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育已經上升到國事了,80後、90後恐將晚景淒涼?

我們國家的人口斷崖來臨了,我們要面對的豈是人口紅利的消失?說到為國生娃,你生還是不生?

如今,各地接連頒布政策,助推「二孩」。

人民日報在8月6日曾發文表示: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指出各地鼓勵二胎政策,不能畫餅充饑,要落到實處。


前陣,生娃新聞上熱門,網友的評論,卻讓人啼笑皆非:


儘管「二孩」政策大力推行,但從反饋來看,不少家庭對此依舊是觀望態度。

數據顯示,中國的生育率已低於1.5,和一些發達國家持平。

1.5是一個相當低的數字。

它意味著我們每代人的數目,都比上一代,減少了四分之一。

計劃生育國策從施行到終結

建國初的百年戰火,讓國家人口銳減。那時,扛槍上陣的新戰士,很多尚未成年。

那時中國內外憂患。國家政策上鼓勵生育,限制墮胎,用最快的速度,補人口的短板。

1950年4月,發布《機構部隊婦女乾部打胎限制的辦法》。1952年12月31日,又頒布《限制節育及人工流產暫行辦法》。

50年代一個家庭普遍有多個小孩。接下來的十幾年間,我國有幸沒再經歷戰火。

此時人口若再快速增加,將打破土地承載的平衡。在這種局面之下,計劃生育政策施行。

1982年起,「計劃生育」成為了一項基本國策。

計劃生育,在中國施行了30餘年。

據最近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15歲以下的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從1982年代33.6%降到了16.5%。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1980-1989年出生的人口為2.1957億人

1990-1999年出生的人口降成1.7152億人

2000-2010年出生的人口縮減至1.5938億人

計劃生育讓中國少生了4億人。這一階段的生育政策,已達到了預期的結果。接下來,可以考慮開放生育,將生育權交還給家庭了。

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開放。學者曾擔心,中國的人口壓力會加重。但從數據來看,實際情況令人始料未及:

二孩開放前的預測是:2017年出生人數將在2023.2~2195.1萬人之間。可是2017年的實際出生數,未超1800萬。

也就是說,二孩開放後,中國實際人口出生率,比預估的下限還低。

國人養孩子的意願,低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這是一個出乎許多人意料的結果,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狀。

低迷的生育率之下,「大國空巢」的嚴峻未來,於中國而言,並非空談。

大國空巢意味著什麼?

經濟學家Harry S. Dent認為,中國許多問題的關鍵,都基於人口。而當下,中國人對於國家人口的重要性,認識的遠遠不夠。

在Dent的專著《人口峭壁》中寫道:

中國的人口,將在2025年下降,那個時候,中國的人口斷崖,將是房地產泡沫、中國債務加速破滅的根本原因。

這是一個後果嚴峻的預言。而在當下,人口出生率低迷,對中國的影響,有幾點最為顯性。

1.人口紅利消失

「人口紅利」,指的是國家中,青壯年佔比高,孩子、老人數量較少。

人口紅利下的經濟,會呈現高儲蓄、高投資、高增長的「三高」特徵。

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連續30年的「增長奇蹟」。而從1982年到2010年,中國的青壯年比重,從61.5%上升至73%。

因而,許多學者將經濟奇蹟,歸功於人口紅利:一方面,老人、孩子佔比較低,養老、哺育的資金比重小,更多資本可在市場流通。另一方面,大量適齡勞動力,意味著充足的勞動供給。

而農村新進城市的勞動力,源源不斷,削弱了人口紅利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使之一直持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我國15-59歲人口達到峰值,為9.25億人。

此後,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

到了2017年年底,我國15-59歲人口為9.02億,比峰值期減少2300萬人。

如果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多數得益於人口,那麼現如今,逐漸消失的人口紅利,就意味著,中國曾經的經濟模式,受到極大挑戰。

它或許會變為一個瓶頸。

2.中國在跑步進入老齡化

相較於他國,中國的老齡化進程,極具特色。

從鼓勵生育到計劃生育,是兩個極端。它們影響巨大,但要在幾十年後,才能顯現。

到了今天,中國以「世無前例」的速度,步入老齡化。在這背後,意味著一系列新問題、大問題,形勢註定很嚴峻。

嚴酷的養老金現狀:

2014年,我國養老金出現收不抵支。此後,養老金虧空持續,並且每年都大幅擴大。

2011年對於各省城鎮職工養老金結餘情況,13個省份為負數。

按照這種虧空「加速度」下去,養老金在可見的未來裡,都岌岌可危。

而撫養比的數據,也不樂觀。所謂撫養比,即平均多少年輕人撫養1個老年人。

隨著新生人口的下降,我國撫養比,也連續多年下降。2011年為3.16,2016年為2.8。預測到2050年,全國撫養比可能降到1.3。

屆時,年輕人的壓力,將增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中國正在飛速老去。

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數量,達到世界第一,而老齡化速度,也是世界第一。

預計在2025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突破3億。全國近的人口為老年人,中國也將成為超老年型國家。

而老齡化的壓力,集中在個體時,就是「獨生子女」一代的贍養危機。

一對夫婦,面臨著贍養4個老人的巨大壓力。

「超老齡化」的社會現狀,日本是前車之鑒。

2013年,日本65歲以上老人約佔25%。而他們的生存狀況,並不像東京的街道,一片光鮮繁華。

據2014日本總務省的《家計調查報告》,日本「0儲蓄」的家庭佔到了16.8%,25%以上的家庭,儲蓄不足500萬日元(約30萬人民幣)。

這樣的家庭狀況下,一個退休老人,即使領了養老金,也不夠生活所需。並且,這類人群,所佔數目不低。

3.人口懸崖對經濟的「毀滅性」影響

目前,我們每年的出生人口在1700萬。10年內,我國23-30歲的女性數量將銳減40%。

這意味著,中國的出生人口,將降至每年約800萬。我們正面臨一個可預知的「人口懸崖」。

從歷史的經驗看,經濟趨勢,與人口數量,密切相關。

日本上世紀末(1989年前後)、以及美國在本世紀初(2008年前後)的經濟頂峰與滑落,都印證著這一點。

以美國為例,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對消費者一生的支出、借貸、投資進行了詳盡調查。

人們步入社會的平均年齡在20歲。而美國「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一代人,結婚年齡在26歲左右,此時公寓出租數量達到最高。

夫婦一般在37-41歲的時候,購買人生中的最大支出——房產。而在46歲時,家庭支出達到峰值。

研究發現,家庭消費數額,前後類似拋物線形狀。而美國的國家經濟走勢,與人們的消費趨勢密切相關。

中國的「人口懸崖」就在不遠的將來,那個時候,中國的經濟狀況,勢必面臨嚴峻考驗。

比計劃生育更難的是鼓勵生育

不少學者,對中國的人口未來,持悲觀態度。

「即便全面放開生育,生育率仍將低迷,中國將面臨人口坍塌風險。」

目前,全國已有多地「助推二孩」。天津、湖北宜昌、仙桃、新疆石河子等地,均發布了政策,要延長產假、發放經濟補貼等。

但和強力的「二孩號召」鮮明對比的是,民眾卻持觀望態度。

或許如《生而貧窮》一書所寫:中國人口雪崩式下跌,生育率下降主要是因為「生不起」。

從《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到《小學6年級,全班只有兒子沒出國》,中國父母養孩子開銷,速度堪比在風裡撒錢。

一線城市的普遍現狀是:生養一個孩子,要花去家庭收入的一多半。

撇去上一代競爭不談。孩子們的賽跑,從胎兒未成形就開始了。胎教早教學前教、琴棋書畫機器人、奧數英語跆拳道。

長大成人的孩子,誰不是師出幾十個興趣班?孩子的成長,都是踩著人民幣,踏出來的路。

而俯身為孩子鋪路的,是含辛茹苦的父母。

早在2011年《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中:

中國平均每個家庭,教育支出為23000元人民幣(約4000美元)。

而74%的家庭,年收入低於40000元人民幣。其中36%家庭,低於10000元人民幣。

除去教育支出之外,父母還扛著房子重擔。高房價之下,孩子的一套房子,首付掏空兩代人積蓄,貸款又搭上餘下幾十年。

這就是負重的中國父母。

因而有專家認為,「二孩」不在於養不起。而在於父母們「普通家庭,富養孩子」的觀念。

現在,不僅富人家的孩子被當做「富二代」養,工薪家庭也把孩子「富養」。專家認為,正是這種觀念,才帶來了「二孩」的壓力山大。


但從留言來看,多數人不認同專家的觀點。

中國人的生育觀念,與幾十年前已完全不同。

對許多家庭而言,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不敢生」。父母已經顧不上考慮,自己未來,要靠孩子養老的問題了。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不是句玩笑。

當政府能在教育、住房、醫療方面,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才會有更多家庭「敢生」孩子吧。

在奶粉尿布要錢、報班學區房要錢、4個老人養老要錢、n口之家生活要錢的當下,要還想多養幾個孩子...

最實際的途徑大概只有:祈禱家裡有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