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鬼魂、女巫和僵屍,誰才是票房吸金王?

利維坦按:超自然生物題材的電影作為一個完整的電影類型,非常能說明電影作為“造夢機器”的屬性,也一直是影眾喜聞樂見的購票選擇。

本文對20年來的該題材電影做了更加細致的分類,以主角的“種類”不同橫向進行票房的比對,從而得出關於超自然生物的電影票房排行。在這裡我們既能看到這些超自然生物各自的票房號召能力,也能看到自身對於奇妙和未知的切實恐懼與好奇。

文/Rebecca Jennings

譯/Yord

校對/Amanda

原文/vox.com/the-goods/2018/10/29/18018906/ghost-witch-zombie-movie-box-office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定(BY-NC),由Yord在利維坦發布

2016年《超能敢死隊》的宣傳海報。圖源:Columbia/IMDB

如果有人試圖為所有最受歡迎的超自然生物做一個能力排行榜,那就太愚蠢了,因為很明顯女巫會獨佔鼇頭——他們可以使用魔法,即使算出的結果對他們不利,也可以對計算者下個咒語。

但很不幸,這些超自然生物並非真實存在,因此也無法對其進行“計算”。不過,我們倒可以試圖界定每種超自然生物在我們的文化意識領域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為此,我計算了從1999年至今每一部超自然生物題材的大型電影票房收入。為什麽是1999年呢?首先,這個時間點距今剛好20年,差不多涵蓋了整整一代人的電影口味。還有一個好處是,我無須拿環球影業那些起奠基作用的經典怪物電影(最開始的《驚情四百年》、《弗蘭肯斯坦》、《狼人》等),和2011年尼古拉斯·凱奇的女巫電影進行文化影響層面的比較。

另外,對於超自然生物題材的電影和系列電影來說,1999年正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木乃伊》、《女巫布萊爾》、《第六感》都於當年首映,各自為木乃伊、女巫和鬼魂帶來了巨大影響。

言歸正傳,以下是根據電影票房成績得出的最受歡迎超自然生物名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多種生物扮演主要角色的電影不被囊括在內,因此《哈利波特》、《精靈旅社》、《聖誕夜驚魂》和《黑暗陰影》等類電影將不在此列。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有時超自然生物種類之間的差異可能是模糊的,比如鬼魂和惡魔。所以如果這其中某種分類讓你特別惱火,請再次提醒自己,這是萬聖節。

下列數字取自IMDb旗下的Mojo票房網,僅僅代表該電影的(美國)國內票房,並且未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

7)狼人:118,939,362美元

2010年本尼西奧·德爾·托爾主演電影——《狼人》的劇照。圖源:IMDB

可憐的狼人。20年來,只有3部大型電影是突出狼人題材的,並且票房都不是十分火爆。儘管《暮光之城》的主角中確實有一位可以變形的狼人青少年,但老實講吧,本質上它仍是一部吸血鬼電影。

《狼人》(2010):$61,979,680

《小紅帽》(2011):$37,662,160

《詛咒》(2005):$19,297,522

總計:118,939,362美元

6)木乃伊:540,124,944 美元

《木乃伊》劇照。圖源:IMDB

《木乃伊》系列電影憑一己之力佔據了第六名。不過此處要特別提下2017年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木乃伊4》,因其鐵鉗般的控制欲,導致美國國內票房慘敗。

《木乃伊2:木乃伊歸來》(2001):$202,019,785

《木乃伊》(1999):$155,385,488

《木乃伊3:龍帝之墓》(2008):$102,491,776

《木乃伊4》(2017):$80,227,895

總計: 540,124,944美元

5)女巫:908,027,208美元

2016年電影《愛之女巫》劇照。圖源:IMDB

如果我們把《哈利·波特》系列歸入此類,憑借其2,391,805,822 美元的國內總票房,足以傲視其他所有類別。這樣一來,女巫就能摘得榜首了。不過,儘管女巫們是這群超自然生物裡最酷的,但近20年裡其他女巫題材的電影並沒有再創造這樣的票房奇跡。

《魔境仙蹤》(2013):$234,911,825

《女巫布萊爾》系列電影(1999-2016):$187,753,254

《招魂》(2013):$137,400,141

《魔法黑森林》(2014):$128,002,372

《家有仙妻》(2005):$63,313,159

《 韓塞爾與格蕾特:女巫獵人》(2013):$55,703,475

《最後的巫師獵人》(2015):$27,367,660

《女巫》(2015):$25,138,705

《女巫季節》(2011):$24,827,228

《魔界契約》 (2006):$23,380,495

《愛之女巫》(2016):$228,894

總計: 908,027,208美元

4)僵屍:1,029,203,471美元

《僵屍之地》劇照。圖源:Columbia/Tristar/IMDB

坦白說,我有點驚訝僵屍們隻拿到了第四名。就算已經過了2005年前後的全盛時期,僵屍電影在2010年後仍然大受歡迎。正如BBC評論的,他們更容易在不確定的時代裡得到青睞:“僵屍象徵著對當代社會的巨大恐懼,對某些人而言也是強烈的現世幻想——貪婪的陌生人將迅速把我們包圍,而用以防身自衛的,僅是一把獵槍。相比之下,面對狼人或吸血鬼真如微風拂面。”

《惡靈古堡》系列(2002-2017): $271,274,006

《我是傳奇》(2007):$256,393,010

《僵屍世界大戰》(2013):$202,359,711

《僵屍之地》(2009):$75,590,286

《血肉之軀》(2013):$66,380,662

《活死人黎明》(2004):$59,020,957

《驚變28天》(2002):$45,064,915

《驚變28周》(2007):$28,638,916

《僵屍肖恩》(2004):$13,542,874

《傲慢與偏見與僵屍》(2017):$10,938,134

總計: 1,029,203,471美元

3)鬼魂:1,261,544,117美元

美版《午夜凶鈴》中,Samara的鬼魂爬出電視

鬼片很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有無數種方式來表現鬼,這可能也是鬼片如此之多的原因。但這類電影有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在某個時間點上,電影中的某個角色可能會產生這種想法:我看到了死人。這裡的“鬼魂”被定義成某個去世之人的靈魂,這點是鬼魂和魔鬼的不同之處。

《第六感》(1999):$293,506,292

《午夜凶鈴》(美版,2002):$233,152,400

《危機四伏》(2000):$155,464,351

《超能敢死隊》 (2016):$128,350,574

《咒怨》(美版,2004):$110,359,362

《小島驚魂》(2001):$96,522,687

《鬼影人》(2003):$59,694,580

《十三猛鬼》 (2001):$41,867,960

《猛鬼屋》 (1999):$40,846,082

《幽靈船》 (2002):$30,113,491

《鬼影》(2008):$25,928,550

《鬼水怪談》(2005):$25,473,352

《惹鬼回路》(2006):$20,264,436

總計: 1,261,544,117美元

2)魔鬼:1,614,310,350美元

2018年電影《修女》劇照。圖源:Warner Bros./IMDB

就構成而言,區分魔鬼和鬼魂的邊界稍顯模糊。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魔鬼可以操縱人類,通常來講能夠變形,並經常帶有宗教涵義。涉及惡魔的電影也包含在此類。

《鬼影實錄》系列(2009-2015):$401,363,355

《潛伏》系列(2010-2018):$257,374,845

《修女》(2018):$116,745,963

《世界末日》(2013):$101,470,202

《康斯坦丁》(2005):$75,976,178

《驅魔》(2005):$75,072,454

《鬼哭神嚎》(2005):$65,233,369

《心中的惡魔》(2012):$53,261,944

《死亡占卜》(2014):$50,856,010

《惡靈入侵》(2012):$49,130,154

《險惡》(2012):$48,086,903

《遺傳厄運》(2018):$44,069,456

《墮入地獄》(2009):$42,100,625

《驅魔人前傳》(2004):$41,821,986

《小尼基》(2000):$39,464,775

《神鬼願望》 (2000):$37,886,980

《電梯裡的惡魔》(2010):$33,601,190

《儀式》(2011):$33,047,633

《驅魔警探》(2014):$30,577,122

《詹妮弗的肉體》(2009):$16,204,793

《鬼書》(2014):$964,413

總計: 1,614,310,350美元

1)吸血鬼:2,080,884,017美元

《暮光之城》劇照。圖源:IMDB

不出所料,在過去的20年裡,吸血鬼電影在美國票房市場上最為賣座。當然,這完全是因為《暮光之城》的大受歡迎。該傳奇系列推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和《五十度灰》成年粉絲的性覺醒。未經授權且不適合在公共場合觀賞的《五十度灰》,最初是作為《暮光之城》的同人文來寫的。

《暮光之城》系列(2008-2012):$1,365,922,346

《黑夜傳說》系列(2003-2016):$252,766,892

《范海辛》(2004):$120,177,084

《刀鋒戰士2》 (2002):$82,348,319

《刀鋒戰士3》(2004):$52,411,906

《三十極夜》(2007):$39,568,996

《吸血鬼獵人林肯》(2012):$37,519,139

《德古拉2000》(2000):$33,022,767

《嗜血破曉》(2009):$30,101,577

《驅魔者》(2011):$29,136,626

《新天師鬥僵屍》(2011):$18,302,607

《生人勿近》(美版,2010):$12,134,935

《吸血鬼生活》(2014):$3,469,224

《生人勿近》(2008):$2,122,065

《唯愛永生》(2013):$1,879,534

總計:2,080,884,017美元

毫無疑問,在過去20年裡,吸血鬼的吸金能力最強。但如若排除掉《暮光之城》的影響,這一題材的電影票房成績將跌至女巫和木乃伊之間。這就意味著魔鬼和鬼魂才是最持久、最有票房影響力的題材。

超自然生物具化了我們對超出理解範疇的事物的恐懼,就如其他任一種類的通俗文化一樣,也會有起有落。然而,那些似乎永不會過時的題材,恰巧是許多人相信真正存在的,如鬼魂和惡魔。

根據2013年HuffPost(原赫芬頓郵報)和YouGov(輿觀調查網)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美國,約45%的人相信鬼魂的存在。從Pew(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來看,在美國成年人中,接近20%的人聲稱見過鬼或被鬼附身。同時,在一項2012年的公共政策民意調查中,57%的受訪者表示,人是可能被魔鬼操縱的。2016年的一項Gallop(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有61%的美國人相信魔鬼的存在。

正如阿賈·羅馬諾(Aja Romano)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說,恐怖電影的潮流趨勢可能反映了同時代的文化恐懼。那一年,入室罪行類電影很受歡迎,而這類電影的閱聽人通常為美國白人,因此這可能是排外主義的體現。考慮到2016年大選最具爭議的主題之一即為移民問題,所以不難看出其中關聯。

至於鬼魂和魔鬼?對於他們的恐懼將一直持續,正如他們的壽命一樣,直至永恆。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

微博: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麽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