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陀,三覺圓滿,十力具足!

佛陀是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的聖者。三覺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萬德即: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大悲、十八不共法等。由於佛陀具此異於三乘的殊勝功德,因而受到世人的尊崇,此圓滿功德稱之為佛德。

所謂‘十力’,是指佛陀證得法身實相後,具有十種智力,能說法度眾,摧伏邪見,成辦諸事,自在無礙。十力是:

一、處非處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因緣果報定相。

二、業異熟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三世因緣果報。

三、禪定解脫三昧淨垢分別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禪定的深淺次第。

四、根上下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

五、種種勝解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欲樂善惡的差異。

六、種種界智力:指佛陀遍知種種世間的性相。

七、遍趣行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惡道、聖道所至處。

八、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眾生過去世種種事。

九、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眾生死生之時,以及未來受生之處。

十、漏盡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漏盡與否。

‘四無所畏’又稱四無畏,指佛陀具有四種臨眾無畏的信心,無論說法、

問答、論難,從容而安詳,勇猛而安穩。四無所畏是:

一、一切智無畏:佛陀覺知諸法,住於正見,無所怖畏。

二、漏盡無畏:佛陀自信斷盡一切煩惱,而無外難怖畏。

三、說障法無畏:佛陀闡示修行障礙之法,對任何非難皆無所怖畏。

四、說盡苦道無畏:佛陀宣說出離之道而無所怖畏。

‘三念住’又作三念處、三意止,指佛陀以大悲攝化眾生,恆常保持正念

正知的心境,即使在三種情況之下,都無有歡喜憂戚之情:

第一念住:當眾生熱心聞法、行教時,佛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二念住:眾生不敬信佛法時,佛亦不生憂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三念住:眾生中有信與不信佛法者,佛不生喜心,也不生憂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大悲’,乃佛陀恆常系念救度眾生的悲湣心,因此示教利喜,引導眾生入佛知見。此外,關於十八不共法,大、小乘佛教各有所指。小乘佛教的十八不共法指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與大悲。大乘佛教則在《大品般若經》中提出十八點不共佛法,即:諸佛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舍心、欲無減、精進無減、念無減、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見過去世無礙無障、智慧知見未來世無礙無障、智慧知見現在世無礙無障等。

除了上述的殊勝功德外,還有‘三德’、‘四無礙解’。一般所謂‘三德’,即智德、斷德、恩德,以及《大般涅槃經》提到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四無礙解’則包括:善能契入正理的‘法無礙解’、善能詮釋法義的‘義無礙解’、精通各種地方語言而無礙自在的‘詞無礙解’、隨順正理而巧說無礙的‘辯無礙解’等。表示佛陀能時時運用四種自在無礙的智解辯才化度眾生。

佛陀之於眾生,正如慈母眷顧愛子一般,無有疲厭;眾生亦應如子憶母般時常感念佛德,時常念報佛恩。因此,‘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是則名為報佛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