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5-59歲是黃金年齡,想健康,入秋後,養「三臟」,做三事!

人步入中年,各種疾病會「不請自來」。

而,45-59歲 這十五年是人生的黃金年齡,也是很多人最難熬的階段。

45-59歲是黃金年齡,想健康,立秋後,養好「三臟」:


一、養心臟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

經過夏季高溫的消磨,人到秋天會處於相對虛弱的狀態。

立秋後,氣象轉涼,陽氣閉藏,也是「陽消陰長」的過渡期。

中醫認為「秋主悲」傷肺、傷心,降低身體免疫力。此時,養好心,切記控制好情緒。

建議,立秋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最好保證心平氣和的心態,情緒變化太大,影響心臟健康,還會使呼吸不均。


二、養肺臟

中醫認為「秋養肺」,對老人來說,立秋後,是養肺正當時。

立秋後,氣象逐漸轉涼,空氣會變得乾燥,而此時,肺臟變得較脆弱;

加之,我們的皮膚黏膜水分蒸發加速,很容易出現皮膚乾澀、鼻燥、咽痛等現象。

秋天燥邪盛,易傷肺陰,建議,立秋後,少吃冰涼的食物 飲料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銀耳、豆漿、花生、梨、蜂蜜等。


三、養肝臟

立秋後,仍有一段時間處於三伏中,早晚溫差逐漸增加,但中午溫度還是較高。

這時,要防「秋老虎」,避免肝火太大。

加之,氣候轉涼,更利於細菌、病毒繁殖,對已有肝病的人來說,這階段也不容忽視,避免病情複發或惡化。

建議,立秋後,不要大補特補,飲食清淡為主,最好不要喝酒。

45-59歲是黃金年齡,想健康,立秋後,做三事!

一:補充足夠水分

水,是立秋後最好的補充劑。

及時補充水分,能稀釋血液,改善咽喉不適、皮膚乾燥,還有利於體內毒素排出。

喝水時,放些花草茶,還有更多的養生功效!


1,人蔘地節茶:養心、寧神

將人蔘、地節、百合、苦蕎、蒲公英 5種搭配在一起,製成人蔘地節茶,每天泡水代茶飲。

人蔘, 有「百草之王」美譽,又被東方醫學界譽為「滋陰補生,扶正固本」之極品。人蔘中含有多種皂苷和多糖類成分,有強心、安神的作用。

地節, 始見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是一味養陰生津之良藥,有記載地節,「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胃之功」。

百合, 入心經,有養心安神、養陰潤肺的作用,對熱病後餘熱未消、心情抑鬱有一定療效。

苦蕎, 有清熱降火作用,可改善心腦循環,清除體內垃圾,消除疲勞之功效。

蒲公英,性寒,與人蔘搭配,降低了人蔘的熱性,避免上火。


2,蘭菊桔梗茶:滋陰潤肺、促進排毒

將蘭菊根、桔梗、玉竹、蒲公英 4種搭配一起,製成蘭菊桔梗茶,每天泡水代茶飲。

蘭菊根,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還可以護肝排毒,改善血液循環。

桔梗,入肺經,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功能,有顯著祛痰作用,搭配玉竹,對咽乾舌燥有很好改善作用。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能夠消除口腔炎症,有廣譜殺菌的效果,是「八大金剛」之一。

二:調整作息時間

立秋後,秋高氣爽,起居方面宜「早臥早起」。

《黃帝內經》中載入,「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順應大自然的原則,更利於身體健康。

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立秋後,養生重在「收」,以保證留住體內陽氣。


切記,睡覺時,保護好胸背。

人的五臟穴位都在背部,若不慎被冷風入侵,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而,腹部著涼,也很容易引起腸胃疾病發生,出現腹瀉、腹痛等症。

三:適量加強運動

俗話說「動則不衰,用則不退。」生命在於運動。

立秋後,氣象逐漸轉涼,應適量加強運動,提高身體抵抗能力。


運動時間,以下午或近黃昏十分為佳。

這時,人的視覺、聽覺等感覺敏感,全身協調能力強,尤其是心律與血壓都較平穩,適合運動。



教你一種秋季養生功—— 靜坐吐納

做法:

1,清晨洗漱後,在室內閉目靜坐,牙齒閉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充滿後,將津液分3次咽下。

2,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頭頂住上顎,用鼻子吸氣。

3,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默念「 呬」(xì)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做36次。

堅持做此養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延伸:

吐納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養生方法,即「六字訣默念呼吸練功法」。

其中「六字訣」的六字為:呵、呼、 呬、嘻、噓、吹。

通過呼吸導引,來強化人體內部的組織機能。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