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10個寶寶就有1個早產!這組照片抓拍到他們與死神搏鬥的瞬間

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

據統計,全球每年1500萬新嬰兒是未能完成37周妊娠的早產嬰兒,他們被稱為提前來到人間的天使。

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每天上演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人間故事。

新生兒科,護士精心呵護著早產寶寶,小腳和大手,構成一個「心」。

懷孕26周的李金純醫生,挺著大肚子認真記錄寶寶的各項身體數據。

對於恢復發育較好的早產兒,醫生護士會對母親進行培訓,鼓勵她們進行「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讓寶寶緊貼在媽媽胸口,感受媽媽的心跳、體溫、擁抱、呼喚,獲得溫暖和安全感。

新生兒科,一名身為健身教練的爸爸,第一次抱著早產寶寶去做造影。那麼小的寶寶,讓初為人父的他,有些手足無措。

造影做完後,他不得不離開重症監護病房。短短的相見後,又要暫時分別,這位爸爸久久不願離開。

我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9.6%,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在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的同時,由於新生兒基數的變大,再加上拚二胎的高齡孕婦早產發生率更高,早產兒的數量或將在未來出現階段性增加。

新生兒科的醫生護士讓家長寫下想對寶寶說的話,貼在溫箱外面,鼓勵寶寶快快成長。

一名早產兒,在接受黃疸治療,護士貼心地為他準備了小小的黑色眼罩,彷彿卡通片 「超人總動員」裡的打扮。醫生護士和早產兒們一起,更新打怪。

歐陽艷醫生的患兒,出生時僅29周零3天,呼吸機上了一個月。父母帶著如今已7個月的寶寶,回來看望歐陽艷醫生,並來到當時寶寶住過的溫箱旁,給裡面的小寶貝加油。

平日裡,李華護士長是出了名的嚴厲,可當她抱起寶寶時, 溫柔寫滿臉龐。

33周早產的小姑娘,出生時僅1.6千克。目前已經4歲的她回科室「探親」,隔著玻璃與病房裡的護士打招呼。

儘管早產兒們在科室接受治療時,並沒有記憶,但他們和醫生護士之間,有著奇妙的情感紐帶。長大後哪怕再次相見,彷彿只是久別重逢,不會陌生。

在新生兒科,總有流不完的淚,展不盡的笑,這些淚與笑裡有悲戚、有感動、有歡喜,有欣慰……

父母差點放棄

醫生把26周龍鳳胎從「鬼門關」救回來

2017年11月,一對26周零2天的龍鳳胎,迫不及待從媽媽肚子裡來到人間。這對「超未成熟兒」出生時,一個體重1040克,一個890克。

儘管父母給他倆取名為壯志、凌雲,但姐弟倆胎齡小、體重輕,救治困難重重,種種因素疊加一起,讓家人差點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新生兒科張漪醫生把孩子家長帶進重症監護室,給他們看孩子的心跳,讓孩子的小手拽著他們的指頭感受溫度。

在那一決定孩子命運的轉折點,張漪至今清楚記得,孩子爸爸說的話:「醫生,你就不要考慮後果,你就隻管治,不論將來是什麼結果,是死是活是殘是傷是好,一切責任由我們自己承擔。」

經過醫生護士細心呵護,壯志住院治療75天,凌雲107天后,終於出院與父母團聚,兩個孩子隨訪的腦電圖、磁共振以及追趕生長情況都很理想。

1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早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其中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為極低出生體重兒,低於1000克為超低出生體重兒, 孕周小於28周者稱為超早產兒。

據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介紹,全國早產兒佔新生兒總數的9.6%,也就是說10個嬰兒中就有1個早產兒。近年來,低於28周的超未成熟兒也越發多了。目前該院新生兒科有200張床。早產兒佔了1/3。

幸運的是,這裡的新生兒科早產兒救治存活率已達90%以上,無併發症的存活率也一直在提升。

預防早產,要注意這些

一系列產生早產兒的風險因素已經被證實,包括早產的病史,體重過輕、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吸煙、感染、孕婦年齡(小於17歲或大於40歲)、基因、多胞胎(雙胞胎、三胞胎或者更多),以及兩胎時間過近。

在這裡也要提醒各位孕媽,在孕期做好保健和監測,盡量避免或減少早產寶寶的出生。

長江日報記者 賈代騰飛 通訊員 周建躍 溫紅蕾 黃潔瑩 攝影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