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8.1分的《小歡喜》憑什麽立住了“真實”二字?

文 | 棉花

相較於上個月的“CP亂燉”,暑期檔的劇集下半場,似乎是現實主義題材劇的主場。其中,檸萌影業教育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小歡喜》,由檸萌影業出品,愛奇藝、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伊犁長江聯合出品,目前正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及愛奇藝、騰訊視頻熱播,不僅令家庭教育劇重回收視巔峰,豆瓣評分8.1、超80%網友給出四星級以上好評的高口碑,也讓其被視為教育劇升級的代表。

不同於2016年暑期《小別離》中對初中留學話題的探討,《小歡喜》以高考這一社會熱點的切入,顯然具有更強的普適性。而在該劇#小歡喜太真實了#等熱搜話題下,除高考外,由家庭教育延展的“空降父母”、“戀愛型母女關係”其他社會話題,也引發不少觀眾的情感共鳴和積極討論。

而回歸劇集市場和家庭教育題材,值得思考的是,在家庭劇、青春劇內容日益同質化的當下,《小歡喜》是如何以“真實”直擊觀眾內心痛點、實現教育題材的再出發和再升級的呢?而在娛樂話題之餘,其帶給社會的關於中國式高考、代際溝通等現實生活的思考,又有哪些呢?

還原高考眾生相,再現高考價值思考

《小歡喜》以前作《小別離》主要人物方圓、童文潔的名字開篇,引出董文潔、方圓夫婦為典型代表的嚴母慈父組合,宋倩喬、衛東兩人代表的離異家庭及季勝利、劉靜忙於工作的都市留守型等不同家庭一同備戰高考的故事。

相較於以往影視作品中的高考群像,該劇中00後一代的逐夢姿態,顯然更為明確和獨立:方一凡喜歡用攝影記錄生活,季楊楊癡迷於賽車運動的“速度與激情”,喬英子則對航天情有獨鍾。

與之對立,70後家長們則在理所當然的強硬態度中,絲毫不掩對高考的推崇備至。比如童文潔區別對待藝考的“咱們不能參加這個藝考,踏踏實實、全心全意準備高考”,以及宋倩上升至人生高度的“如果你連高考都考不好,哪兒還有什麽人生啊”,都是中國式家長的典型代表,也引發了大量網友“太真實了”的感慨。

當然這也得益於主創團隊此前走訪上百戶高考家庭的調研經歷,這也讓該劇從誓師大會的流程、高三學生們大一碼的校服再到清華北大考生的房間,孩子、家長及老師不同立場的高考價值觀等多個極具“記憶點”的維度精準還原了“高考”這一命題,進而逐漸揭露應試教育背後的真實。

在家庭教育的主線之外,《小歡喜》還較為少見地將學校的升學率問題擺到台面上展開討論。劇中,李老師在高三教師會議上,出於想要學校再創佳績的考慮,提出讓以往成績未達本科線的學生留級的建議。而校長則認為,學校不能一味追求升學率的數字。教育者一方內部的觀念碰撞,也在此深化了該劇對教育和成才的更多思考。

之於中國家庭而言,高考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其背後牽扯的關係網之大,從父母子女、親戚朋友到學校教師,甚至是社會各個群體都涵蓋其中,《小歡喜》的感人之處就在於其以高考為核心巧妙的將這些群體拉近,盡可能真實的還原了一幅當代高考眾生相,並在不斷的觀念碰撞中提出關於高考這一核心命題的思考。

細節寫實親子關係,“代際溝通”難解難分

雖然坐擁高考這個矛盾激化的“炸藥桶”,《小歡喜》在多維的觀念衝突下,卻也不吝以平視角度,描摹代際溝通背後的現實思考。在“我吃飽了撐的,我就不該生你”、“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及“他不是我兒子,他是我祖宗”等“接地氣兒”的台詞不斷喚醒觀眾關於“那些年”父母親的經典台詞外,母親童文潔和劉靜聽聞自家孩子打架後“人沒事吧”的第一反應也被網友感慨“我媽本媽”。

劇中離異家庭喬英子和父母的關係承包淚點的同時,更是引發了網友的深刻思考。區別於成績“吊車尾”的方一凡和季楊楊,喬英子名列前茅,但她和母親的相處卻略顯“坎坷”。劇中她雖看過電影《諜中諜6》,依然願意為了陪媽媽讓其高興而假裝沒看過,真相被拆穿後卻受到一頓痛斥。

其實,哪怕是親密如父母與子女,悲喜也不盡相通。特別是在雙方都打著“為你好”、“讓你高興”的旗號行親情綁架之實的時候,這份心意是否會與對方的真實意願背道而馳,其實並非簡單的換位思考就可解答。這種現實生活中最常見但也極易被忽略的代際溝通之痛亦是《小歡喜》著重探討的。

正如網友為三位主角“互換媽媽”的天才腦洞,囿於立場和對世界的理解的不同,親子雙方的完美適配,在更多的時候,或許只是美好的願望而並不可行。而《小歡喜》試圖跳脫出昔日家庭教育劇囿於高考、中考、留學等某一命題的刻畫,更多維的聚焦父母子女雙向成長,何嘗不是一次教育劇的重要升級?

“《小別離》強調的是父母面對兒女的長大和告別,而《小歡喜》更多的是探討父母直面自己的成長。” 總編劇兼主演黃磊曾在採訪中強調劇中代際間的雙向成長。從開機前“心聲”版概念視頻中“你的父母有資格做你的父母嗎?”“為人父母需要有資格考試嗎?”等犀利發問,到後續劇情中家長給孩子道歉的情節,《小歡喜》在探討的正是以“考上還是考不上,小小歡喜才是好”的扣題,提供親子間衝突和解的出口。

辛辣洞察社會現實,《小歡喜》如何撞破焦慮再度“升級”?

現實題材的崛起,在於其能夠在以真實戳中現實生活中的痛點,引發最廣泛的觀眾群體的共鳴。回歸家庭教育題材,高考留學的教育之痛、代際溝通的成長之痛,甚至是應試教育背後的教育之痛,都是其備受市場關注的重要原因。曾以《小別離》高調入局教育題材的檸萌影業,更是以其獨特的“溫暖現實主義”、以細節折射社會變遷的深刻為市場所熟知。

《小歡喜》作為檸萌影業的教育系列作品、《小別離》姐妹篇,更有黃磊海清等原班人馬加持,從籌備之初便備受關注。播出至今,該劇也不負眾望以強烈的真實感頻頻登上微博話題熱搜榜,引發社會各界的肯定和關注,歸根結底還在於《小歡喜》以高考為支點,撬動了教育、家庭和社會現實等多個維度的話題共鳴。

“高考是一個家庭需要交出的一份答卷,既是所有人的共同回憶,又承載了時代的烙印”,《小歡喜》總製片人徐曉鷗曾如此概括高考於當下社會的重要地位。只是該劇並沒有將關注點停留在此,而是提出了更直擊靈魂的叩問:一考定終身的價值觀是否還適應當代社會?高考的意義究竟在哪兒?而高考背後,究竟是“讓孩子走自己選擇的路”還是“父母想讓孩子少走彎路”……

父母的控制欲、子女的成長叛逆、夢想和分數的拉扯,這些在中國式教育環境下普遍被忽視的問題,多種力量不斷角逐拉扯帶來的教育現實,正是《小歡喜》能夠在投注市場之後迅速引發廣泛討論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和當下大多數家庭教育劇一樣,《小歡喜》也從高考出發,引出了關於高中生早戀、異地高考、學區房、唯分數論甚至北京戶口等尖銳的社會問題,試圖深入發掘教育這一命題的社會共情效應。那麽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市面上的教育劇都瞄準社會話題、甚至是走上“話題大劇”路徑的當下,《小歡喜》憑什麽突圍呢?

極盡真實的刻畫現實、撞破焦慮但不渲染焦慮,正是《小歡喜》的特色。季楊楊一家在尋租高三學區房時,房屋中介口中“半個小區的人要搬出去,半個小區的人要搬進來”的措辭側寫北京高三家庭的經濟壓力,亦是對當下學區房熱的精準概括,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由教育引發的普遍焦慮。

除此之外貼近現實、耐人尋味的中年職場哲學,亦是該劇觸發社會痛點、緊扣時事熱點的代表。劇中季家因房子未收拾妥當暫住賓館,父親季勝利的“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寫實其官居高位的時刻警醒;童文潔身在外企的職場“宮心計”,則再次重申職業女性家庭和事業難以兼顧的現實困境。

這些教育問題引發的現實焦慮、職場焦慮,都在直擊觀眾的內心,但是《小歡喜》略顯溫暖的底色、娓娓道來的故事性也在緩解著焦慮,讓故事不失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一地雞毛。

總的來看,從稍早前的《虎媽貓爸》《小別離》到今年的《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家庭教育劇頻頻掀起社會熱潮,但也幾經沉浮囿於高考、留學及陪讀等視角的老生常談,甚至在近兩年成為“懸浮”劇、口碑滑坡的代表,此番《小歡喜》以高考視角切入,對多維關係的關注和社會現實的探討,或許可能為接下來家庭教育劇的更新換代,提供新思路。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