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法集資?Fcoin被中證報點名!

來源:中國證券報

數字貨幣交易所FCoin近期陷入漩渦,有投資者直指張健及其掌控下的FCoin存在非法ICO及非法經營。

今年5月底以來,張健通過“交易即挖礦”玩法使得FCoin迅速崛起。短短半個月後,FCoin交易量超過280億元,高居榜首,高於第二名至第七名的交易量總和。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交易即挖礦”其實是變相ICO。隨著該模式的魔力逐漸退去,FCoin發行的數字代幣FT在6月中旬開始持續陰跌。8月15日,FCoin宣布銷毀所有未發行的FT,“交易即挖礦”模式終止。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FCoin創業板推出“累計充值人數排名”上線機制,宣稱“免費上幣”,一時吸引眾多項目湧入FCoin。但業內人士指出,多款參與排名幣種在未開通提現功能時被劃至同一以太坊地址,疑似為FCoin或內部人士挪用。

代幣價格暴跌

今年5月底上線交易以來,FCoin發行代幣的FT價格一路飛漲,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入場。6月7日,FT漲幅達到118.58%,並於6月13日達到峰值1.2567USDT(與美元等價兌換的一種數字代幣),相比5月31日的開盤價(0.156USDT)漲幅高達806%。

“我於6月中旬高位買進FT,買入不久後FT開始下跌。”投資者林風(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FCoin頻頻公告利好,張健也說FT價值被低估,長期價值未得到釋放。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得一段錄音顯示,張健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與FT做類比,“有人算了一下持有FT的分紅。從持有到現在,只要堅持不賣,即使從最低點算起,這個浮虧並不算多。何況現在還是被低估階段。”

林風表示,面對幣價無休止的下跌,其承受了很大壓力。但出於對張健的信任,仍堅持分紅複投,最終虧損40萬元“割肉出局”。

“這是典型的割韭菜。張健找了市值管理團隊,這個團隊先拉後砸。”一位熟悉FCoin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市值管理團隊可以看到後台數據,通過配合相應的利好,團隊在FT上賺取了數億元。

資深幣圈觀察者王韜(化名)指出,在這種模式下,FT注定會暴跌。FCoin前期除了推出交易挖礦外,並通過邀請返傭補貼,即交易者可獲得高額手續費返還,在上述優惠政策刺激下引來眾多人來挖礦,挖礦的人越多FT價格就越高。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前述人士所指“交易即挖礦”模式讓FCoin迅速走紅,並在短期一度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但其運營模式引來不少爭議。

“交易即挖礦”實際上就是一種基於平台幣的個人交易手續費返還機制。FCoin拿出51%比例的平台幣FT作為挖礦獎池,通過“挖礦(在FCoin上交易)”逐漸解鎖FT,一旦51%的FT全部回饋完成,“挖礦”即自動終止。

“這種模式能火起來,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今年1月以來,幣圈迎來一波熊市,很多交易所賺不到錢。而張健的交易挖礦很好解決了一些痛點,加上他掌控的歌者資本及合夥人背景。”某區塊鏈項目方成員黃偉(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FCoin生態真實的含金量還比不上火幣、幣安,項目品質、生態關係以及真實交易費收入均遜色於對手。“FCoin創新區上的幣本質上就是刷人頭、流量,有一定規模就可以上線。”

“交易挖礦不但是變相ICO,而且是高價ICO。用BTC或ETH付的手續費,平台百分百返還,(投資者)拿回來的是平台幣。這不就是用BTC或ETH買平台幣麽?和ICO有什麽不同?”FCoin的競爭對手幣安CEO趙長鵬稱,如果一家交易所沒有手續費收入,盈利模式依靠平台幣價格上漲,不拉盤如何生存?“團隊的幣同比例解鎖,等團隊全部套現,他們還有什麽動力做平台?”

自6月13日出現高點後,FT價格開始“一瀉千里”。截至9月10日,FT跌至0.037USDT(折算人民幣0.25元),較最高點價格相差30余倍。

“市值一度高達600億元,對於成立僅一個多月且產品設計尚未完善的交易所而言,前期獲利者開始拋了。”王韜表示,到了臨界點出現大量拋盤以後,市場對其失去了信心。“礦工”收益減少,這個時候FCoin插銷交易返傭,市場呈現恐慌性,價格自然走低。

8月15日,FCoin宣布銷毀所有未發行的FT,並啟動FT通縮機制。這意味著其交易挖礦時代宣告落幕。

涉嫌非法ICO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FCoin涉嫌非法ICO,明知投資者大部分為大陸境內用戶仍然接受注冊。FCoin創始人張健旗下的歌者資本或為境內公司,涉嫌非法經營。

“FCoin要做KYC認證(身份認證),國內投資者可以通過身份證進行認證。”投資者白博(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參與FCoin的QOS項目定向公開配售的基本上是持有FT的國內投資人。

投資者黃平(化名)稱,其通過機構分銷商認購QOS份額,並按照要求提供了身份資訊。“需要一張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同時需要一張帶上時間資訊的照片,證明是當天拍攝的。”

北京某大型律所律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發幣不得面向中國境內居民。“交易所應該做好KYC,不得設計中文頁面等。既然KYC認證就不允許中國大陸居民購買,而拿身份證認證無疑是明知對方是中國投資者還讓其購買。這種行為違法。銷售對象是境內投資者,行為發生地也在境內,這當然屬於中國法律所管轄。”

同時,FCoin被投資者質疑存在非法經營的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FCoin與張健旗下的北京博晨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博晨”)有業務合作。北京博晨成立於2016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張健。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博晨是一家區塊鏈技術標準與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區塊鏈技術標準與解決方案的研究、開發、區塊鏈應用系統的部署及運營,由行業資深團隊創建。

“北京博晨給FCoin提供技術服務,FCoin注冊在新加坡,其與FCoin簽署了服務協定。不管簽什麽協定,北京博晨作為一家境內公司,運營數字貨幣交易所肯定不合規。”王韜透露,北京博晨位於北京的辦公地系FCoin的人力資源、市場等部門,在旁邊的綠地中心辦公地集中為客服團隊。

該公司網站資料顯示,北京博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大望京巨集泰東街浦項中心B座25層。中國證券報記者8月27日趕赴該場所,發現已人去樓空。附近公司員工稱一周前發現北京博晨已無人辦公。

早前在FCoin平台上線的QOS項目承銷商就包括張健控制的歌者資本,而歌者資本的運營主體或為北京歌者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後者系境內注冊,經營範圍主要是資產管理、投資管理、項目投資。此外,其經營範圍顯示,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不得以公開方式募集資金。

被指監守自盜

業內人士表示,項目方上大型數字貨幣交易所一般需繳納上千萬元的費用,小型的也需數百萬元。但FCoin創業板推出的“累計充值人數排名”上線機制,則宣稱“免費上幣”,一時吸引了眾多項目湧入FCoin。

6月28日,FCoin公告稱,即日起至2018年7月1日0時,平台將按照各創業板支持幣種的充值账戶數進行排名,累計排名前20的幣種,將獲得在2018年7月2日在FCoin創業板首發開通交易的資格。平台會在6月28日開通排名頁面。7月1日之後,平台將每日0時“累計充值人數排名”的前5名,安排第二日開通交易,並以此類推。

“用戶向自己的FCoin账戶裡充值某一個代幣,交易所依據充值人數排名,決定哪些項目可以上。”資深區塊鏈業內人士譚森(化名)表示,FCoin的累積充值人數排名機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項目方上交易所的成本。同時,存在涉嫌挪用用戶代幣的行為。

譚森出示的Etherscan(以太坊數據監測平台)截圖顯示,7月1日-7月15日,存在很多“空投”記錄。“基本可以認定為FCoin的用戶地址,FCoin在該時間段推出了上幣策略。”中國證券報記者將該區間10多個幣種逐一比對,發現上述代幣基本上都在FCoin平台做過資訊公示。

譚森指出,ISC、Insight Chain、MOT和ContentBox Token四種幣發生了轉出。查詢FCoin網站資訊發現,MOT已在FCoin開放了充幣和提幣。也就是說MOT的轉移可能合理。“而ISC、Insight Chain和ContentBox Token並沒有在FCoin開放充值和提幣。這些幣的轉移說明交易所或其內部人員動用了應該屬於用戶的幣。這不合理。而且這些幣都被轉移到同一個地址。”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前述三個幣種確實未開通充值與提現功能,且均陸續打入前綴為“0xe6ffc54e54f451e9”的以太坊地址,後續又發生轉移。

“從邏輯上說,那是項目方給用戶的幣,應該屬於用戶。但是被交易所沒有讓人家提出去,也不能在交易所使用,而是交易所挪走了,這有問題。”譚森表示,在不開放充值提現的情況下用戶無法使用。

隨意更改規則

近期FCoin平台多個幣種出現破發。除了市場環境因素外,多源於其自身對所上項目缺乏有效審核,造成眾多“空氣幣”項目上線。此外,FCoin頻繁修改規則也被詬病。

7月20日,在FCoin創業板上交易的ARP出現異常暴跌。短短幾分鐘,ARP對ETH的價格從0.2美元跌至了0.03美元附近,跌幅達85%。當日,ARP一度跌到0.00007ETH,幣價接近歸零。

對於ARP價格暴跌,王韜認為一定程度上在於FCoin對項目沒有做到嚴格審核。“沒有嚴格審核,導致很多垃圾幣上市。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在FCoin上開店,但上邊的是真貨還是假貨他不會管。”

某項目方創始人呂駿(化名)稱,相比於FCoin依靠流量充值即可“免費上幣”不同,許多大型數字貨幣交易所有相對規整的審核流程。由於排隊項目方較多,很多項目方對於上線時間無法判斷。而FCoin則向眾多項目“敞口大門”。

FCoin7月2日開通的創業板成了“發幣機器”,首發時有21個幣種。截至7月23日,交易的幣種近百個。也就是說,約20天時間,FCoin上發行了近80個項目。統計顯示,FCoin創業板上的項目超過120個,破發率90%以上。

此外,FCoin隨意更改規則。王韜坦言,大家對Fcoin比較失望,其機制有些隨意,很多規則出現變化。“每天公告更改之前的規則,朝令夕改。”

統計顯示,FCoin僅在7月就發布了78則公告,多處涉及規則調整。7月12日,創業板公示退市規則,7月13日,創業板上幣規則調整,7月21日,創業板暫停新項目申請。

呂駿認為,FCoin頻繁修改規則的背後是在調和各方利益。“這個規則可能有利A,下一個規則有利B,但不停地修改規則受損的是整個平台。”

7月21日,FCoin推出子品牌FOne,並開放FOne交易區申請。後續公告稱,FCoin認證的保薦機構均可以在FOne申請以自己品牌命名的交易區(或多家保薦機構聯合命名的交易區),在此專區內擁有上幣權,運營權及制定規則的權利。同時,保薦機構須對項目狀態進行實時風險評估與處置。

“這等於把項目上幣決定權給了保薦機構。這些保薦機構能對項目起到多少審核作用呢?”呂駿質疑,FOne不過是將交易區內的項目風險甩給了保薦機構。而上幣背後難免存在FCoin與保薦機構的分成。

值得注意的是,FCoin在FT幣價暴跌之際,於6月18日推出了平準基金計劃。FCoin表示,由於FCoin平台剛剛建立不久,產品和技術都在快速完善當中,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還不成熟。這導致此階段易形成暴漲暴跌。FCoin平準基金會在FT基本面沒變的情況下,當市場出現非理性的暴漲暴跌時,通過公開的市場操作來維護市場穩定,形成FT的價值中樞。

“他自己搞了平準基金,等於說自己要操作幣價。平準基金在FT跌幅較大時,用這個穩定價格。”王韜直言,其他交易所也沒有公然使用類似平準基金的做法。

亂象亟待整頓

多位受訪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FCoin只是數字交易所亂象的一個縮影。交易所原本僅靠手續費來運營,但數量龐大的交易所讓市場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手續費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肆意“收割”項目方與投資者的行為頻頻出現。

“有的交易所直接在後台改數據。這些問題於去年集中出現。隨著分布式交易所的出現,情況有所改觀。”黃偉介紹,很多交易所為賺取“上幣費”,對所上項目缺乏審核,造成眾多“空氣幣”湧入平台。

對於用戶遇到的提幣難問題,黃偉指出,很多屬於交易所挪用用戶的數字資產所造成。“用戶充值了1000個比特幣,這些資產並沒有真實趴在账上,而交易所為了周轉不會讓投資者輕易提幣。”當幣價出現大漲,有時投資者想套現發現無法操作,有的交易平台網絡出現中斷。“其實就是交易所與項目合夥這段時間不讓交易,便於項目方出貨。”

區塊鏈從業者張錚(化名)表示,有的交易所通過收取項目方“上幣費”和沒有成本的代幣,讓項目方難以繼續運營。“假如早期融了100萬元,首先將一半資金用於上幣費,剩下一筆錢本來可以用於風險控制。但交易所拋售那部分代幣,幣價被砸穿,項目方就沒錢了。”

張錚直言,目前眾多交易所建立自己的基金投資孵化項目,然後讓項目上自己的平台。這種行為存在“越位”的情形,打亂了市場秩序。“交易所投資項目涉及利益相關性,它會主動拉盤,幣價上漲進而吸引投資者參與。這對其他項目而言不公平。”

“有些交易所排名靠前,其實一個用戶都沒有,很多是量化機器人(行情300024,診股)在操作。”張錚稱,有的交易所還要求項目方“左手倒右手”,幫平台刷流量。

對於這些亂象,張錚表示,交易所無門檻高暴利是重要誘因。“利益驅動下引來眾多人參與。而交易所可以通過模板7天就能搭建完成。”

了解更多區塊鏈實時動態,請關注官方網站方網站方網站http://www.babifinanc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