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葉小知識—「中國十大名茶之普洱茶」

產於雲南普洱,屬於黑茶,擁有1700多年歷史,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

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大多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隻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國時期 「武侯遺種」,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農曆七月二十三日打開了普洱茶話。「茶山有茶王樹,較五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新中國誕生後,雲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機構,到1958年止,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茶18萬擔,但是發展的好勢頭被大躍進打亂了,因追求高指標,瞎指揮,強采重摘,茶樹大受摧殘,到文革開始的1966年,雲南茶仍只有19萬擔。十年動亂期間,茶葉發展緩慢,文革結束的1976年,面積到了127萬畝,而產量僅有32萬擔。

改革開放後的1990年,茶園面積達240萬畝,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雲南茶史的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烘青綠茶、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普洱茶也迎來了又一個輝煌時期。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普洱茶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猛海、猛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隨著雲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景谷、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猛宋、景邁、邦崴、千家寨、鎮沅、無量山、猛庫。

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於2008年5月13日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準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準也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批準發布,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七龍山茶莊源於河南省新縣八裡畈鎮七龍山村,該村山場面積624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9.6%以上,以種植茶葉為主。陸羽《茶經》中記載:「淮南茶,光州上,義陽郡、舒州次,壽州下,蘄州、黃州又下。」光州,今指河南信陽潢川、光山、新縣一帶。作為唐代八大茶區之一的淮南茶區,光州所產的茶尤為最優。

七龍山茶莊為了更好的服務茶農及創業夥伴,在鄭州「國香茶城」設立以產品研發、銷售培訓、品牌加盟為主的運營中心。未來,七龍山茶莊立足河南,輻射中原,精耕細作,完善線上線下布局,實現一站式茶生活,讓買茶賣茶更簡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