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嘉誠裁員事件:不續約導致人員“自然流失”

見習記者 李貝貝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未來 上海報導

8月24日,有媒體報導,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01113.HK)上海公司悄然展開大裁員。長實方面當日澄清“絕無此事”。雖然長實否認,但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長實集團因在滬項目有限,且短期內沒有開發新項目的可能,與員工到期不續約,故而導致人員“自然流失”。業界普遍認為,“裁員”風波的背後,是長實對於投資內地房地產市場的謹慎態度。

人員“自然流失”

據媒體報導,長實上海公司展開大裁員,涉及投資、行銷、工程管理等多個部門。

該報導稱,今年春節前後,長實上海公司已向員工下發了減員、調動通知,並設定了相應補償方案。長實工程部門經過一番裁撤後,上海公司只剩下很少幾個人;而長實上海公司投資部門更是基本空了,隻留下了一位負責人;銷售部裁撤後也只剩下一兩個人。

當日,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言人表示,就有關長實上海公司大裁員的報導,謹此澄清“絕無其事”。

一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的知情人士透露,長實上海公司的確沒有大規模主動裁員,但“與其說是裁員,更多是不續約導致人員自然流失”。

這位接近長實上海公司的知情人進一步表示,人員縮減的舉措實際上在去年便已開始了,主要是因為長實集團投資重心轉移所致。除了銷售已接近尾聲的禦湖名邸和湖畔名邸兩個項目,長實上海公司目前在滬沒有新項目,但包括項目公司和管理公司在內仍有約300名員工,“人員體系顯得臃腫”,縮減人員“在所難免”,而部分員工也因為這些原因選擇跳槽。

不過,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長江實業上海公司仍在尋找投資機會,但是“目前市場的土地價格仍高於其內部測算的可承受範圍”。

內地投資意願明顯降低

根據上述知情人士的說法,《華夏時報》記者查閱網上房地產發現,長實目前在上海只有嘉定區的湖畔名邸及位於普陀區真如板塊的高逸尚城兩個住宅項目。其中,高逸尚城有部分業態屬於“類住宅”,因此被暫停銷售。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目前集團對位於靜安區的世紀盛薈廣場擁有60%的權益。不過,有媒體報導稱,該項目自2013年3月貼出施工銘牌至今已有5年之久,目前仍在緩慢施工狀態,此次中期報告也沒有披露該項目的竣工日期。

與內地房企相比,長實拿地時間較早,項目開發周期偏慢,收獲了土地增值帶來的紅利。但在內地房企加緊衝擊規模的當下,這樣的開發模式顯然已經無法在內地繼續。

內地業務進展緩慢的同時,李嘉誠家族公司在近年頻頻出售位於內地的物業項目,加快減持套現步伐,先後出售廣州、上海、南京等地多宗商業項目,引發了外界對於李嘉誠“從內地撤資”的質疑聲。

僅在上海,2013年至今集團就相繼出售過上海東方匯金中心、上海盛邦國際大廈、陸家嘴世紀匯廣場等項目或是股權。今年1 月,集團還完成出售發展上海世紀匯廣場之合營企業的50%權益。其中,世紀匯廣場在2016年10月以200億元出售50%股權的交易,創下了內地單一物業交易的最高紀錄。李澤钜甚至曾經直言:“除長江集團中心外,沒有任何物業我們是一定要持有。”

作為集團的地產板塊平台,2018上半年長實收入241.18億港元,收入同比下降19%,這當中還包括了集團收入167.88億港元及集團攤佔合營企業的收入73.3億港元。長實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土地儲備也從2017年的1.17億平方英尺降至約1.15億平方英尺。

海外投資提速

逐漸疏離內地市場的同時,長實對海外市場的熱情卻呈幾何級增長。

延續了父親投資邏輯的李澤钜在上半年業績報告稱,集團自2016年底至今相繼投資於香港及外地多項物業投資及酒店物業;並購入於歐洲大陸、澳洲、加拿大及英國之基建及實用資產項目,以及飛機租賃業務,將為集團帶來大量固定收入及提高溢利收益,“預計今年固定溢利收益將較2016年之水準增加逾50%”。

據《華夏時報》不完全統計,在海外投資方面,長實上半年的花費已逾140億美元。而半年報強調,“儘管作出連串收購,集團目前現金儲備十分充裕,於中期結算日之負債比率低於2%”。李澤钜稱,“集團將繼續審慎投資於可創造協同效益,並提供長期可靠溢利之環球優質資產。”

與此同時,李澤钜在今年中期業績報告中表示,全球經濟環境動蕩,下半年香港調高利率機會增加,唯有物業市況可望維持平穩。

就在8月9日,港鐵公司(00066.HK)宣布,香港黃竹坑站第三期物業發展項目合約由長實附屬公司建鋒投資有限公司成功投得。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長實近兩年來首次拿下香港的住宅地塊,也是7年來再度以超百億港元的資金力度投資香港本地的地產項目。同時,這也是李澤钜接班長實之後,首次拿下住宅地塊。

責任編輯:張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