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醫院建立胰腺癌診療「上海模式」

王懿輝 本報記者王春

胰腺癌是真正的「癌中之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團隊結合其一系列原創研究成果,引領國內國際潮流,形成胰腺癌診治的「上海方案」,顯著延長了胰腺癌患者術後中位生存期,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腸子像衣服,胰腺是豆腐,胰管兩毫米,胰液不出來。胰液一流出,病人性命難。」在腫瘤醫院11月14日舉行的胰腺癌成果發布會上,新當選的「上海工匠」、腫瘤醫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形象地描述胰腺組織。

在國內著名胰腺外科專家倪泉興教授的指導和引領下,虞先濬教授帶領團隊分別於2010年、2012年建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上海市/復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虞先濬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原創性臨床轉化研究,顯著提高手術安全性、根治性和有效性,將患者術後中位生存期延長了近40%,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胰腺癌根治手術風險高,其中胰腸吻合後發生的胰瘺是最常見、最致命的併發症。團隊創新發明「乳頭狀殘端封閉型」胰腸吻合新方法,將術後胰瘺率從目前國際平均水準的15%下降至9.6%,在全國20多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美國著名胰腺外科專家拉夫教授亦發表專篇述評,「這一原創方法,為胰腺手術安全奠定了重要貢獻!」

胰腺癌根治手術曾經耗時長、療效差強人意,是困擾臨床醫生的最大難關。經過前期大量臨床實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創新銳性解剖清掃法,不僅清掃淋巴結更徹底,還明顯減少術中出血,並使手術時間縮短近一半。在這一技術中,團隊發明了一系列新型手術器械,獲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並獲得上海市優秀髮明選拔賽「金獎」。團隊通過研究發現胰腺癌淋巴轉移的特性規律,證實只有淋巴轉移陽性的患者才需要術後輔助化放療。基於這些研究成果,團隊代表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撰寫了《胰腺癌淋巴轉移診治進展與處理規範》,被業界廣泛採納,指導臨床實踐。

胰腺癌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具備高度侵襲轉移特性而導致「手術不獲益」的人群。如何甄別這組人群?虞先濬團隊從臨床常用的血清腫瘤標誌物著手,甄別出一系列「特徵」。該研究證實了CEA/CA125/CA19-9的三聯標籤,可以甄別胰腺癌「手術不獲益」人群,指導臨床逐步建立基於篩選和分型的個體化手術綜合治療策略。

精準的腫瘤分期、更要輔以精準的治療。儘管胰腺癌化療敏感性和有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實用簡便的個體化選擇指標。許多醫生臨床屬於盲目的經驗用藥。團隊發現,胰腺癌豐富的間質影響了藥物的「運輸和彌散」,明確間質比例,可有助提升化療療效預測和方案選擇。團隊通過無創的「超聲內鏡彈性應變率比值」,區別不同化療方案對局部進展患者的有效性,填補了胰腺癌精準醫學的空白,並實現了個體化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