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蘿蔔是一家,中藥叫萊菔子,可消食化痰,治療多種胃腸不適

中國有句俗語,叫「冬吃蘿蔔夏吃薑」,說起來,其道理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都蘊含著未病先防的理念。

蘿蔔可以消食下氣導滯,屬於食物,不是藥物;蘿蔔籽,跟蘿蔔同出一家,中藥名為萊菔子,可以下氣定喘,消食化痰,通降胃氣,屬於常用中藥的一種,其消食導滯的作用更佳。

國醫大師徐景藩在臨床治療慢性胃腸病過程中,非常善於配伍使用萊菔子。

萊菔子,性平味辛甘,入肺脾胃經,功可下氣定喘,消食化痰,通降胃氣。《滇南本草》稱其可「下氣寬中,消臌脹,功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痛」;《本草綱目》謂其可「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醫學衷中參西錄》雲:「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鬱,消除脹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

歸納起來,萊菔子藥性相對平和,不傷陰不助熱不耗氣,主入肺脾,作用趨勢向下:可理肺氣,下氣定喘,可理胃氣,通降胃氣;可以清除肺胃的病理產物,「肺為貯痰之氣」,可化痰;可消食。

怎麼使用萊菔子的呢?

1、用於胃脘或整個上腹部脹滿不適,餐後加重,食欲不振,噯氣則舒者;

2、飲食過飽,酒食不節,胃中食滯,胃脘脹痛者;

3、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胸骨後不適,甚則隱痛,痞悶不舒;

4、習慣性便秘,可配伍萊菔子,具有較好的通便作用;

5、與補氣葯配伍,可使補而不滯。如配伍人蔘或黨參,可健脾益氣而不滯氣,對於慢性脾胃病中常兼見的脾虛和氣滯非常適合。突破了傳統觀念認為的萊菔子製黨參或人蔘。如《本草新編》所述,「人蔘得萊菔子其功更神」。

使用萊菔子的2個經典名方:

1、保和丸:主要用於飲食積滯之證,與神曲、山楂等消導之葯配伍,功在健胃消食導滯。

2、三子養親湯:主要用於老年人痰喘咳嗽等證,與蘇子、白芥子配伍,功在下氣化痰定喘。

(部分圖文來源:脾胃養生主)

胃部調理,微信weichang00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