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種一顆牙要花兩三萬?記者走訪揭開種植牙市場亂象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比喻:

治療早期蛀牙的費用 ≈ 吃一頓火鍋的錢,

治療中期蛀牙的費用 ≈ 買一部手機的錢,

治療晚期蛀牙的費用 ≈ 買一輛小汽車的錢。

在選擇種植牙時,多數人考量最多的是「貴不貴」,很少有人去求證這家口腔診所的硬體是否過關、醫生資質如何。

2018年上半年,僅北京市就取締了250多家「黑診所」,其中「黑牙科」為數不少。

近期,《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記者走訪了北京、呼和浩特、丹東、哈爾濱等多省市22家診所後發現,種牙市場的管理任重道遠。

受訪專家

北京口腔醫院口腔預防科主任、北京市衛生局牙病防治辦公室主任 韓永成

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 張曄

本報記者丨高嘉悅

本文編輯丨徐文婷

多大的診所都敢種牙

在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私人口腔診所裡,記者看到,由於空間局促,診室設定、物品擺放等十分擁擠,僅以一扇玻璃門將診所分為候診區和手術區。手術區內除了一張口腔治療椅外,記者未看到其他專業設備。診所內懸掛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未寫明診療科目。

記者詢問是否可以做種植牙,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做,價格從8000到2.5萬元不等。記者隨後問,診所內沒有手術設備,如何種植牙,手術又是由誰來做?工作人員避重就輕地說:「設備你不用擔心,我們會請著名醫院裡的牙科醫師來做手術。如果去公立醫院找他做手術,價格會高很多,在我們這兒更便宜。」

今年10月初,記者在黑龍江省某小鎮的鬧市上看到,一家口腔診所只在門口標著「修牙」二字,診所中央僅有一台簡易的口腔治療椅。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診所大門始終敞開著,門外車來人往,塵土四起,衛生狀況堪憂。據一名身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介紹,該診所可以做種植牙手術,價格5000到8000元不等,想做的話還可以再商量。記者詢問說:「我在省醫院打聽過,手術前需要做很多檢查,診所裡沒有設備更沒有手術室,怎麼種牙?」工作人員解釋說,沒有特殊疾病就不用做術前檢查,種植牙屬於小手術,不需要手術室。

播放GIF

《生命時報》記者先後調查了22家口腔診所,除了3家明確表示不能做種植牙手術外,其餘19家,無論規模大小,都號稱可以種牙,這些口腔診所存在以下幾大問題。

「優惠」不簡單

種植牙市場價格混亂,有的種一顆鋼彈數萬元,有的報價才幾千元。以低價吸引患者是不少小診所的行銷套路。以進口的瑞士ITI種植體為例,公立醫院需要1.5萬~2萬元,連鎖口腔機構一般為2.5萬~3萬元,而某小型口腔診所稱僅需4888元。不過,仔細詢問會發現,4888元僅是單個植體的價格,另外還需牙冠3888元、基台1888元、拍片188元……總價並沒有便宜多少。

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曄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一顆種植牙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醫務人員的培訓與人工成本、醫療器械的使用成本。不同患者的治療難度、診療方案不同,種植牙費用差異很大,理論上沒有「定價」一說。公立醫院有統一的收費標準,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牙槽骨和牙齦情況,製訂治療方案,並明確告訴患者各品牌種植牙的價格,治療預算非常明確。而民營口腔機構多是自主定價,收費標準不統一,因此會出現「一牙多價」的現象。《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必須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和收費標準懸掛於明顯處,但顯然,很多口腔診所並未執行該規定。

至於種植牙為何如此貴?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負責人表示,國產口腔耗材產業起步晚,目前主流的種植材料多來自瑞士、德國、瑞典、美國或韓國,先後要經過廠家、全國總代理、地級市代理、招投標代理公司、醫院等多個環節加價,幾千元的產品就變成了上萬元。

硬體不過關

種植牙是口腔手術中較複雜的,需要很多先進設備,例如口腔CT機是種植牙手術成敗的關鍵,但許多口腔診所並沒有該機器。

張曄介紹,種植牙應在獨立的種植手術間進行,並要有術前檢查和嚴格的消毒管理,否則很可能導致B肝等疾病的交叉感染。

資質不達標

種植牙對醫生資質要求很高。做種植牙手術的醫生必須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上滿120個學時的口腔種植課程,取得40分以上的國家口腔種植相關繼續教育學分,或在口腔種植專業機構培訓3個月以上並取得結業證書。

北京口腔醫院口腔預防科主任、北京市衛生局牙病防治辦公室主任韓永成表示,決定種植手術成功與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種植體的選擇、患者口腔條件外,種植牙的使用及醫生的技術水準都有影響。

一名經驗豐富的醫生不僅可以製訂最佳治療方案,還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術中創傷、減少手術風險、減輕術後反應等。然而,很多患者只看價格,忽略了醫生的能力,造成一些口腔機構隻「賣」種植牙,不顧醫生資質。

種植牙,一步都不能少

缺牙問題自古就困擾著人們,公元前600年前後,瑪雅人就曾用貝殼替代牙齒。此後,不少醫生試圖種植牙齒,直到1952年,瑞典科學家帕英格瓦·布蘭馬克發現,鈦金屬可以與人類的骨組織緊密結合,從而發明了種植體,為缺牙患者帶來福音。1965年,他首次為一名牙齒已脫盡的患者種下第一顆牙,42年後該患者去世時,種植牙仍完好無損。

種植牙「牙根」穩固,「牙冠」美觀,能和真牙一樣咀嚼食物,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如今,越來越多的缺牙患者認識到了種植牙的好處,但由於公立醫院資源有限,常常一號難求,無法完全滿足治療需求,因此不少患者湧向民營機構。

這些機構中夾雜著不少「黑診所」和「黑牙醫」,無視種植標準及流程,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事實上,種植牙不是小手術,患者通常需要就診四五次才能完成。
  • 術前檢查。為確定種植手術方案,患者需要經過常規口腔檢查、X射線檢查、取模分析等,還要查看有無血液疾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禁忌證。

  • 種植手術。包括在牙槽骨上球鑽定位、打孔,植入種植體,等待其與牙槽骨結合,術後還要縫合創口。整個種植過程2~6個月,需要多次就診。

  • 裝上牙冠。種植體與牙槽骨緊密結合後,還要安裝合適的牙冠。如果種植後,沒有感染、鬆動或痛感,說明種植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種植雖然牙根穩固,但絕不是一勞永逸。種植牙完成後需要定期複查、拍片,檢查其穩定性、咬合情況等。

遇到低價先別心動

種植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處置不當可能出現併發症,最終導致種植失敗,「牙財兩空」。

建議有種植需求的患者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遇見低價時先別心動,而是要考察以下幾點:

  • 一看該醫療機構是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 二看該機構是否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核批準開展口腔種植專業;

  • 三看操作者是否取得執業類別為「口腔醫學專業」的《執業醫師證》。

此外,患者還應事先了解口腔種植的風險和收費情況,術後要保存好病例及收據,以便發生糾紛時維權。

兩位專家還建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對牙科市場加強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逐步規範種植牙市場,讓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研發、銷售、流通環節都能公開、透明,多措並舉才能矯正口腔醫療市場的亂象。同時,政府也要大力發展優質醫療資源,將更多的牙科診治納入醫保,讓老百姓不僅能看得起病,也能種得起牙。

假牙再好也不如真牙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最重要。年輕時為口腔健康投資,老了後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這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回報。

來源:生命時報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