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微生態紊亂易誘發多種疾病

□記者 王嘉譯 實習生 韓明雪

日前,由鄭州市衛計委、樹蘭醫療管理集團主辦,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承辦的「護佑健康 院士專家鄭州行」活動在鄭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家李蘭娟作了關於《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的專題報告。

「微生態與疾病」成研究熱點

李蘭娟院士介紹,人體微生態包含細菌、古細菌、真菌、病毒等。人體腸道的細菌種類達1000種,數量達100兆個,是人體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主要分布於腸道、皮膚、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中,大多定植於腸道。目前,人體微生態研究是國際熱點,微生態的失衡將導致多種疾病發生、發展。

李蘭娟院士創建了「感染微生態學」新理論,她表示,正常的腸道微生態具有腸道屏障、營養、免疫調節、降低膽固醇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器官」,從而提出了由純粹「殺菌」轉向「殺菌+促菌」的感染微生態治療新觀念。

多種疾病

與腸道微生態紊亂有關

李蘭娟院士說,分娩及餵養方式、生活方式、年齡與飲食、抗生素與腫瘤放化療等,都會引起腸道正常菌群的改變。微觀生態遭到破壞,將會引起難治性感染、肝衰竭、腫瘤等。

腸道微生態的改變還會對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在健康狀態下,腸道微生物促使調節性T細胞(簡稱Tregs)產生,Tregs能夠抑製病原菌引起的系統性炎症反應,抑製細菌易位,從而降低腫瘤的發生概率。當身患疾病時,腸道微生態受到破壞,促進病原菌引起系統性炎症反應,腸道黏膜屏障被破壞,導致細菌易位,最終誘發腫瘤的形成。

李蘭娟院士補充道,艱難梭菌感染、內源性感染、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病和結腸癌、肝癌、腸癌等腫瘤以及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絕經後乳腺癌等的發生,都與腸道微生態的紊亂有關。

通過糞菌移植

可重建健康腸道微生態

李蘭娟院士說,通過糞菌移植,可恢復患者腸道微生態的平衡,這種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腸道感染和難以控制的腸道菌群失調等疾病。

此外,糞菌移植在其他難治性疾病方面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比如,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可使機體產生抗腫瘤的免疫效應機制,從而增強抗腫瘤藥物的療效。而且,腸道菌群還和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以及一些心理疾病密切相關。

除了糞菌移植之外,微生態乾預也可以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包括使用微生態製劑、微生態產品等。這些方法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減輕已有疾病的病情,防止疾病的複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