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失蹤一年多 人臉識別幫他找到親人

失蹤一年多,精神異常的流浪者終於返鄉!今(16)日,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渝北區民政局獲悉,渝北區救助站工作人員連同渝北區民政局工作人員長途跋涉十餘小時,將一名精神異常的流浪人員護送返鄉,家人難以置信的是失蹤一年多的親人竟然還能活著回來!

精神異常 長期在外的流浪者街頭乞討

”一年前,我們開展救助行動時發現了他。”渝北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告訴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2017年1月18日,他們在重慶北站南廣場地下通道,發現一個穿著邋遢、行為舉止異常的流浪者海某(化名)。當他們上前詢問家庭情況時,海某根本不理睬,吐口水,嘴上還一直念著“錢”字。在救助站工作人員耐心引導下,一路停停走走才到了火車北站救助點。

海某(右)在重慶北站北救助

本著“先救治後救助”的原則,渝北區救助站工作人員將他及時送往指定醫院救治。就醫後,見海某有了明顯好轉,工作人員開始詢問其個人情況,他反反覆複隻說家在思迪(音),除此之外身上只有一個“k”和“o”字母文身的明顯標誌,當工作人員把四川所有的縣名念給他聽,就因為發音問題,竟不知道他說的“思迪”就是喜德縣。

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開展尋親救助

按照救助管理規定,渝北區救助站工作人員及時對資訊不確定的海某通過全國救助尋親網以及其他尋親管道開展尋親,均無果。

“海某隻記得思迪(音),除此之外根本不與外界交流。”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就醫期間,醫務人員反饋,海某總是獨自呆坐,不和他人接觸和交流。

據了解,救助這一年,渝北區救助站工作人員依舊堅持通過多管道為其尋找家人。在一次救助工作交流中,工作人員得知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警察部門在試點“人像識別比對系統”(通過人臉相似度識別)可以進行資訊查詢,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工作人員發去了受助人員的照片。不久,竟然查出海某與四川涼山州一人員比對吻合,資訊顯示他是彝族人,今年31歲。

這一年來,海某在醫院接受治療。

據了解,通過一年的精心治療,海某身體基本康復。日前,渝北區民政局副局長張強帶隊參與護送。長途跋涉十餘小時後,海某終於被護送至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救助管理站。“當天上午,海某的哥哥打來電話,詢問弟弟情況,很快就來接他回家了。”渝北區救助站工作人員說。

人臉識別技術助他找到親人,渝北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等將其送至涼山州救助站。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周小平 /文 通訊員 吳光霞/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