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匯局:2017年末我國負債率為14% 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推薦閱讀】

  外匯局:至去年底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約11兆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7年12月末外債數據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12月末外債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近期我國外債形勢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問2017年我國外債形勢總體有什麽變化?如何評價當前我國外債風險?

  答:2017年我國外債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餘額為17106億美元,較2018年末增長2948億美元。分季度來看,2017年外債增長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分別增長1249億美元、1172億美元;四季度外債餘額增長355億美元,增速明顯放緩。從債務工具來看,2017年我國外債增長主要由貨幣與存款、債務證券的增長推動,兩者對外債總規模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2%、37%。

  當前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2017年末,我國負債率(外債餘額/GDP)為14%,債務率(外債餘額/貨物與服務貿易出口收入)為71%,償債率(中長期外債還本付息與短期外債付息額之和/貨物與服務貿易出口收入)為7%,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的比例為35%,以上各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

  問:推動我國外債餘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答:2017年,我國外債增長主要是巨集觀經濟平穩運行和政策紅利釋放兩方面因素疊加的結果。一方面,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平穩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貨物進出口總額27.8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2%;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明顯增強,匯率預期總體平穩,這些是我國外債增長的基礎性因素。另一方面,多項改革措施陸續頒布,提升了境內主體跨境融資便利化程度。2017年,人民銀行、外匯局進一步完善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巨集觀審慎管理政策,積極支持金融機構和企業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使境內機構能夠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拓寬融資管道、降低融資成本。同時,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程度日益提高,特別是內地與香港“債券通”,進一步向境外投資者開放了境內金融市場,境外機構增持境內債券的意願積極,持有境內債券規模不斷增加。

  未來,人民銀行、外匯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健全貨幣政策和巨集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的要求,不斷完善以銀行和短期資本流動為重點的巨集觀審慎管理政策,充分發揮其逆周期調節作用,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