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西京:我的一生是一個藝術的苦行僧

我的一生,也許都是個“悔其少作”的過程,是一個藝術的苦行僧,是個儘管心底虔誠但卻手足笨拙的“朝聖者”。倘真如此,也許反而感到一種掙扎的,充滿艱辛,苦痛的欣慰。

——王西京

王西京 1946年生於陝西西安。歷任中國藝術市場聯盟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曾獲“軒轅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全國美術作品展一等獎”、“金成杯全國書畫大獎賽一等獎”。代表作有《阿Q 畫押》、《閃光的青春》、《林中響箭》。

畫家繪畫的面貌總是豐富而情感強烈的,在特殊的題材表現上往往會以一種獨特的筆墨手法去配合主題的表現。王西京是以寫意人物見長,但是這並不是他繪畫的唯一面貌,他在很多人物面部的描繪上加入了寫實的筆調,在繼承傳統粉彩渲染傳統技法的同時,汲取西洋繪畫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層層烘染、立體感強的表現形式。

在中國襟現代美術歷程中,傳統於「五四」運動後開始被逐步消解。中國傳統精神其實是極為儒雅且高貴的,那些文人士大夫的作品,用一種貴族和精英文化特質來影響著後世。這種文化特質,是含蓄、細膩、典雅、超脫的,是追求物象之外的一種淡泊和崇高精神洗禮,是一種充滿獨立個性,超凡脫俗的人格精神顯現。對於當代畫家而言,向傳統的回歸並非是要「出世」,而是將這種本民族獨有的文化和精神特質更加清晰化和明確化,從而真正有別於西方文化。

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人生,王西京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美學思想,對於傳統,他有自己的理解:“我以為,對我們一代人而言,對傳統的無知使對傳統的反抗變得蒼白無力,換言之,我們距傳統不是太近而是太遠。”“中國文化之博大,從民間、通俗到士大人文化無不蘊含著一種祥和平靜的富貴氣息。”“而中國高雅文化實際上是宮廷文化和貴族文化”。

而王西京的繪畫中不僅向傳統致意,同時也顯現出個人極強的時代感和使命感。在眾多玩觀念、玩形式的當代藝術面前,王西京卻以人物畫為立足點,注重藝術本體和自身語言的探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