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後,是中國視覺特效的十年探索

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春節上映以來,成為了全民熱議的話題。這部根據作家劉慈欣同名原著改編、青年導演郭帆執導的《流浪地球》,被媒體冠以“中國科幻崛起之作”,“中國科幻的里程碑”等多個頭銜,而且在電影界和評論界都得到了廣泛好評,國內累計票房已經突破46億。

郭帆為首的創作團隊經過4年的艱辛磨礪,他口中的這部“小破球”終於亮劍出鞘,展示出了與美國好萊塢特效大片不一樣的觀念和價值,也拍出了一部具有中國民族性的硬科幻電影。

十年探索的中國視效

2010年,卡梅隆執導的好萊塢3D科幻視效大片《阿凡達》席卷全球,奇觀式的3D科幻場景讓中國觀眾大開眼界,歎為觀止。在那時,中國的後期視效行業也剛剛開始起步,通過引入海外後期視效的製作流程,參與製作海外的影視項目,熟悉特效核心技術,掌握後期製作流程,讓很多的視效製作公司開始嶄露頭角。同時,這些公司也慢慢參與到國產影視劇的製作流程中,為中國影視視效行業搭建起了雛形和框架。

《阿凡達》上映前兩年,地處懷柔的中影數字製作基地正式落成並開始營業,這個影視基地的落成對國內影視後期製作行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全國電影市場中,主打視效的國產電影也是逐年增多,這些優質的電影項目,使整個後期製作行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死磕”出來的《流浪地球》

對於影視後期製作,大眾認知上還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很多人都以為剪輯工作就是後期製作的最後工序了。其實不然。

就以《阿凡達》為例,電影全長為160分鐘,影片60%內容靠後期視效(CG Computer Graphic)合成,剩下的40%靠演員演繹。在技術層面,卡梅隆的團隊從3D攝影機,到“臉部圖像捕捉技術”的研發都有開創性的應用。在影片拍攝中,現場四周放置了120台固定攝影機,能夠以毫米為部門實時錄製所有演員的3D運動,在監視器上可以隨意渲染出任意角度的預覽鏡頭。正是《阿凡達》在全球視效領域革命性的突破,也使美國好萊塢大片邁入了3D特效大片的新紀元。

紐西蘭維塔工作室參與《阿凡達》視效製作的鏡頭解析視頻

如今特效鏡頭在國產電影中的比重也是越來越大,相關的很多製作都已經涉及到電影拍攝中的關鍵環節,比如視效鏡頭與攝影燈光組的配合,特效元素與真人拍攝之間的互動,這些方面的工作都關乎於影片後期製作中效率和影片特效部分的最終呈現,如果從前期籌備階段,後期視效團隊就能夠介入到核心創作,不僅能提高影片在後製階段的工作效率,還會減少很多的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流浪地球》就是在劇本階段就已經考慮到後期特效鏡頭製作等方面的工作了,而承製該片後期視效製作的是國內知名視效公司MORE VFX。

MORE VFX承接了全片800多個視效鏡頭,內部直接製作約400個視效鏡頭,大部分都是高級別、高難度的視效鏡頭,而這些視效鏡頭產生的任務量高達12000多個。《流浪地球》在前期概念設計時,MORE VFX的視效團隊就已經介入到了創作中,所以該片在世界觀搭建和在中國式科幻概念的呈現上達到了空前成功。這完全得益於影片前期階段導演團隊與視效團隊的通力合作,也讓國內視效界同仁們振奮不已!

作為同行,與MORE VFX有過合作的某視效公司創始人兼CEO表示:“同等的預算拿到國外去做,不見得能做到這個級別。影片的特效量和技術含量,在國內已經是最高的了。MORE VFX之前參與的《悟空傳》(2017)、《繡春刀II:修羅戰場》(2017)、《催眠大師》(2014)和《記憶大師》(2017)等眾多電影視效製作積累下的經驗,全部整合集中在一起,最後才死磕出了這部《流浪地球》!”

當看到《流浪地球》在製作上、票房上的成功,從業十年有余的他也是深表感慨:“《流浪地球》這種特效級別的製作,也是中國後期視效製作必須經歷的過程,全流程的視效製作不走這麽一遍,大家是總結不出這個經驗的。”

青年一輩引領視效電影

前不久,青年導演路陽的新電影《刺殺小說家》正式殺青。這部根據雙雪濤同名原著改編的電影也是由MORE VFX來承製後期視效工作。整個電影的視效製作,MORE VFX從前期籌備、劇本創作階段就參與其中,視效團隊從開機就來協助電影的拍攝,直到全劇組殺青。視效團隊全程參與電影的創作在國內也實屬罕見,這也說明以路陽為核心的主創團隊到MORE VFX的視效團隊都非常重視這個項目。

一位業界專家表示:“像路陽、郭帆這種懂後期視效,尊重後期行業的青年導演還是太少,在特效鏡頭的製作中,會做很多特效鏡頭的預覽版和測試版,用來確定鏡頭中特效元素的位置和動作細節。很多導演和製片人,看到這些鏡頭製作的初級效果,都無法做出有效的判斷。如果都看製作的最終效果,那整個後期視效製作的負擔就太大了,無形中也加大了很多溝通的成本。”

中國視效經過了十年的發展,之前很多從事後期製片、統籌工作的青年也慢慢進入到電影前期籌備、拍攝等前中期的環節中去了。這位創始人說:“之前很多共事過的同事和朋友,都去了前期公司擔任了執行製片人、製作助理這些工作,他們都是懂特效的,對於後期視效這些事兒都能有所掌握的。如果再出來些像陸陽、郭帆這種年輕的導演、製片人,大家的認可度、默契度會越來越高,對整個產業的幫助就會越來越大。”

硬科幻大片打開視效公司困局

因為《流浪地球》帶來的後續效應,視效製作也引起了很多文化產業相關部門的重視。這位專家透露:“《流浪地球》讓很多文化產業的相關部門對這方面也重視起來了,對後期視效產業在政策方面也會有些扶持和補助。我相信未來整個的視效製作環境會越來越好!”

經過十年的摸索前行,以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作為中國十年視效發展的里程碑是毋庸置疑的。在未來影視發展的道路上,中國的視效產業還會經過不斷的優化、改良,集中整合優勢資源,拍出從故事到製作更加優秀的國產電影。

【文/張垚】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製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