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勇比李存孝 智比諸葛亮 沒他忽必烈勝不了南宋 為何被人唾罵

南宋末年,有一位奇人,此人智勇雙全,人稱他有唐末第一猛將李存孝之勇猛;但他又不是一介武夫,又非常有謀略,可以說在當時,在天下局勢的把控上,在智略戰術的謀劃上,完全可以同三國時的諸葛亮相比。如果沒有他,忽必烈就勝不了南宋,難以統一天下。但是,就這樣一位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為何卻被後世之人唾罵?究竟為何?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一:12勇士奪關,勇比李存孝

這位智勇雙全的人叫劉整(1212—1275),他是宋末鄧州穰城(今河南鄧州)人,劉整祖上幾輩生活在關中地區,金末時投奔南宋,隸屬於南宋名臣趙方麾下。

史載劉整善騎射,且沉毅有智謀。我們知道,唐朝末年有一猛將叫李存孝,英勇善戰,天下無敵,他曾率領十八騎攻取長安,為人津津樂道。後世經常拿他跟西楚霸王項羽相比,叫“王不過項、將不過李”。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劉整就曾被稱為賽過李存孝的人。

劉整曾跟隨南宋名將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陽。劉整任前鋒,在一天夜裡他率領十二位勇士,襲擊登城,生擒了信陽太守。孟珙得知後大驚,遂想到唐末猛將李存孝率十八騎攻佔長安的典故。昔日李存孝是帶領18個人,而如今劉整才帶領12個人,便取了信陽,於是稱呼其為“賽存孝”,就是說劉整可以跟李存孝一比高下了。

不過你要問孟珙是誰?他的話有權威嗎?當然,孟珙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南宋著名的軍事家,著名抗金而且也是抗蒙名將,幾乎跟嶽飛有一比的民族英雄。他的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曾為嶽飛部將。孟珙早年隨父抗金,並參與滅金的蔡州之戰。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禦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他累官樞密都承旨、四川宣撫使等,封漢東郡開國公。所以他的話是有分量的。

二:劉整在宋受到猜忌,為自保投靠忽必烈

劉整的勇猛是沒的說的,即便比不上李存孝,也是非常厲害的,不過要說的是,他可不是像李存孝那樣的一個莽夫,劉整是有勇有謀的,這裡拿他跟諸葛亮比,也是有依據的,下面將要說到。

這裡先說一下另外一個人,即呂文德,因為他是改變劉整命運的一個關鍵人物。呂文德也是南宋晚期名將,是以抗擊蒙古軍而起家的。他曾率軍轉戰江淮、荊湖、四川各地前線達30多年,代表宋朝多次擊退蒙軍,取得驕人戰績。所以南宋朝廷對呂文德極為倚重,不僅讓他建節兩鎮(保康軍、寧武軍),還封他為崇國公、衛國公。

但此人在人品上不夠硬,也就是說,他不是那種公私分明的人,他在為官的過程中,並非是任人唯賢,他甚至是任人唯親的,所以他的親戚、朋友、老鄉等多為他提攜和重用,並且他為了自己的前程還不惜結交朝中的奸佞人物,比如他跟權臣後來成為賣國賊的賈似道就相交甚厚。劉整正是因為呂文德和賈似道二人,才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劉整於寶祐二年(1254年)隨李曾伯入蜀。李曾伯也是南宋朝廷器重的大臣,他那時剛被提拔為四川宣撫使。劉整頗受李曾伯器重,他被選拔為將,他一直堅持抵抗蒙古騎兵,並且多次取得對蒙古人戰鬥的勝利,可謂戰功顯著。景定元年(1261年)四月,劉整升任瀘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撫副使。至此,他在大宋的榮耀達到頂峰。

但是,身為北方人的劉整以戰功獲得升遷,使南方諸將皆出其下,就被人嫉恨了。最嫉恨並猜忌他的便是上文提到的名將呂文德,當時屬於南方軍事集團的呂文德可謂大權在握,誰都不敢對他不恭。但自持才高的劉整卻對呂文德不買账,所以怎能不受他打壓?劉整一出謀劃策就被呂文德否定,一有功勞就被他隱瞞不發,並且他還讓與劉整有矛盾的俞興任四川製置使,用以打擊劉整。

呂文德與俞興勾結,打算誣告迫害劉整。劉整得知消息後,驚恐不安,派人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向朝廷上訴。但一向器重他的朝廷重臣江萬載等都已辭職,劉整投訴無門,所以他心中就有點涼了;當他看到名將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賈似道逼死後,心裡就徹底涼了,他感到在腐敗的大宋朝廷難有作為,而且很危險,“益危不自保”,所以就下決心另選明主了。

然後劉整便暗中與蒙古人勾結,他秘密派人與蒙古成都路軍馬經略使劉黑馬聯絡,表示願意以瀘州及所屬十五郡三十萬戶投降。1261年六月,劉整降元,被任命為夔路行省兼安撫使。從此劉整踏上了不歸路。宋理宗聽說劉整投降後,勃然大怒,命劉整的死對頭俞興討伐劉整,劉整將自己的家產分發給兵卒,出兵迎戰。戰場上,劉整與俞興單挑,隻十餘回合便擊敗了俞興。

三:智比諸葛亮的劉整為忽必烈滅宋立下汗馬功勞

在宋朝受到猜忌得不到重用的劉整到了蒙古忽必烈這裡,頓時顯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他的戰略眼光和對天下大局的把控可謂在當時天下無二,完全可以跟中國歷史上三大謀略家之一的諸葛亮相比。

諸葛亮的厲害之處首先在於他對當時天下局勢的判斷,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在劉備面前的一番“隆中對”就把劉備征服的一塌糊塗。當他出山之後,跟著劉備也是多有出彩的發揮,他幫劉備佔荊州、取益州、奪漢中,繼而建立了蜀漢,可謂具有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的戰略眼光極為獨到,他給劉備提出的主要謀略之一就是控制荊襄。三國時圍繞這塊地盤,魏蜀吳也是打來打去。

無獨有偶,在宋朝末年,蒙古覬覦天下,也繞不過荊襄之地。然而,問題是,蒙古人包括忽必烈在內,似乎並不知道其中之奧秘。蒙古人只知道用自己的鐵蹄就可以無堅不摧,想佔哪就佔哪,想得天下就得天下。所以,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把蒙古人的鐵蹄踏到了歐洲。可是,對於宋朝,想佔領沒那麽容易。所以成吉思汗生前對於宋朝也沒有什麽辦法。這個重擔被忽必烈承擔了。

期初蒙古人征服宋朝的戰略是有問題的。自1236年宋蒙交戰開始,宋蒙戰爭持續了將近五十年,由於宋軍擅長守城,加之在丘陵及水澤地區蒙古騎兵並不佔優勢,所以蒙古在前線戰事的進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再加上元憲宗蒙哥對宋大舉猛攻的失敗,使元朝一度喪失了吞滅南宋的信心。

在劉整降元之時,蒙古三路大軍向南宋全線施壓,但並未取得多大成功。元朝與南宋在兩淮、襄漢以至川中一線,三處戰場均處於相持狀態。兩淮地區多水網,不利於蒙古騎兵作戰;川蜀地區,易守難攻,並且民風彪悍,宋人憑一部分山城頑強固守,元軍也難以得手。著名的釣魚城戰役,元軍儘管費了很大代價也一直沒有拿下,當時元憲宗蒙哥親自督戰,並且被宋軍打傷而致死。之後忽必烈繼位,由於元軍內部的矛盾,也拿不出什麽好的對付宋朝的辦法,忽必烈暫時停止了對南宋的猛攻。

這時劉整來了。1267年十一月,劉整再次進言忽必烈。就像當年諸葛亮對於劉備一樣,他向忽必烈分析了天下大勢。他說,欲滅南宋,必先取襄陽。他建議元軍繞過長江、嘉陵江上易守難攻的山城,改從襄陽中路重點突破。這個跟當年諸葛亮圖謀天下的大計有很大相似之處。就是,欲得天下,必佔荊襄。而襄陽,做為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地,能不能拿下,則至為關鍵。

如果元軍攻下襄陽,長江中流的重鎮鄂州就失去屏障。鄂州不守,南宋的千里防線就被從中突破,首尾截成兩段。西面,使川蜀與宋朝廷失去聯繫,東面,元軍即可順江而下,再者,南面的湖湘門戶也全面洞開。因而襄陽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劉整說,“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他的建議最終為忽必烈所采納。

除了提出先取襄陽的戰略構想外,劉整還給元朝做了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為元朝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軍。因為,相對於宋朝,元人的最大優點是騎兵,最大缺點是水軍。如果在北方打仗,騎兵自然佔優,但在南方,在江南水鄉打仗,則騎兵難以發揮,所以想勝南宋,必須有水軍。而劉整為元軍創建水軍,無疑給元軍帶來了殺手鐧。

劉整又不遺余力的為蒙古訓練水軍。這在《元史.·劉整傳》有記載:“(中統)七年三月,築實心台於漢水中流,上置弩炮,下為石囤五,以扼敵船。且與阿術計曰:‘我精兵突騎,所當者破,惟水戰不如宋耳。奪彼所長,造戰艦,習水軍,則事濟矣。’乘驛以聞,製可。既還,造船五千艘,日練水軍,雖雨不能出,亦畫地為船而習。”劉整為元人的水軍建設可謂是煞費苦心,史載自1269年六月,至1270年,造船五千艘,操練水軍七萬人。水軍在最終滅亡南宋重大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1268年七月,忽必烈任劉整為鎮國上將軍、都元帥。九月,劉整同元軍主帥阿術一起督軍,率兵五萬圍攻襄陽,歷史上又一次襄陽之戰打響了。他還向元軍建議,想攻下襄陽,必先取樊城。最終元人獲勝,俘獲宋民八萬。

襄陽之戰結束之後,南宋門戶洞開,形勢急轉直下。元軍順漢水長驅東下,強渡長江,次年攻陷鄂州。至此,忽必烈征服南宋的目標可謂實現了一大半。

劉整為元朝戰場上的具體戰績還有:1271年五月,宋帥范文虎遣都統張順、張貴,駕輪船給襄陽送衣甲,劉整趁機截擊宋軍,斬殺張順;1273年三月,劉整率軍破樊城外郭,將宋軍斬首二千級,擒裨將十六人;九月,劉整擒出城求援的張貴於櫃門關等。

四:劉整爭功不成,鬱悶而死,被後世唾罵

1275年正月,劉整受命率軍出擊淮南,從東翼掩護元軍中路主力的進攻。劉整一心希望乘勝渡江,與中路主力爭功,卻被元軍首帥伯顏阻攔,未能如願。後來當劉整聽聞伯顏渡江攻取鄂州的捷報時,不禁妒火中燒,又傷心欲絕,淒然說道,“首帥止我,顧使我成功後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意思是,元軍老大故意阻止我,不讓我再立大功,我這也是出力不討好啊!當晚,劉整鬱悶而死於安徽無為城下,年六十三歲。

劉整此人,論才華,武可比李存孝,文可比諸葛亮,可謂一個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但他一生卻飽受爭議。他當初受人陷害,脫離宋朝似乎令人同情,但後來投降元朝又令人痛恨。他的投降一方面使南宋丟掉了西邊戰略要地,另一方面,又為元軍出謀劃策,謀劃天下。所以他是忽必烈征服南宋的最大功臣之一,同時也是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當時他被文天祥評價為宋朝第一賣國賊,可謂名副其實,後來遭到世人唾罵也是罪有應得。

參考資料:《宋史》《元史·劉整傳》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