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汶川地震後十年:一個人的消防站

事件回放:

他叫劉顯權,2000年入黨。曾是北川大酒店一名保安,負責消防安保。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一聲巨響,打破他寧靜的生活,所幸逃過一劫。一時間,8層大酒店在他面前瞬間坍塌,當時44歲的他,積極參與搶災,與消防官兵一同搶救傷員、分發救援食物和物資。他在這場大地震中,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妻子和兒子。

劉顯權騎著自行車去檢查

他對消防工作有一種特殊情感,起初,緣起於少年時期的當兵夢,後來,加深於那場誰也不願再提的大地震。

他沒想到,因為那場慘痛的地震,他失去了親人和酒店工作,卻實現了從小到大夢寐以求的事——當消防員。

所以,他倍加珍惜一身綠色軍裝,還有手中的黑色提包。

“至今,我也不知道妻子和兒子埋在哪,但我想告訴他們,我一切都好,你們放心。”今年,劉顯權54歲了,他說,今後,這些話不想再說。生活總是朝前看。

大齡

劉顯權

4月15日,星期天,劉顯權的正常工作日。我們從北川新縣城出發,約兩小時見到他。

不足1.6米的個子,挺直了胸膛和脊梁。臉上的皺紋,蓋不住他大齡的年紀,卻散發出小夥的精氣神,一身上下,傳遞著熾熱的陽光。

2009年,北川災後重建的關鍵一年,當地政府對外招聘消防專職隊員,他毅然報了名。其實,他當時的年齡並不符合條件。但他挺執著,眼神堅定,聲音特別洪亮,最終負責招聘的消防部門,同意先試用他。

時間一晃,便是9年,他沒讓自己失望,早已如願轉為專職隊員。而且,他的工作牌上寫著:北川羌族自治縣警察消防大隊青片鄉消防協管站站長。

實際上,他一個人,既是站長也是消防員,獨自守護著幅員面積達563平方公里的地方,那是北川最偏遠的鄉,3800多名村民分散在6個村子裡。

誰給他勇氣去守護?“救援的時候,消防官兵手上沒有工具,用手掏,掏得血紅。”震後10年了,他總是忘不掉那一刻。

他的大隊裡,眼下專職隊員差不多60來名,他顯然是年齡最大的一個。但他的身體素質,絕不亞於年輕人。

我們見證了他滿身肌肉的樣子,在他約10平方米的寢室裡,擺放著5公斤啞鈴兩個、綁腿沙袋一包。

青片鄉正街的居民悄悄告訴我們,自從“劉消防”來到這,每天清晨,街上便多出一道風景。居民在街邊刷牙洗臉的時候,他已經身著迷彩服小跑好幾圈了,一臉嚴肅,四季如一。

居民可以見證,一個人練兵,是他雷打不動的日常——清晨,從先跑3公里開始,從雙手啞鈴30個、伏地挺身50個開始。

為了把消防工作做好,劉顯權每天都要鍛煉身體,保持好自己的體力。

4969米

如果說,練就強壯的身體,是他給居民的安全感。那麽責任心,就是他給居民的定心丸。

2015年5月前,劉顯權先後在永安鎮板房安置點、曲山鎮專職消防站工作,上萬人的安全由他來保護,期間沒有出現一起火災。在細枝末節的工作中,磨練了劉顯權的意志和責任心。所以,消防隊也放心他。

青片鄉雖然地勢偏遠,卻是北川縣一處重要旅遊視窗,境內的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有著極為珍稀的植物和野生動植物;五龍寨,傳承著原生態的羌族民俗文化。那裡,羌、藏、回等少數民族共同生活。當年,為了加強青片鄉消防工作,消防隊決定派一名專職隊員長期駐守巡防。由於長期駐守在外,駐守人員必須要政治過硬、業務精通,這顯然是一份苦差。

誰去呢?當不少隊員回避、猶豫的時候,是劉顯權主動接了下來。至今,他的消防交通工具,不是一輛消防車,而是一輛普通自行車。

因為管轄範圍大,除了冬天,劉顯權幾乎都是騎著自行車去檢查。

劉顯權的工作環境,幾乎在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的地方海拔4969米,叫二八埡,有的地方汽車也去不了。當地居民的房屋,多為木質結構,錯落分布在高山上。冬天,高山下雪,順著盤山公路越往上騎,溫度越低,快到山頂的位置,已是皚皚白雪覆蓋。劉顯權沒少摔跤,即便自行車腳踏蹬壞了,推著車也要上山。

“每次傍晚下山的時候,夕陽和高山就在我面前,瞬間覺得自己很渺小,但又覺得自己很威武,守護這麽高的山,這麽多人。”劉顯權說。

如果有機會翻開他的記錄本,你會發現,上面,大部分是青片鄉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家庭的聯繫方式。他的工作,不僅僅是分內的事。

移動“消防站”

劉顯權在轄區內加油站檢查消防安全

劉顯權在煙花爆竹店檢查消防安全

劉顯權的工作主要以防為主,就連自己的生活,也要以身作則。比如出寢室門前,不忘將插線板裝起來收好。

在青片鄉,滅火器,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消防設施之一。“指針指紅,代表過期。綠的,屬於正常範圍。”這句話,劉顯權說了無數遍,至於滅火器,那無疑是檢查了上萬遍。

只要是他巡邏範圍,每見到農家樂、民居、寨子、酒店、加油站,衝上去就是一頓檢查。或許正是他的不厭其煩,久而久之,居民們才養成了防火習慣。大家都說,劉顯權走到哪,哪裡就是一座消防站。

這些年,青片鄉沒有引起一起火災。

其實,“劉消防”的工作並沒有想象中輝煌,但居民們卻把他銘記在心。或許是那次,一板房冒煙,在找不到居住人情況下,他果斷撞開板房玻璃門,發現是電炒鍋未拔電引發後,第一時間製止了火災發生;也或許是那次,一戶殘疾人家電器短路,眼看火災就要發生,關鍵時刻,劉顯權和當地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更或許是那次,當地高峰村安置點一戶人家滅火器過期,他為這個家庭換了一瓶新的,幾天后小孩玩柴火,差點引發一場火災,幸好滅火器換得及時……

據我們所知,每年8至10月,當地旅遊旺季,劉顯權幾乎是24小時值班,尤其是遊人夜晚跳火把舞的時候,站在角落的他,心總是懸吊吊的。

我們跟著劉顯權巡防了一段路,一路上,他挨家挨戶去敲門,家裡沒人,他把提包裡的宣傳資料掏出來,踮著腳尖往窗戶裡塞。農家樂房間裡的熱水壺插座、電源插座沒使用,他就像服務生一般,一間間屋裡去拔下來。

劉顯權說,他現在的願望,就是要把青片鄉的每個人,培養成消防員。

最美

劉顯權一個人守護著北川縣最偏的遠鄉鎮

“孤獨嗎?”這話一問,劉顯權沉默了1分鐘。

他說,有時候會,但習慣了,要對得起這身軍裝。

雖然總是一個人,他卻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管理得很好。那天,劉顯權為我們展示了一次消防演習,42秒內,迅速穿好戰鬥服,安全帽、腰帶、安全繩、水槍等消防用具無一落下。這速度,對於這般年齡的消防員來說,我們看來是優秀的。

劉顯權如今組建了新的家庭,因為回家少,新的家人對他有些不理解。他說,喜歡這份工作,肯定要繼續乾下去。

劉顯權還在新家養了3槽豬,據說每年可以增收2萬元以上。他眼下計劃著,趁北川旅遊業興起,跟家人辦一個農家樂。鄉村振興,他也要振興。

這10年來,他從一個保安人員,蛻變為一個優秀的基層消防員。曾獲四川省專職消防工作先進個人,曾獲四川省身邊雷鋒時代榜樣“崗位學雷鋒敬業標兵”等稱號。

去年,他被人們推選為2017年度十大“最美綿陽人”。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琅 文 記者 任君 圖/影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