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煤炭大市“無煤村”更新資源觀:從寂寂無名到網紅打卡地

山西晉城“無煤村”興起鄉村旅遊,吸引遠近遊人避暑休閑。 李新鎖 攝

中新網晉城7月17日電 題:煤炭大市“無煤村”更新資源觀:從寂寂無名到網紅打卡地

記者 李新鎖

在山西煤炭大市晉城,洞頭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裡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集體無收入,是典型的‘三無村’。”17日,年過七旬的洞頭村原村支書王全富說,村民以前因為沒有煤炭資源而苦惱,現在卻憑借良好的生態資源收入頗豐。

山西晉城“無煤村”更新資源觀,從寂寂無名到網紅打卡地。 李新鎖 攝

16日,在從晉城市城區通往洞頭村的路上,一側山崖林立,一側白水河逶迤。山谷中,不時可見滿載煤炭的列車駛過。當地人說,這是太焦鐵路(山西太原到河南焦作)的一段,每天都有大批山西的煤炭經此輸送到外省。

據《澤州府志》記載,早在唐代,這裡就是一個遊覽之地。然而,由於大山阻隔、交通閉塞,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村民依然面臨飲水、求學、交通等難題。此後,洞頭村陸續遷出124口人,是當地出了名的窮村。

王全富回憶說,因為交通閉塞,村民外出只能“出村下河灘”。一到冬季大雪封山,村子就和外界斷了聯繫。青壯年結婚娶妻成了大難題。後來,村民集資劈山開路,才修成一條2.1公里長的“掛壁公路”。

官方資料顯示,晉城近六成的土地下面埋藏著煤炭。煤炭“黃金十年”期間,很多村莊依托煤炭資源名噪一時,村民也大多依附在煤炭上下遊謀生。

彼時,洞頭村村民僅靠山上的幾畝薄田種植小麥、玉米為生,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王全富說,因為地下無煤炭、地上無企業,洞頭村人很羨慕有資源的村子。

轉機發生在2008年。在經歷幾輪煤炭經濟起伏之後,當地政府意識到經濟轉型的迫切,洞頭村因為生態良好、村落風貌完整而被納入地方政府視野。

王全富說,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洞頭村整修街道、建設登山步道、采摘園,不少人辦起了農家樂餐飲、旅店。按照“不破壞生態、不破壞古院村落、不修高樓”的原則,洞頭村在保持村落風貌的同時,興起鄉村旅遊。

“如今,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洞頭人的共識。”王全富說,當地人意識到,“生態良好、空氣清新”也是一種資源,他們自覺地保護山上植被、植樹護樹。

從封閉、自卑的“三無村”到遠近知名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在資源觀念轉變之後,洞頭村憑借後發生態優勢培育康養、休閑等旅遊業態。

16日,行走在洞頭村,停車場內車輛密集、農家旅店生意紅火。三五成群的遊人穿行在大街小巷,或采摘果蔬,或品嚐農家飯食。小廣場上,幾位來自河南的網紅以收割後的麥田為背景錄製小視頻,和網友互動評論。

其中一位張姓男子表示,和河南相比,這裡清涼幽靜。從網上看到消息後,我們慕名而來走秀、拍攝,網友反饋頗為熱情。

10年前,當地民營企業家彭晉峰就開始投資洞頭村。在他看來,作為煤炭大市,更新資源觀、深度對外開放,是資源地區必經之路。

彭晉峰說,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洞頭的青山綠水、自然生態是一種寶貴資源。接下來,洞頭會陸續布局民宿、康養等旅遊業態,讓生態資源發揮出更大產業價值。

不僅如此,在晉城市委書記張志川看來,洞頭村是當地鄉村振興的試點。針對洞頭現象,張志川表示,要充分盤活農村生產要素,用市場手段拿到鄉村振興的“第一桶金”,在洞頭形成有益的探索,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