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0%女性產後會患上這個疾病,該怎麼治療?

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

並點擊右上角「···」目錄,選擇「設為星標

你的盆底肌還好嗎?

作者|孫東霞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經調查研究顯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在產後發病率,可達40%,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有關產後盆腔功能恢復項目的廣告,在各個美容機構和月嫂中心,可謂是鋪天蓋地,林林總總。另外,有很多醫院的門診也開展了盆底康復訓練相關的項目。那麼,產後有必要做嗎?是不是所有的新媽媽都要做呢?盆底康復該怎麼鍛煉,下面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什麼是盆底?包括哪些?

盆底包括骨盆、器官、結締組織和橫紋肌。

盆底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起到支架的作用,可以支撐膀胱,子宮,直腸等重要臟器。一旦功能受到影響,功能不足,相應的器官無法收到較好的支撐作用,從而出現功能障礙,比如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

盆底疾病的發病機理

盆底疾病發生的機制不清楚,考慮和盆腹動力異常,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係:妊娠與分娩、經常重體力勞動、慢性咳嗽、便秘、先天盆底組織發育不良、絕經後雌激素減低、盆底組織縮退化等。

產後盆底肌損傷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妊娠期及產後缺乏鍛煉

孕期體重增加過多

巨大兒

產程產傷

器械助產

自身先天因素

盆底肌肉損傷有哪些表現?

早期損傷癥狀包括:

陰道鬆弛

性生活品質下降

小腹墜脹,尿頻,便秘

尿失禁或尿瀦留

反覆泌尿道、生殖道感染

會陰傷口疼痛、性交痛

其他:子宮脫垂等

盆底功能有問題了,怎麼辦?

那麼問題來了,有關產後盆底訓練,什麼時候是最佳時間?步驟、篩查、恢復方法、治療周期是什麼呢?看下面的流程:

1

妊娠期間:進行盆底功能障性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2

分娩期:助產過程在遵守有關產科規範及原則前提下注重對盆底組織保護

3

產後42d內:產後尿路,消化道等功能快復指導;產後有關盆底功能障狀的對症處理;逐步適應性開始進行盆底肌肉鍛煉

4

產後底復實階段:產後42d~產後12周內① 病史收集、盆底功能問卷及檔案記錄② 有關盆底電生理及力學篩查、盆底功能評估③ 制定康復計劃:

如果沒有發現相關癥狀、體征的話,建議進行預防性盆底康復方案;當發現相關癥狀及體征後,可以針對性治療+預防性盆底康復方案;最後進行康復後的複查評估。

談到盆底康復,少不了凱格爾訓練(盆底肌肉鍛煉)!

始於19世紀40年代,是指有意識地對恥骨-尾骨肌群,即肛提肌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以增加尿道、陰道及肛門的阻力,增強尿控能力。專業人員可用手法指導產婦學會正確訓練方法,一般囑產婦做收縮肛門陰道的動作,每次收緊不少於3s後放鬆,連續做15~30 min,每日進行2~3次,或每日做150~200次,6~8周為1個療程,一般4~6周患者有改善。

在此建議,產後新媽媽如果有上述癥狀的話,一定要儘早去治療,一定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找專業相關的醫生來治療,切勿聽信一些機構的宣傳。

更多閱讀:產後別光顧著變瘦變美,專家告訴你:盆底肌康復其實更重要!

參考文獻:

1.馬樂, 劉娟, 李環,等. 產後盆底康復流程 第一部分——產後盆底康復意義及基本原則[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 2015, 31(4):314-321.

2.金玲, 王建六. 女性盆底結構功能障礙性疾病基礎研究現狀[J]. 實用婦產科雜誌, 2005, 21(3):130-13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