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啤酒股雄起,能持續多久?

擼著麻辣小串,喝著冰鎮啤酒,這個異常炎熱的夏天就這麽過去了,但啤酒股的火爆,也許才剛剛開始。

8月16日,啤酒雙雄公布了半年度業績,一改過去的羸弱:

青島啤酒(600600.SH)實現營收165.5億,同比增長9.22%;淨利潤16.3億,同比增長25.21%。華潤啤酒(00291.HK)實現營收188.25億,同比增長7.2%;淨利潤18.71億,同比增長24.1%。

靚麗的業績,自然反映到股價上。青島啤酒強勢漲停,華潤啤酒也大漲逾8%,並帶動整個啤酒板塊上演了一出“秋日躁動”。

啤酒股為何業績回暖?很重要的因素是“漲價”。

2013年之後,我國啤酒總銷量呈現不斷下滑趨勢。任何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呈現這個趨勢,從國外的發展來看這個趨勢不可逆,也就是說總銷量想要再增長已經很難了。

國內啤酒企業以前是以價換量,現在量不增長了,也只能“以價換量”。過去兩年,提價幾乎所有的啤酒廠商都在做一件事。

當然,競爭激烈的啤酒行業,主動提價並不容易。過去兩年啤酒企業提價,更多還是基於成本上漲的考慮但同時每個啤酒廠商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順勢發展高端產品。

青島啤酒業績持續復甦,主要就是高端化邏輯的兌現。從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其增量主要來自中高端品牌青島啤酒,而低端品牌嶗山基本沒有增長。

發力高端品牌,這是國內啤酒企業近幾年主要講的故事。而在此背景下,我國啤酒巨頭們似乎也正在迎來一輪復甦。

高端啤酒,能拯救市場不斷萎縮的啤酒行業嗎?

/ 01 /跑馬圈地時代落幕

過去的許多年,啤酒之所以不賺錢,跟行業發展階段有很大關係。

跟許多行業一樣,改革開放後,伴隨經濟的騰飛,我國啤酒產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伴隨行業的高速發展,以及國家對啤酒行業的扶持,啤酒企業的數量也與日俱增。1985年全國一下子湧現出了800多家啤酒廠,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啤酒廠。

整個行業到達一定量級後,必然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不過對於啤酒行業來說,大魚要想吃小魚,成本可不低。

啤酒的二氧化碳濃度高,酒精又能夠溶解多種有機物,玻璃瓶作為無機物耐壓、不易變形,最適宜儲存啤酒。但玻璃瓶重,加上瓶子還要回收,一來一回運輸成本極高。成本最終都會反應到銷售價格上,這還怎麽跟當地的啤酒廠競爭?

所以,並購當地的啤酒廠,是大魚吃小魚的唯一方式。也正因此,重資產運營的啤酒廠,固定成本很高,賺錢不易。

招商證券在研報表示,光算產能利用率關係折舊、人工費用等攤銷,一般單一30-40萬噸產能固定成本高達8000 萬-1億元。

而在競爭激烈的年代,啤酒企業紛紛將“市場為王”做為宗旨,采取價格戰的方式跑馬圈地。

所以啤酒企業利潤池形成需具備兩點:一是市場容量足夠大,100萬千升以上;二是區域市場龍頭市佔率足夠高,至少40%以上。除非你是區域龍頭,不然很難賺到錢。

的確如此。經過多年的拉鋸戰,龍頭啤酒企業的勢力格局變得更加清晰,國內啤酒企業基本是三分天下。

華潤雪花佔據四川、貴州、遼寧、江蘇、安徽,青島啤酒佔據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燕京佔據北京、內蒙。

外國品牌百威英博佔據福建、江西、湖北,嘉士伯佔據新疆、西藏、雲南、重慶。31個省份中,大部分都已經形成單寡頭壟斷。

當下,青島啤酒主要利潤來自山東,華潤、燕京等國內巨頭利潤也主要來自其少數的優勢區域。

行業初期,龍頭啤酒企業靠著不斷吞並地方品牌,營收增速上至少看著還可以。但在存量時代,就不行了。

龍頭企業再想擴大自己的地盤不容易。2013年至今,雖然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但CR5也僅僅從65.2%提升至70.4%,。

根據GlobalData的數據,2013-2018年龍頭的市場佔有率基本不變。華潤雪花從20.4%提升至23.2%,青島從15.4%提升到16.4%,燕京從10.6%下降至8.5%,嘉士伯從5.9%提升至6.1%。百威英博從12.9%提升至16.2%。

在這樣的背景下,龍頭啤酒企業的策略逐漸從“市場為王”轉變為“盈利為王”,在銷售和生產兩端,開源節流。

節流方面,國內啤酒廠則紛紛關閉低效工廠,玩起了自發性的供給側改革。

最積極的是已經被嘉士伯控股的重慶啤酒,自15年開始便已率先啟動;華潤雪花17年啟動,當年關閉7家,18年又關了13家,預計還要關60家;青島18年關了楊浦和蕪湖公司。

而開源,就是發展高端市場。

/ 02 /

銷量持續走低後的高端化之路

長期來看,國內啤酒銷量持續下滑會是趨勢,且相當長時間不可逆。

啤酒的主力消費群體,是18-40歲的年輕人、青年人和中年人,年紀更大的人,則更傾向於喝白酒或不喝酒。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2011-2016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佔比由13.7%提升至16.7%,但40歲以下人口的佔比從56.4%下降至52.5%。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啤酒行業,想要再次出現明顯的放量並不容易。不管是日本、美國還是歐洲國家,整體趨勢大都如此。

在總銷量下滑的情況下,要想保持業績不下滑,似乎也只能提價了。

這一輪啤酒企業業績回暖,最大特點就是漲價,具體表現為噸價提升。較2018年,青島啤酒2019年上半年每噸出廠價為3499元,增長5.04%;珠江啤酒每噸出廠價為3438,增長5.52%;華潤啤酒每噸出廠價2952元,增長4.53%......

不過你會發現,出廠價大幅提升,毛利率增長有限。2019年上半年,青島啤酒毛利率為40.11%,而去年同期為39.37%;華潤啤酒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為37.85%,去年同期為36.00%......

其實,啤酒企業集體漲價,更多的是基於成本的考慮。可以看到,2017年以來,啤酒最主要的成本大麥和包裝物玻璃、瓦楞紙等都出現了明顯的漲價現象。

這些,自然也都反映到啤酒廠商的成本中。隨著物料成本的上升,啤酒每噸成本也是直線上升。

近兩年也不是啤酒企業第一次大幅提價。從上圖你可以看到,2007-2008年以及2011-2012年,啤酒企業成本均出現大幅上升的情況,而啤酒企業在那幾年也都紛紛提價。但啤酒企業的毛利率,在那幾年基本沒有變化。

在競爭激烈的啤酒市場總體提價很難。不管是雙寡頭的美國,還是三寡頭的日本都是如此。提價幅度基本也就是跟著CPI增速走,抵掉上漲的成本後,利潤率基本不會發生變化。

總銷量下滑,國內啤酒企業也只有無奈。對比2018與2013年,青島啤酒少賣了7億升,營收下降了17億,降幅6%,淨利潤下降了5.5億,降幅28%。燕京啤酒少賣了18億升,營收下降了24億,降幅17.5%,淨利潤下降了5億,降幅73.6%。

不過,提價不好提,發展高端產品總可以吧。2013年以來,我國啤酒行業產銷總量均逐年下降,但細分來看高端市場強勢。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3-2018年進口啤酒(超高端,價格>15元/500ml)的銷量年複合增速高達35%。根據歐睿,2003-2017年我國高檔啤酒(零售價高於14元/升)銷量佔比從1.8%提升至9.2%。

青島啤酒上半年業績表現強勢,更是基於高端啤酒的帶動。今年上半年,青島啤酒中高端啤酒銷量同比增長6%,而低端品牌嶗山幾乎沒有增長。

近幾年,國內啤酒企業自然是紛紛發力高端市場:

青島推出了經典1903、奧古特、鴻運當頭、皮爾森等高端產品。華潤則推出了勇闖天涯superX、臉譜系列、匠心營造、MARRSGREEN等高端產品,還收購了喜力......

國內高端啤酒市場,一時狼煙四起。

/ 03 /

高端化能否讓啤酒企業回春?

說起高端化,就不得不提百威。2018年,百威亞太的噸價為5600元,是青島的1.67倍,華潤的1.9倍。這是國產啤酒所不具備的。

憑借高舉高打的姿態,百威在國內高端啤酒市場高歌猛進。2012年到2016年, 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領域,百威的市佔率從40.2%提升至46.6%,不僅穩居第一,而且是前五大品牌中唯一的上升者。

其實國內啤酒企業,早就在高端啤酒市場發力。2010年青島啤酒收入結構中,就已經將高端啤酒銷量單獨劃分,為97.56萬千升。就是近些年來,發展不順暢。

2015年,青島高端啤酒銷量達到174萬千升。2016年、2017年高端啤酒連續下滑至162萬千升。2018年173萬千升的高端銷量,也不過是與2015年持平。

華潤近年推出臉譜、SuperX, 消費者接受度平平,19年推出匠心營造、黑獅黑啤、Marrsgreen,繼續試水。

對於國內啤酒企業來說,高端化面臨著困境。畢竟,高端啤酒和低端啤酒的打法不一樣。

早期,國內90%的啤酒消費來自低端市場,超市、小賣部,大家拚的不是品牌和技術,而是渠道和價格。但是高端消費場景在哪裡?主要在夜店等娛樂渠道。

怎麽讓大家認識到你,自然是高強度的推廣。所以你可以看到,百威又是中國電音節、又是世界杯的,用錢去開路。

百威亞太的銷售費用率,和國內啤酒企業就不是一個量級。2018年,百威亞太銷售費用率超過25%,但是國內啤酒三巨頭都不超過20%。

當然,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叫事。對於國內啤酒企業來說,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從低端往高端走能不能順暢的問題。就好比奇瑞突然出了一款新車,性能接近奧迪A8,價格也和奧迪A8差不多,會不會有人買單?

國內啤酒三巨頭的發展,就是從低端起家。通過低端產品成為霸主,似乎也會被低端屬性桎梏。華潤推出的臉譜、SuperX,同樣也是高銷售費用去高舉高打,但反響也就平平。這才斥資23億收購了喜力中國區業務。

從國內外企業近幾年的態勢來看,國內高端啤酒市場競爭同樣激烈,國內企業誰能真正立足還都是未知數。

除此之外,更需要關注高端市場究竟能有多少市場份額的問題。經過高速發展,我國高端啤酒市場銷量差不多是10%。2017年,日本啤酒銷售額約為6200億日元,其中高級啤酒622億日元,佔比11.20%。

圖片來源:朝日啤酒2017年年報

不同的國情,市場發展會有所區別。但總體來說,啤酒高端市場的銷量注定會是有限的。

短期來看,發力高端市場啤酒企業的復甦應該不是難題。但在總銷量下滑的情況下,能否通過高端化讓業績持續亮眼,相信還需要觀察。

長期來看,在總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日本和美國啤酒巨頭們國內的收入,都失去了成長。

國內啤酒企業的表現,又將如何呢?

文/孫勇

孫勇:七年私募基金從業,長期研究消費股,重點關注食品飲料等領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