市發力,對房價和地價等備受關注的問題進行調控,旨在“堅決遏製房價過快上漲”。此後,房地產調控政策一撥緊接一撥。

2011年,寧波市政府開始對房地產進行調控。此後整整五年,寧波樓市遲遲走不出低迷。“就在這四五年,寧波本地房地產企業95%以上破產死掉,只剩下國資背景、製造業背景、上市公司背景的十家左右的房企。”東南商報房地產資深記者程旭輝說。

2011年8月26日,S*ST蘭光變更為銀億股份在深交所恢復上市。此後幾年間,無論是在寧波樓市,還是全國樓市,銀億的業績表現均不理想。尤其是,銀億在大慶、沈陽以及韓國濟州島的幾個項目,最終都黯然收場。

此外,熊續強開始在資本市場頻繁出手。2014年5月,銀億控股通過股權交易,間接持有康強電子19.72%的股權,熊續強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當時剛剛拿到康強電子實控權,熊續強遭到被稱為“中國私募一哥”“寧波漲停板敢死隊”隊長徐翔攔腰棒喝。不過,一年後,徐翔因為涉嫌內幕交易被捕,熊續強“鬥”徐翔不戰而勝。

由於房地產市場長期萎靡,房地場市場開始進入“白銀時代”。為此,熊續強開始尋求向“房地產+高端製造”的“雙輪驅動”戰略轉型。

對於戰略轉型,熊續強曾解釋稱,汽車與房地產都是兆級別的市場。“以前寧波人住銀億的房子,希望以後寧波人開的汽車裡有更多銀億的產品。”

2016年,銀億集團又高調進軍汽車行業,豪擲120億元先後完成三筆跨國交易,收購了日本艾禮富、美國ARC集團和比利時邦奇,並將其中ARC和邦奇注入了上市公司ST銀億內,通過寧波昊聖、東方億聖間接持股。收購完成後,汽車製造的營收超過房地產業務,成為ST銀億的第一主營業務。

針對海外巨額收購,銀億相關負責人稱,其實當時國家是支持企業走出去,但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料到。

然而,這種說法顯然無法掩蓋銀億背後高杠杆操作真相。從2014年開始,銀億為了獲取融資,大股東頻繁質押股權。截至2018年年底,銀億系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73.03%銀億股份股權,其中95.03%已質押。

春暉資本董事長汪大總協助銀億完成邦奇的收購,他用“膽識過人”來評價熊續強,將這一次收購形容為一場豪賭。“有幾家公司敢花15倍於標的公司當年淨利潤的價格進行收購?銀億敢!”不過,不下賭桌的人最終還是會輸光,因為好運氣不會永遠站在銀億這邊。

就在銀億轉型之際,汽車市場又迎來28年首次下滑。與此同時,房地產調控加緊,再加上去年資管新規頒布和金融去杠杆疊加下,銀億集團很快陷入困境,原本被寄予希望的“雙輪驅動”戰略徹底熄火。

“目前為止,房地產企業沒有轉型成功的案例。”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房地產發展這麽多年,主業一直是蓬勃發展的。如果轉型目的是做房地產,大部分活得很好,而如果是轉型其他產業或為了資本運作而轉型的話,大部分企業都出現問題。

“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完全不是一種玩法。”張大偉說。房地產公司收購的所謂實體企業,往往資金成本很高,但實體經濟不能支撐這種資本運作。所以,房地產企業跟實體經濟掛鉤的,一般都是為了拿地,如果不是為了拿地,其他的房企轉型全部都是失敗的。

最後的求生

2018年12月24日,3億元的“15銀億01”債券違約,揭開了銀億股份危局的冰山一角,其大手筆收購埋下的巨額商譽“地雷”也逐漸顯現。

當日,銀億股份發布公告稱,因短期內資金周轉困難,致使債券15銀億01未能如期償付應付回售款本金。此外,銀億股份還有4只存續債券,存續餘額達21.15億元,全部都在2019年三季度前回售或到期,償還壓力不容小覷。

此外,銀億股份曾在2018年4月發放28億元的現金股本分紅。然而,這筆分紅主要流向存在一致行動關係的前四大股東手中。令人諷刺的是,銀億股份還在分紅公告中稱,公司現金流持續穩定,盈利能力較強,過去和未來十二個月不會使用過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

債券違約第二天,銀億股份再次發布公告稱,將旗下安吉銀瑞房產六成多的股份賣給上海奧譽置業,最終支付價格為6.62億元;熊續強之子熊基凱也早已於12月17日將所持銀億股份5.13%轉讓給了寧波開投,轉讓價為10.3億元,用於歸還寧波開投的相關借款和本金。這筆交易因股價暴跌讓寧波開投損失慘重。

2019年4月30日,銀億股份披露借殼上市以來最差的年報,並宣告將主動向證深交所申請戴上ST帽子。年報顯示,ST銀億業績從預計至少盈利2億元變為虧損5.73億元,扣非後虧損更達15.16億元。

虧損的一個主要原因與銀億的“商譽黑洞”直接關聯。2018年銀億股份計劃計提資產減值共計13.5億元。即使在計提之後,ST銀億目前仍有高達60.46億元的商譽,未來仍然可能面臨大幅減值。

另一個主要原因與股市低迷也有關係。熊續強在今年5月21日股東大會上表示,主觀上因為公司轉型力度比較大,用錢用得比較多;客觀上最大的影響就是去年股市大跌導致股價暴跌。

與此同時,在24.33億元債務逾期的情況下,ST銀億被大股東銀億集團佔款高達22.48億元,拿去償還自身債務。實控人侵佔上市公司利益,遭到獨立董事余明桂的反對,他在年度報告上投棄權票。同樣因為這一佔用,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對銀億股份提出了保留意見,並對銀億持續經營能力提出質疑。

5月21日,深交所為此向ST銀億下發年報問詢函,一連提出15大問題要公司回答,其中的重點則落在大股東佔款、商譽以及股權質押風險等。

直到6月18日,ST銀億才對深交所問詢函進行回應。

ST銀億在回應深交所的問詢函稱,寧波政府正在積極幫助大股東引入戰略投資來解決資金佔用問題及公司短期債券問題,公司自身也正積極與部分金融機構洽談短期債券展期事項。根據最新公告,銀億集團旗下子公司已與昆侖信託和稠州銀行寧波分行達成貸款展期協議。

銀億集團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張大偉認為原因之一是熊續強的資本遊戲“玩得太過”,“低資本撬動高杠杆的豪賭不可能每次都賭贏”。

對於銀億集團正在協商的重組方案,張大偉表示謹慎觀望。他認為,以銀億的體量和品牌,融資難度會非常大。對房地產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融資渠道的通暢,但目前銀億已經沒有資產可以質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