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有些人供僧、修路、造經堂,但卻沒有什麽功德?

隨著我們心的善惡,一切黑業、白業以及業力的強弱,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有些人表面上供僧、修路、造經堂,似乎功德特別特別大,但如果沒有善念、只有惡心,這些也只是一種形象而已。所以,功德的大小不隨形象,關鍵在於內心。

——索達吉堪布

《德育古鑒》中有個人叫衛仲達,有一次他的魂被引到陰間。冥官令手下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惡檔案呈上來。他發現自己作惡的檔案堆滿整個法庭,而行善的記錄,卻只有筷子那麽小的一卷。

冥官吩咐拿秤來稱,沒想到那一大堆惡事的檔案,反而比行善的記錄輕。冥官說:“你可以走了。”

衛仲達問:“我年紀還不到40歲,怎會有這麽多的罪惡呢?”

冥官回答:“只要一念不正,陰間就有記錄,不必等到行為犯法。”

衛仲達又問:“那小卷行善的檔案,寫的是什麽內容?”

冥官說:“朝廷想大興土木,建造三山石橋,叫很多老百姓去做苦工。你上書建議朝廷不要這麽做,這一卷就是你奏章的底稿。朝廷雖沒接納你的建議,可你這一念善心是為了萬民,所以力量非常大。”

這些民間故事,在善惡因果方面有很甚深的意義。在我們藏地,也有許多這樣的民間故事、民間習俗,勸導人們要如法取捨因果。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了知,善心的力量非常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一直處於善心的狀態,修行肯定會成功。否則,即使天天閉關、念咒語、作功德,但惡心充滿的話,形象上再怎麽了不起,也沒有特別大的功德。

現在有不少人,平時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心很惡,特別不善良,哪怕殺個人也一點都不在乎,包括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這樣的話,你修大乘佛法真是白修了。

阿底峽尊者曾說:“修行的驗相,關鍵看煩惱是否減少。”如果煩惱減少了,說明修行有進步;假如你煩惱沒有減少,反而惡心越來越增盛,修行又會好到哪裡去呢?

所以,修行的好壞主要在於心。若懷有一顆善心,縱然身體做的事、口中說的話不太如法,但因為心百分之百善妙的緣故,這些也會成為善法。

《心地觀經》也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整個三界輪回中,一切皆以心為主宰。假如你有清淨心、信心、悲心,就有解脫的機會;若是沒有,隻耽著於表面行善,究竟還是會深陷輪回,無法得到超脫的聖果。

其實,不要說修行人,就算是世間人心不善,也會大大折損自己的福報。

從前,福建有一個姓李的,他赴京應試,路過衢州。有個店主夢見土地神對他說:“明天有個李秀才來,他有望高中,你要好好接待他。”

第二天早晨,李生果然來了。店主殷勤款待,送給他乾糧,並提供車馬。李生問其原因,主人把所做的夢告訴了他。他聽了非常高興,晚上暗自琢磨:“一旦我考中當了大官,妻子相貌太醜陋,不配當官夫人,該換一個才對。”

李生走後,店主又夢見土地神說:“那個人居心不良,功名還沒成就,就想拋棄妻子,現在他已失去考中的希望了。”

李生再來時,店主對他非常冷淡,甚至不留他住宿。李生又問是什麽原因,店主原原本本地講給他聽。李生又驚又愧,灰溜溜地走了,一輩子都未得到功名。

可見,一念善惡對自己的命運影響很大。

在世間上,心地善良的人,不但自己問心無愧,別人也會交口稱讚。而心腸歹毒之人,即使有各方面的能力,做過一些貢獻,人們也像見到毒蛇一樣,對他沒有信任感,不敢經常接觸,以免被他坑害、出賣。

所以,心地善良,應該是每個人的追求目標。然而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一味追求的,只是金錢、洋房、名牌,對真正有利的善心,卻嗤之以鼻。其實,你若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就算沒有那些身外之物,生生世世也非常快樂。相反,假如你心存惡意,那無論做了多少善事,也統統成了惡法。

因此,大家不管在城市裡也好、寂靜山中也好,坐車也好、乘飛機也好,早上起來也好、晚上睡覺也好,唯一要修心地善良。對偶爾冒出來的貪嗔癡分別念,要想方設法盡量懺悔。

宗喀巴大師說過:“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心若善良,出世間的五道十地會順利得到;心若不善,不但得不到這些,反而可能墮入三惡趣。所以,解脫與沉淪完全依賴於自心,我們一定要精進修持善心。

現在有些人心非常惡,儘管暫時享受種種快樂,但這也只是前世善業的余報,消盡後就沒有了。一旦他閉了眼,今生所造的惡業定會成熟,無欺感受痛苦的果報。所以,只有心地善良,才是一切快樂、一切功德的根本。

《了凡四訓》中曾記載:呂洞賓當年跟漢鍾離學點鐵成金術時,漢鍾離告訴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幫助很多貧困的人。”

呂洞賓問:“此金以後會不會變為鐵?”

漢鍾離回答:“五百年後,鐵才會恢復原形。”

呂洞賓說:“如此,則害了五百年後的人,我不願意這樣做。”

漢鍾離讚歎:“修仙本要積累三千功德,你這樣的存心,三千功德已圓滿了。”

這雖是道教的說法,但佛教中也有類似的公案,如大悲商主、星宿婆羅門的故事,儘管表面上看來是惡行,但以一顆純淨的善心,短時間內就能圓滿無盡資糧。

所以,佛陀在《本事經》中雲:“由意有清淨,故有說有行,樂隨此而生,如影隨形轉。”有了清淨的心,身體和語言就會變得清淨,所做的一切會感得樂果,這種快樂就像影子跟隨身體一樣,無論到哪裡都會跟著你。反過來說,心若不善,身體和語言也會變成不善,這樣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會成為痛苦之因。

這一點,大家要反反覆複思維,經常觀察自己做得如何。

敬摘錄《前行廣釋》

修行人應該表裡一致

有些人不注重修心,只是在外表上詐現威儀,這種人的行為一看就知道是偽裝的:噢,這肯定不是發自內心的行為,因為某人很出名,所以他在模仿某人,你看他連合掌都學著那個人的樣子。

其實人的發心是很難隱藏的,如果一個人真正有悲心,他的言行都蘊含著慈悲,透過行為可以感受到他內在的悲心;如果心裡一點悲心都沒有,可是外表裝得特別慈悲,看起來好像比觀音菩薩的悲心還大,這也許暫時會蒙住一些人,可是時間長了終究會原形畢露。

修行人應該表裡一致,甚至如果自己心裡有什麽不滿,也可以當面直接說出來,這樣的話,別人暫時也許會認為你很壞,但這遠比口蜜腹劍的小人好得多。

總之,我們需要的是內心遠離害心、具有慈悲心。《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中雲:“若不修慈悲,能行嗔害心,雖行諸善行,死入於泥犁。”古德曾說:“隻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相大小。”

因此,一切善惡主要依賴於心,我們務必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否則,非但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甚至連人天善趣也無法獲得。

希望有些念佛的人注意了,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自己經常對別人生害心或者與道友關係不和,一開口就說別人的過失,那根本不會有解脫的機會,死後只能長劫在惡趣感受痛苦。

很多經論中都宣說了害心的過失。如《入行論》雲:“博施諸佛子,若人生惡心,佛言彼墮獄,長如心數劫。”如果有人對菩薩產生惡心,佛陀說此人產生了多少刹那的惡心,就會在多少大劫裡於地獄中感受痛苦。

此論又雲:“誰製燒鐵地?女眾從何出?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地獄裡燃燒的鐵地是誰製造的?鐵柱山的女眾是從哪裡出生的?佛說這些沒有其他的作者,這都是轉生地獄者的惡心感召的,所以三界中最恐怖的就是這個心。

另外,《念處經》雲:“心為敵中敵,心外無他敵,如燧木自焚,心為自心毀。”在一切怨敵當中,心是最可怕的怨敵,除了自己的心以外,再也沒有更厲害的怨敵了,猶如燧木通過摩擦而毀壞自己一樣,以惡心也會毀壞自心的一切福德和善根。

《入中論》雲:“若有嗔恚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頃能頓壞,故無他罪勝不忍。”

《正法念處經》亦雲:“心是第一怨,此怨最為惡,此怨能縛人,送到閻羅處。”惡心是第一怨敵,是最凶惡的怨敵,它能捆縛凡愚並將他們送到閻羅獄卒那裡。

總之,包括地獄的燒鐵地在內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害心感召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徹底斷除害心。如果一個人的心沒有調伏,什麽壞事都能乾得出來。

現在有些人就是由於心沒有得到自在,在感情、工作等方面遇到不順時,對他人、社會產生不滿,最後做出對自他有害的行為。其實,外境並沒有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糟糕,如果他們能調伏自己的心,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可是不學佛的人很難懂得這個道理。

敬摘錄《藏傳淨土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