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滿屏的荷爾蒙,這才是我的二十歲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一拍青春片,國內的編劇們整齊劃一像是一個老師教的,

“——撕逼、懷孕、墮胎、三角戀”

少了一個元素好像都不叫青春。

這讓當年天天埋在書堆裡狗糧都沒見過的我實在頭疼。

好像也正是從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到蘇有朋的《左耳》。

80、90後所剩的那點兒記憶,不斷被翻出來販賣,觀眾也已經被這樣的青春電影虐到疲軟。

買單的同時我不禁在想,這是我們的青春麽?

要知道,絕大多數人的青春沒有那些驚天動地的三角戀,沒有聳人聽聞的車禍墮胎,更沒有人時刻為你打光展現45度角的明媚憂傷……

真正能引發所有人共鳴的,是成長路上的挫折、艱辛和一簇叫「夢想」的微光。

你做夢的原因、追夢的過程、圓夢或者夢碎的結局,都在某一程度上,決定了你現在的人生。

最近看的這部新片,再次佐證了這一觀點——

而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二十歲的青春,最真實寫照。

《二十歲》

上映日期:11月30日

查了查資料,這部電影翻拍自韓國現象級青春電影《二十》

原版雖然並沒有受到太多國內觀眾的關注,但口碑相較其它青春片還是較好的。

2015年在韓國上映後叫好又叫座,最終以235億韓元的票房成績,拿下韓國電影年度票房榜第十位。

正因為前作的大獲成功,也讓中國版的《二十歲》加了一重保險。

當然,讓我吃下一顆定心丸的,還是中國版請來了國產青春片拍的「最好」的導演之一,劉暢。

眾所周知,之前由他執導的網劇《最好的我們》是業內與觀眾都評價極高的青春片。

而這也要歸功於劉暢對青春氣質的精準把握和對青年演員的激發能力。

大概基於之前獲得高口碑肯定的信心,劉暢勇敢的接下了這麽一個在國內並不是那麽熟知的IP,並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

而對於青春是什麽樣子?劉導也給出了一個不同以往的答案。

《二十歲》的故事不算複雜,但它貴在真實、生動。

和很多青春片一樣,它也是從高考這一人生分水嶺開始,聚焦了三個從十九歲邁向二十歲的大男孩的成長。

和大多數人一樣,他們的二十歲是一條分岔路,片中的三個男孩都站在這條人生分岔路的路口。

他們分別代表了青春、理想、勇氣。

屈楚蕭飾演的劉達,代表著青春。

他是個典型的富二代,永遠一副玩世不恭卻深情又認真的小模樣。

同時他也是青春期裡那個最受大家歡迎的“壞男孩”。聰明、會來事,卻總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高考落榜後,儘管他滿不在乎,但卻因為爸爸“斷糧”,而不得不開始了複讀生活。

因為青春旺盛的荷爾蒙,戀愛泡妞成為了劉達生活的全部。

但俗話說的好, 再花心的蘿卜,也總會遇到那個能讓他拔不動腿的坑。

因為一場邂逅,劉達也遇見了讓他神魂顛倒的女人,某不知名十八線女演員李晚。(徐曉璐飾)

從相遇到熟知,經過種種碰撞,劉達慢慢開始為她改變,並且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混進娛樂圈。

雖然還是不怎麽正經,但也算擁有了自己奮鬥的目標。

劉達的好兄弟之一符號,也有著自己的目標。

孔垂楠飾演的符號就代表著理想,他的理想很明確,成為一個電競選手。

可能在很多小清新的青春片裡,你不會看到男女主角們為了生計問題犯愁,他們隻負責愛來愛去就好了。

但在《二十歲》裡,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的符號卻是家裡的頂梁柱。

打出生起,符號就生活在沒有爸爸的單親家庭裡,也正因如此,生活的壓力讓他早早扛起了家裡的重擔。

因為高考前一天為了遊戲和別人打賭,符號高考落榜了。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不得不放棄複讀,去炸雞漢堡店做全職。

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遊戲夢,並且為了心中的夢想而努力著。

現實生活中,上面兩種人可能是罕見的,而林一木的存在才是尋常。

葉子誠飾的林一木,是個傳統乖學生,同時,他也代表了勇氣。

他順順當當考上大學,憧憬著談一段戀愛,並邂逅了美麗大方的學姐謝海伊(於文文飾)

但讓他迷茫的是,在知道學姐心裡有其他人之後,從小慫到大的他卻沒有勇氣讓這段感情繼續。

而這也是他找回勇氣的必經之路。

一個青春過頭隨時飽含著荷爾蒙的躁動,一個是有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夢想並為之咬牙堅持,還有一個是在追學姐的路上磕磕碰碰尋找勇氣。

青春、理想、勇氣,就在這三個人的二十歲裡放大。

不過相信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青春期的寫照了。

當然,一部青春片只有這些還不夠,更讓我驚喜的是這群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展現著對待生活的態度。

如影片開頭針對“複讀”產生的巨大的矛盾,學校自然是希望學生們“拒絕做個失敗者”,而三個男孩非常桀驁不馴的喊出了——

“我不複讀了,我就是想要做自己想做的”。

再比如最後找到勇氣的林一木,站在講台的課桌上捍衛學姐的名譽,他對所有同學說,

“把剛才的影片都刪了吧,不然你們一個都走不了”

此時勇氣讓他成了維護暗戀學姐的大男人。

而富二代劉達跟小演員“因戲生情”則成為他二十歲的大事,

樓下的嘶喊,雨中的等待,浴缸裡的溫存,對於二十歲來說,青春確實猛烈了一些;

電競宅男符號的愛情相對而言更尋常一些,只是攤上了好兄弟林一木的妹妹,他的路走的就比尋常人更不正常一些。

除此之外該有的它也沒有少,全片穿插著各種無厘頭又微黃暴的情節,如失戀後的耍酒瘋,被妹妹撞破看肌肉男誤會時的二逼解釋。

滿屏荷爾蒙飛濺,鹹濕指數爆表,青春的一氣呵成。

總之男孩們關於戀愛的各種奇思妙想,各種突如其來的裝酷,各種無節操的嘴炮和各種中二的套路,與之前很多販賣舊情懷的"有套路"青春片相比,似乎自帶反骨。

想想也對,青春不就是這樣,拋棄了“無限美好”的幻象,也沒有刻意營造的狗血,隻把一群大男孩在青春中會有的快樂和煩惱,都細膩地展現出來。

話又說回來,某種程度上,我覺得《二十歲》不僅僅是一部青春片。

它更像是導演用自己的方式去消解所有人青春裡有過的遺憾。

就像片名「二十歲」,顧名思義是從一個從稚嫩到成熟的過渡時期。

誰都曾有過二十歲,當我們如今再回望自己的二十歲之時總能發現,任誰的二十歲都有著無限的律動、噴薄的熱情,以及如影隨形的慌亂與彷徨。

誠然,二十歲並不是人生的中間線,但卻是最美好,能看到光明的年紀。

電影裡的三個男孩代表了我們青春時期的三種選擇,

而後我們還是會繼續長大,時間也會推著我們做出更多選擇,比如開始天天早出晚歸為生活忙碌,變成規矩的大人。

不過還好有電影,帶我們重返二十歲隨著這三位男孩兒繼續歡鬧人間。

總之,《二十歲》不僅僅是一部誠意滿滿的青春片,而是你我都曾經歷過的二十歲,

或者說是現在劉達、符號、林一木們正在經歷的二十歲,雖然我們都曾行差踏錯,但最終都有機會重新開始,這不僅僅是花樣年華,更是漫漫人生。

11月30日,記得去找影院找自己的《二十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